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國外高職教育模式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6.24K

一、國外高職教育模式的成功經驗

國外高職教育模式探究論文

(一)先進的教育理念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世界聞名。“雙元制”模式是一種既在學校學習專業理論和文化知識,又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教育形式。它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強調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同步培養;它將企業與學校緊密結合,旨在培養學生將來在職涯發展中所需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雙元制是一種以實用爲本位的模式。英國BTEC(Business&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模式的理念是以學生爲中心。各教育機構和教師均在以學生爲中心這一理念下開發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及進行教學活動。BTEC強調學習的主人是學生,學校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教師爲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組織和管理,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個人潛能開發。BTEC的教學方法、考覈方式及學習支援系統的建立等都體現了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美國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以能力爲基礎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教育理論是以能力爲基礎強調能力培養、能力訓練的教育教學思想體系,強調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按照職業能力分析表所列的各項專業能力開發學習任務,建立學習資源庫,設立評估體系;學生按照學習指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完成任務後先進行自我評價,達到要求時再由教師進行考覈評定。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占主導地位,學習結果是學生具備了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的實際能力。

(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

國外高職教育除了開設綜合課程,還開設技術性課程,而且技術性課程比重在不斷加大。在德國的“雙元制”教學體系中,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比例爲1:1;英國爲學生安排爲期一年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到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美國更是從職業需要出發安排課程內容,基礎課與技術課之比是38:62。課程的設定要求採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一體化,教學情境與工作環境一體化。在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中,國外高職教育不僅充分利用校內的實訓設備,還充分利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這一載體,把課堂移到工廠,把工廠搬進學校,實現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校企間長效的、雙贏的合作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企業培養受歡迎的技能人才,提高勞動者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企業透過支援和參與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將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融合在教學方案中。這樣,企業可以源源不斷地從高職院校中錄用到優秀人才;高職院校將一些知名企業引進校園,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幫學生樹立“企業人”的理念,爲學生畢業後順利就業提前鋪路。在英國,高職教育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教育機構和產業界的夥伴關係密切。產業界是職業院校的先導,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活動,爲教師提供實踐平臺,對學生進行職業培訓;高職院校非常注重與企業的緊密合作,爲企業提供支援和新技術的項目培訓,形成產學研合作發展的良好局面。在德國,企業把職業教育視爲“企業行爲”,企業爲學生實踐設定相應的崗位,爲學生實踐提供規範的實訓基地;不僅有完善的培訓計劃,還有充足的培訓經費;不僅有優秀的培訓師和技工指導,還有相應的進修措施,這些使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更爲完善,使高職教育體系更有效、更順利地開展。在美國,高職院校從專業設定到課程設定,從教學到實習,一切以企業的需求爲中心,致力於爲企業培養合格實用的專門人才;企業更是參與教學其中,爲學生提供場所、設備和資金,密切關注學生的各項情況。校企合作出現了“半天交替制”模式,即學生在學校接受半天理論知識學習,下午或晚上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性的兼職工作。總之,國外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始終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企業的需求,不斷地調整校企合作方式,尋找合適的“契合點”,開展長效的、雙贏的合作。

(四)高素質雙師型的師資隊伍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高素質雙師制的師資。高職院校任職的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又是能工巧匠。國外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資格要求高,管理考覈嚴格。美國的職教者實行資格證書制,即必須獲得州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證才能任教。執教的教師必須是大學本科或碩士研究生,既要求專業知識過硬,又要求有教育學學習經歷,崗前透過教育學院和實踐環節的專業培訓。獲取任教資格後,每兩年半,參加一次教師資格考覈,不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即被淘汰。德國“雙元制”擁有兩類教師,一類是在高職院校講授文化課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師,一類是在企業帶領學生實踐,進行技能指導和培訓的實訓教師。承擔校內專業課授課任務的教師必須完成專業課、教育學和一門選修課的學習,承擔企業實踐指導和培訓的教師,是企業員工或由企業聘請,有四年專業學習及兩年師範學習的經歷,經過教學實習並透過考試後錄用的。英國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接受正規的職前教師教育。專職教師要持有大學教育證書,兼職教師要獲得城市行業協會的教師證書,與教師證相關的課程需以繼續教育培訓組織所制定的標準爲基礎。在高職院校執教的教師既要擁有教師資格證,又要擁有專業工程師證,以此達到學術性、教育性及技術性的統一。

二、國外高職教育模式的啓示

(一)轉變教育理念,樹立高職人才培養

“重能力”的新理念國內高職教育在人們心中與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嚴重的等級之分。高職教育一直定位在專科,而當今社會的文化價值取向是“重學歷,輕能力”,要發展高職教育,必須認清高職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市場爲導向,以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爲目標。我國傳統的觀念是重視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正是這種觀念,使勞動收入有所差距,使高職教育失去吸引力。企業用人應看技能,勞薪計算應依工作能力和完成的工作量而定,“能力社會”取代“學歷社會”的理念是高職教育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二)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德國“雙元制”、美國CBE、英國BITC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以能力培養爲目標的教育模式。我國高職教育也應遵循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研究一套適合我國學生、符合我國國情、以能力培養爲核心的“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教育模式。採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實施以“任務爲驅動,項目爲導向”的多層次教學體系,創建開放式教學環境,制定形成性考覈與終結性考覈相結合的考覈評價體系。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需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一體化教材,建設一體化課程網絡自主學習環境。“多層次”教學體系的構建要求在教學活動中,以工作過程爲主線,以項目爲載體,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設爲工作活動中要做的項目。創建網絡自主學習的平臺和開放的實訓基地是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空限制,“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工學結合”的人性化教學。考覈評價體系注重形成性評價,將學習目標分解爲多個項目,進行全程分段考查,學期末或學年末的考覈只在成績評定中佔一定比例。

(三)重視校企合作,加大企業參與教育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還滯後於社會需求,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感到學無致用,企業用人時感到人才難得。爲了實現高職教育“就業爲導向,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企業應更多地參與教育其中。企業人士可擔任高職院校的顧問,參與課程的更新和設計,制定教學內容的實施方案,評價教學活動等;企業隨時向學校提供資訊,讓學生接觸最新技術、最新設備及材料,將崗位需求和專業人才需求轉達給學校,作爲高職院校專業設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及教學效果評價的參考。

(四)推行和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職院校爲企業培養一線人才,既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又重視理論的實用性和應用性,所以在提高教師知識水平、教學水平的同時,要加強教師實踐技能的訓練,跟上科技發展。在師資培養方面,一方面各高職院校利用每年假期時間安排教師到工廠、企業實踐,或指派教師到企業長期培訓,脫產進修。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選聘專業技術人才,透過再次學習和進修考取教師資格證,擔任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同時,可以從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技師作爲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擔任實踐指導型教師。我國高職教育在過去雖取得長足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借鑑歐美國家高職教育的理念、教學方法、校企合作和師資培養等方面的經驗,結合我國現階段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採用“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實施工學結合、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的教學方法,採用靈活多樣的師資管理機制,促使我國的高職教育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