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透析“問題”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6.4K

【論文關鍵詞】 “問題”教學 語文教學 運用

透析“問題”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摘 要】 本文從“問題”教學模式的淵源及其意義出發,簡要探討了“問題”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及其應用中注意的問題,旨在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問題”教學模式是應用於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透過教師創建典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一、“問題”教學模式概述

“問題”教學模式來源於汪秉彝和呂傳漢兩位教授提出的中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模式,其概念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數學情境出發,透過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並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這種數學教學旨在逐漸建立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把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創設情景對教學過程起引導、定向、調節和控制的作用,能夠激發和促進學生的情感活動、認知活動和實踐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並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

二、“問題”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質疑

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有激情的課程教學能夠使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兒童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如果沒有興趣和熱情則不會激起學生好問的興趣,課堂則會變得沒有靈氣和活力,這種呆板的教學將不會有創新的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質在於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體內心的衝突,打破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真正讓學生“活”起來,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高見”,從而喚起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者的“角色”,真正“捲入”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創新的目的。教師要摒棄枯燥的說教和單純的認知學習,挖掘教材中的創造因素,創設問題情境,以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教師提問類型的設定以教材爲依託,要求學生能在教師佈置的問題下提前閱讀熟悉課文,瞭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對魯迅先生得到許多人愛戴的原因,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第一自然段: “魯迅先生逝世了,許多人都來悼念他”這個內容,給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同學們,當你看無數個花圈、無數對輓聯,大人、學生、老人,各界人士都來悼念魯迅先生,此時此刻,你是怎麼想的?”學生爲了探尋魯迅先生爲什麼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這樣的一個問題,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文,並在課文中尋找尋找答案,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無形中鍛鍊了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