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語文課改中課堂教學現狀和問題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W

摘要:隨着《全國中小學生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全面實行, 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風潮已經愈演愈烈。鑑於此, 初中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 要避免“穿新鞋走偏路”, 透過有效手段, 提升教學效率。

初中語文課改中課堂教學現狀和問題分析論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現狀; 教學改革;

在初中語文教育改革進程逐漸深入的同時, 暴露出來的教學問題值得深思。本文就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爲例, 着重分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避免“穿新鞋走偏路”等實際問題。

一平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衆所周知,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師生關係, 是其中頗爲重要的一項具體改革內容。這是因爲在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 教師往往身居高位且佔據着絕對重要的地位。但是他們孰不知這種傳統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從而導致和諧師生關係無法建立。所以爲了有效解決這一教學問題, 新一輪的初中語文課程改革對這一方面着重關注。在新式的初中語文課堂過程中, 學生作爲課堂學習的主體, 他們可以進行自主地閱讀、討論、交流以及學習。雖然這種新式的初中語文課堂與傳統相比, 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但是使得教師的課堂地位略顯尷尬。所以爲了避免“穿新鞋走偏路”的初中語文課改問題的發生,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髮揮自身教育特長, 並且輔助學生學習相關的初中語文理論知識。這種做法不僅完善了學生新課改後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漏洞, 同時也平衡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 從而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質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戴望舒所作的《雨巷》這首現代詩的時候, 教師在學生課堂學習之餘努力引導他們感受作者“撐着油紙傘, 獨自彷徨。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種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有利於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拋去浮華的課堂形式外表, 綜合提高學生的初中語文素質

隨着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逐漸加快,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雖然課堂形式變得花樣繁多, 課堂氛圍變得生動活躍, 但是學生自身的初中語文能力似乎沒有太大的長進。這是因爲一方面形式過於花哨的初中語文課堂雖然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但是過於繁多的課堂環節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同時在另一方面, 教師過於重視課堂形式的改變而忽視了最重要的教學初衷, 容易出現“穿新鞋走偏路”的問題。所以教師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拋去浮華的課堂形式外表, 綜合提高學生的初中語文素質。

(一) 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鑑賞能力

古代詩詞作爲中國傳統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枚璀璨瑰寶, 其自身所具有的教學意義重大, 所以教師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此展開着重的教學。同時學生自身古詩詞鑑賞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學功底, 爲以後更高層次的古文言文閱讀奠定紮實的基礎。同時在另一方面學生古詩詞鑑賞能力的提高還能夠積累更多的古詩文知識, 從而達到豐富自身初中語文知識水平的目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 教師不要拘泥於傳統的說教式課堂教學模式, 而是應該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開展相關的古詩詞鑑賞教學。例如在學習《蜀道難》這首唐代詩歌的時候, 教師可以以此開展相對應的古詩詞鑑賞。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讀這首古詩, 並且讓他們感悟其中“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的思想感情。當教師給課堂確定了感情基調之後便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古詩詞賞析。學生透過自主翻譯這首古詩, 知曉作者透過描述蜀道之險狀來感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闊之景, 同時也讓作者自身的浪漫主義氣質表現的淋漓盡致。教師在學生進行古詩詞鑑賞的過程中應該時刻保持精神集中, 並且對他們文學知識點上的不足給予及時地指正, 從而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

(二) 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閱讀與寫作向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並且其所具有的相關理論知識點也較爲複雜, 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着重訓練。此外, 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中也明確提出, 教師需要着重提高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以及描述寫作能力, 所以教師所採用的這種教學策略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初衷。教師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夠過於重視花哨的課堂形式, 使得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流於形式, 從而造成“穿新鞋走偏路”的現象。爲了解決這一教學問題, 教師需要首先從基礎做起, 遵循“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 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其次, 教師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採用大量手腦並用的實際練習代替花哨的課堂教學模式, 最終達到夯實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基礎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背影》這篇文章的時候, 教師需要着重讓學生體會作者細膩的表現手法, 比如“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馬褂, 深青布棉袍, 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 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些對父親背影的細節刻畫深深地表達出了作者對父親的百般懷念以及無比的感激之情。接着當學生知曉了這些基礎的表現手法之後, 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地要求他們進行一篇習作。這篇習作要求學生透過對某一細節的具體刻畫, 表達他們對自己父親或者母親的感激之情。這種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

三“減負”不代表“放羊”, 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初中階段的學生即將迎來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 所以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壓力較大。隨着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全面實施, 教育界也在不斷地發出倡議:減輕學生初中學習的課業壓力。教師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爲了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 大幅度減少學生的課後作業。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初步達到了減負的目的, 但是學生過於鬆散的課餘生活不利於他們自身初中語文知識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時教師還需要明白“減負”不代表“放羊”, 所以爲了避免“穿新鞋走偏路”問題的再次發生, 教師可以在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帶領他們完成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從而最終達到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自己的課餘生活中閱讀中學生必讀的經典名著, 比如:《駱駝祥子》、《朝花夕拾》、《紅樓夢》、《西遊記》等。這種課外經典名著的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地放鬆了學生的心情, 同時也能夠極大地豐富他們的閱讀視野, 最終達到夯實學生文學基礎的目的。

四結語

隨着初中語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 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認識到不能夠犯“穿新鞋走偏路”的基本教學錯誤。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透過使用平衡師生關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豐富他們課餘生活等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最終幫助學生將自己的初中語文知識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解移生.關於語文課改的一點感受和做法[J].新課程 (中) , 2016 (07) :129.

[2]周俊燕.語文課改顯示出哪些突出的問題[J].青少年日記 (教育教學研究) , 2015 (7) :121-121.

[3]高振桐.現代化網絡教育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運用中的反思[J].教育現代化, 2016 (23) :265-266.

[4]李雪.初中語文態度的生成作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6 (08) :218.

[5]馬璐, 賈洋洋, 苟江鳳, 張詩林, 盧娥.資訊技術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 (19) :75-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