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學問君 人氣:3.21W

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研究計劃的完整性 
研究性學習其實相當於大學裏培養研究生的導師制,只是研究課題的大小不同而已。但凡研究都要透過查閱文獻、制定研究計劃、具體實施和成果總結等幾個步驟。這就對中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中學生則幾乎沒有接觸過科學研究,所以在初期確定課題時就迫切需要指導。課題的來源有多種途徑,如何確定課題在此不贅述。單論初期確定課題時研究計劃的完整性。 
如“青島樓山”課題,學生事先沒有到樓山實地考察過,只知道樓山是重工業污染區,想到山上取些標本,考察樓山受污染的情況。對於在山上能取到什麼生物標本,取了標本如何處理、觀察,能不能查閱到樓山前些年的環保資料都非常模糊,也沒有要取得什麼形式的成果的打算,對如何進行整個調查研究心中沒底。不搞清這些問題而急於下手去搞研究,只能是摸着石頭過河,很難預料研究的結果。所以首先要給學生上一堂研究方法課,透過介紹科學研究的步驟,和學生一起討論計劃的可行性,學生自己回去再進一步地討論,確定了整個計劃的關鍵步驟:比如先到樓山實地考察1次,並且可以到當地環衛局查閱資料、請教專家,整個過程要注意留取資料,如出門一定要帶照相機拍照等。透過前期的準備工作,大家做到了對整個研究計劃心中有數,對完成研究性課題充滿了信心。後來學生在第2學期做“進化論”等課題時,事先就能制定出大致的研究過程以及成果的表現形式等,表現了長足的進步。 
2研究過程的監控 
由於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對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也不足,如果在研究性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和班主任不注意日常監控,則很容易造成組員忙閒不一的局面,甚至最後使研究課題流於形式。 
比如在“衛生”課題中,由於日常監控不夠嚴謹,5個學生組成的課題小組其實基本上是2個學生在忙,有違於研究性學習“重結果更重過程”的原則,也不利於促進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共同進步。教師按照初期確定課題時組員的分工認真做好每週鑑定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注重過程評價也可以引導學生科學地對待研究性學習。 
3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形式包括論文、模型和標本等各種類型,展示成果的形式也有許多種,其中課件是有效而且常用的一種,但是要防止一種傾向,就是由於課件的可視性和良好效果而被當作學習的成果來下功夫,這樣就會本末倒置,不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研作風。 
如到學期末總結研究性學習的成果時,由於時間緊迫,不少學生不自覺地把課件當成了最後的主要成果。不少課題都是先做課件進行展示,然後再慢慢寫論文。有些小組甚至把課件上的文字直接取下來當作論文,導致論文存在口語化、用第1人稱、不嚴肅等問題。應該要求學生先整理出論文或調查報告等,再製作課件來介紹研究成果,這樣既保證了研究成果的質量,也符合科學研究的程序。 
4經驗教訓的.總結 
一個研究性課題結束後,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這一點對於師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順利開展下一個研究性課題的基礎。學生往往剛結束上一個課題就急於着手下一個課題,這時需要教師引導他們進行總結。 
比如在“衛生”課題中由於沒有注意研究過程中資料的積累,研究過程的照片一張也沒有,導致最後在製作課件時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而且整個小組分工不清,沒能很好地進行合作研究;“青島樓山”課題中因爲樣品的破壞,導致研究過程和結果脫節,造成巨大的漏洞,不可彌補。但在“青島樓山”課題中由於一開始就注意了研究過程的記錄,所以整個研究過程:上山、採樣和訪問專家等有具體記錄。透過對經驗教訓的總結,學生對做好下一個課題更是充滿信心。 
5論文寫作 
中學生從來沒有進行過論文的寫作,所以在寫論文時特別需要指導。雖然一般研究性學習的研究過程很簡單,結論也比較幼稚,但爲了培養中學生嚴謹的科研作風,還是應該要求學生嚴格遵循科技論文的格式。一般科技論文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致謝(不同學科論文格式會有改變)。由於研究性學習的特殊性,可以在“分析與討論”後面加上“經驗與教訓”,讓學生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一次小結。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