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

學問君 人氣:2.43W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小學數學教學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樣使學生對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不會再感到陌生。

談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

摘要: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着許多低效或無效教學的現象,這與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不相符合,不能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導致教學質量不高。本文作者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做法,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能有幫助和借鑑作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教學方法;探究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着許多低效甚至無效教學的現象,這與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不相符合,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課堂教學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導致教學效益不高。筆者就多年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究,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能有幫助和借鑑作用。

一、精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比較抽象枯燥,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學習新知識時採用問題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動力和慾望。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了興趣後,才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中,纔會產生較高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小數性質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定這樣的問題情境:教師寫出三個數“2、20、200”,然後問學生這三個數字相等嗎?學生當然會說不相等,這時教師引出問題,問哪個學生能在這三個數後加上一個合適的單位名稱,讓這三個數相等?透過這個問題能將學生的精力吸引到教學的內容上,還會讓學生對此產生疑問和興趣。學生會想出各種答案,有的說:2米=20分米=200釐米;有的說:2元=20角=200分……此時教師進一步發問:哪個同學能在這三個數後加上一個相同的單位名稱後將三個數稍作變化讓他們再相等呢?有的學生回答:2米=2.0米=2.00米……教師繼續問:你的回答中2米、2.0米、2.00米這三個數量是相同的,但是2、2.0、2.00這三個數是不是相同呢?爲什麼?透過這個的問題情境,會給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極大興趣,有了興趣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極大提高。

二、開展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問題探究開始學習,教師圍繞問題講解教學內容,學生圍繞問題開展學習,讓探究問題的過程變成學習的過程,在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新技能,透過對教學問題的探究,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內在動力,使學生不但要掌握課本的數學知識,還要開發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能力素質得到全面發展,以此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講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創設一系列教學問題,讓學生逐一去解答,教師可以這樣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目前已經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學生回答:會計算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同學們是怎樣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呢?學生回答: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計算面積;同學們現在會計算三角形面積嗎?學生可能會說用數方格的方法算面積;教師再問:如果要測量一塊很大的三角形面積,用數方格的形式不方便,同學們用什麼好方法測量三角形面積呢?學生回答:用計算的方法求面積;此時,教師繼續追問:同學們能不能把三角形的面積轉化成你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面積來計算它呢?透過這幾個有序的連續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向教學內容的目標逐步靠近,透過教師的指引,讓學生去探究教學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三、帶着問題訓練,開發發散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需要透過一定量的反覆練習才能掌握,小學數學的學習更是如此。當學習了一堂新知識後,需要做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但是如果只是簡單機械地重複一些數學練習題,對學生的學習效益、解題能力培養意義不大。教師要讓學生帶着“研究問題”去做練習題,這樣能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達到鞏固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又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了小數乘法法則後,需要做題練習鞏固,此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兩個數相乘69*53=3657這個積,來探究:如果積裏有一位小數,那麼兩個乘數可能是什麼數?(整數、小數),如果積裏有三位小數,那麼兩個乘數又可能是什麼數呢?給學生設定一定難度的思維障礙,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對數學習題進行多解練習,透過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對小學乘法有一個深度理解。

四、緊貼生活教學,增強數學運用能力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小學數學教學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樣使學生對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不會再感到陌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小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實例,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統計這節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要統計全班40個人的體重的總和,怎樣在幾分鐘之內算出來,如何進行測算或估算?學生們開始發表意見。甲:可以統計每一個人的體重,再相加求和即可;乙:甲說的太麻煩,可以測一個人的體重再乘以40就可;丙:乙這樣做的誤差太大,可以找出4名同學,測算他們的平均數,再乘以40,這樣算的誤差小,比較準確。透過這個例子可以讓學生掌握同類問題的解題思路,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總之,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採取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東臣.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徵分析.東北師範大學學報.2012(12).

[2]謝榮.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究策略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