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課改課堂中關於設計課堂問題的提問方式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7.08K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慎思之”是辯證思考,探求真諦,把握規律;將教學內容問題具體化,就是創設一系列問題情境,有目的、有計劃、有梯度地引導學生,用問題解決學習行爲方式和科學的事實、理由,尋找分析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合作探究意識。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問題是引發學生思維與探究活動的嚮導。

課改課堂中關於設計課堂問題的提問方式分析論文

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合作探究,才能體現出合作探究的價值,探究才真正有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只有設計恰當的問題,特別是設計圍繞課堂主題的一系列問題,纔能有效啓發學生思維,真正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設計問題梯度的把握,應做到由表及裏,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問題深度是教學中無法迴避的問題,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把握合適的深度,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基礎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基礎性,讓學生略加思考就可以回答。引申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跳一跳可以夠得到。將封閉性問題轉化爲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經過小組討論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下面以“酸鹼中和滴定”的教學爲例進行說明。

(一)基礎問題

[問題1]今有100mL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種測定其濃度的方法?

[問題2]酸鹼中和反應的實質是什麼?試找出下列各反應中c■、c■、V■、V■之間的關係:

1.鹽酸跟氫氧化鈉溶液恰好中和;

2.鹽酸跟氫氧化鋇溶液恰好中和;

3.硫酸跟氫氧化鈉溶液恰好中和;

4.磷酸跟氫氧化鈉溶液恰好中和。

(二)引申問題

[問題3]有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鹽酸溶液0.29L,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問題4]實驗室有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怎樣測定它的準確物質的量濃度呢?

(三)探究合作問題

[問題5]爲使酸鹼中和滴定結果準確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是什麼?如何準確測定兩種溶液體積?啓發引導選擇哪種儀器誤差會更小?

投影:

[問題6]如何準確判斷酸鹼恰好中和?

(追問)怎樣選取擇指示劑?

[問題7]爲什麼酸式滴定管與鹼式滴定管結構上不同呢?

[問題8]在中學化學中,哪些儀器在使用前需要檢漏?

[問題9]滴定管爲什麼要潤洗?

(四)生成性問題

討論:用標準的`鹼溶液滴定未知酸,請分析誤差:

①滴定前,在用蒸餾水清洗鹼式滴定管後,未用標準液潤洗。

②移取待測酸溶液時,移液管的殘留液吹入錐形瓶中。

③滴定前,滴定管內有氣泡,滴定後氣泡消失。

④滴定過程中,錐形瓶振盪太激烈,有少量溶液濺出。

⑤讀取V鹼的刻度時,滴定前平視,滴定後仰視。

⑥若酚酞作指示劑,最後一滴鹼滴入使溶液由無色變爲淺紅又變爲紅色。

在授課過程中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讓學生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科學素養和學習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如《沉澱溶解平衡》教學片段的科學探究設計:

(一)基礎性問題

[問題1]什麼叫飽和溶液?什麼叫不飽和溶液?

[問題2]物質的溶解性指的是什麼?物質溶解性與什麼有關?能否精確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

[問題3]什麼是固體物質溶解度?有哪些注意事項?

[問題4]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解度大小有何關係?具體如何量化?

(二)引申性問題

[問題5]NaCl在水溶液裏達到溶解平衡狀態時有何特徵?

[問題6]要使NaCl飽和溶液中析出NaCl固體,可採取什麼措施?

[問題7]在飽和NaCl溶液中加入濃鹽酸有何現象?

(三)探究性問題

[問題8]可溶的電解質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難溶的電解質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如何證明?

[問題9]沉澱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實際上是可逆過程,存在着化學平衡稱爲沉澱溶解平衡,如何定義沉澱溶解平衡?

[問題10]沉澱溶解平衡是化學平衡的一種,根據化學平衡,你認爲沉澱溶解平衡具有哪些特徵?

[問題11]溶解平衡的特徵有哪些?

(四)生成性問題

[問題12]難溶物的溶度積常數有什麼用途?

例如蘇教版必修Ⅰ中“次氯酸的漂白性”科學探究設計:

(一)基礎性問題

知識基礎:氯水中存在反應Cl■+H■O?葑HCl+HClO,氯水能使紅紙褪色,具有漂白性。

[問題1](問題討論)氯水中存在哪些物質?是哪種物質使紅紙褪色而表現漂白性?

(交流、討論,提出猜想)①是Cl■分子使紅紙褪色;②是水使紅紙褪色;③是鹽酸使紅紙褪色(此觀點包含②);④是次氯酸使紅紙褪色。

(引導學生探究)哪種猜想正確?

(思考交流、設計方案、實驗探究)

①將乾燥的紅紙伸入集有乾燥氯氣的集氣瓶中,看紅紙是否褪色;

②將乾燥的紅紙伸入水中,看紅紙是否褪色;

③將乾燥的紅紙伸入鹽酸中,看紅紙是否褪色;

④將乾燥的紅紙伸入氯水中,看紅紙是否褪色。

(分析實驗現象,形成結論)

前三個實驗中紅紙均不褪色,只有④中紅紙褪色,證明氯水的漂白性是次氯酸表現出來的性質

(二)引申性問題

[問題2]氯水顯酸性,可否用pH試紙測定其pH值?

由以上教學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在用問題解決法進行教學時,要注意爲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設計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原有知識和觀念,創設出難度適中,有助於學生形成認知衝突的化學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少教多學的課堂,是以知識爲載體,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等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表述,教師做忠實的傾聽者,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爲有效的教學資源。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時間,爲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指導與激勵。善於傾聽的標誌是學生感受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尊重自己的傾訴,對自己充滿信任,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教師的反饋行爲會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學生的參與。教師在提問過程中顯示出對學生的關注、欣賞,能夠激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教師提問學生的過程應該成爲學生相信自己、展現自己、欣賞自己的過程。

總之,只有教師引導學生會學、善學、樂學,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方法,學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研究,自主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和思維境界。課堂以互動、體驗、和諧爲旋律,其課堂理念反映了課程改革的總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