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體育教育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1W

摘要:終身體育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體育教育,但是在當前的高職體育教學中,一方面對終身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開展終身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不妥之處。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將終身體育觀更好地應用到高職體育教育中去。

高職體育教育探究論文

關鍵詞:終身體育觀;高職;體育教育

1.終身體育觀對高職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具有非常鮮明的指向性,其根本目的是爲了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社會形型人才,體育教育也是如此。也正因爲如此,高職體育教育才會容易忽視終身教育的重要性。終身教育講的是教育給人一生受用的知識。從人類誕生開始,學習就在不間斷的進行着,不管是有意或是無意,都在不間斷的學習着。換句話說,人的一生,從幼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直至老年,小至舉手投足,大至待人接物,學習都將伴隨其一生並影響着人生的每個階段[1]。不學習,我們不能明事理,無法認識和改造自然,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不學習,我們不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從而改善自身。學習的作用與教育的作用是雙向的,又不僅僅侷限於對某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教育還使人聰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發展[2]。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實踐無止境,學習也無止境。人們要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就必須把透過教育從單純的求知變爲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終身受用的知識[3]。

2.終身體育觀融入高職體育教育的途徑

終身體育觀融入高職體育教育,不僅可以使高職學生一生受益,更重要的是能夠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體育教育觀,使在這裏學習的學生都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裨益於自己的人生髮展。

(1)樹立科學長遠的體育觀愛因斯坦說。靜止便是死亡,只有運動才能敲開永生的大門,體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語言。體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身心健康,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4]。在職業教育層面上,體育不僅是跑跑跳跳的小事,而是關係到人的全面發展。個體方面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生理的平衡。因此,必須轉變我們對於體育的觀念,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現在這麼多的各種各樣的病,歸根到底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們堅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終身教育的精神,就能夠使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轉狀態[5]。

(2)在體育訓練中培育學生體育精神體育教育的基本實施途徑是體育課堂,而體育課堂主要依賴於體育鍛煉,這是貫徹終身觀的最佳場合。終身教育觀有很多內涵,既爲終身,必然是足以支撐學生整個人身發展,而體育精神正是這樣一種存在。我們學習體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強身健體,更是爲了培養學生堅忍不拔,追求更高、更快及更強的體育精神,在面臨任何抉擇和困難時,都能夠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風貌,透過自身的不懈奮鬥,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實現自己的夢想。因此,幫助學生樹立體育精神,能夠使他們在體育訓練中不輕易放棄,也能夠教學他們在生活的路途上不輕易放棄,竭盡全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3)在體育教育中貫徹體育美終身教育體育觀還有一個重要觀念就是關於體育美的教育。體育教育不僅僅是體力、精神等的培育,更是一種傳達美感、建構美感的教育。奧運會跳水隊員,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入水時的身體弧度、給觀衆帶來的美感而爲自己贏得喝彩和掌聲的。體育的美是貫徹終身的。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播放優美的體育視頻,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美感的學習和練習,從而成爲展示這種體育美的一員,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信,讓體育帶來豐富的人生體驗。

(4)以生爲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高職體育教育中,教師還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和善教導,循循善誘能夠幫助建立起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給學生以極大的自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體育課堂,獲取體育知識,同時也能夠在獲取知識時獲得自己對於體育的獨到見解,關於人生的重要啓發。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建立一切友好交流的前提,是實現更加高效的體育課堂的必經途徑。

3.結語

綜上所述,終身體育觀融入高職體育教育,可以使高職學生一生受益,裨益於學生的人生髮展。在具體方法上,要做到樹立科學長遠的體育觀,在體育訓練中培育學生體育精神,在體育教育中貫徹體育美,以生爲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04(01).

[2]代春敏.對於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3(34).

[3]吳鵬.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及對策思考[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03).

[4]於洋,沙登閣.試論高職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才智,2013(04).

[5]丁英孌,耿濤.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