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語文課堂教學叫醒學生的生命體驗意識

學問君 人氣:1.72W

【摘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日漸意識到加強生命體驗意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付諸實踐:首先,從教學內容上看,應強化生命體驗意識的內容;其次,從教學方法上看,應強化教學的體驗與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叫醒學生的生命體驗意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課堂教學;生命體驗

生命教育不能僅僅在德育課中進行,作爲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語文課,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教學的同時,也應責無旁貸地承擔生命教育的重任,重視對生命自身的關懷。

要進行生命教育,必先要喚醒人的生命體驗的意識。所謂“體驗”,是指“在實踐中認識事物”或“親身經歷”(《現代漢語釋義》)。“生命體驗”是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證事實,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作爲初中生,正處於對生命本身的自發到自覺體驗的過渡階段。北師大的肖川博士認爲:“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於: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沒有正確的生命觀,就不易面對生命過程中的困難,沒有生命體驗,也就無從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實現生命的價值。

反思我們的語文語文課堂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豐富,字詞的識記量大,所以教學中多強調識記,“重傳授、輕領悟,重知識、輕體驗”的現狀特別突出,這不自覺地“遺傳”到了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所以我們要在初中語文語文課堂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生命體驗意識。

一、從教學內容上看,也就是從“教什麼”的角度,強化生命體驗意識的內容

首先,在我們的教本中蘊含了相當多的有關生命意識的內容,作爲教師,應當予以強化處理。試以人教版初中語文的幾篇課文爲例,我們可以作如下的分類:

1.植物現象給人的震撼:《敬畏生命》、《紫藤蘿瀑布》表現植物給人的生命的震撼。

2.動物生命給人的思考:《白蝴蝶之戀》表達的是善心和複雜的情感。

3.聲音現象對人生的啓迪:《安塞腰鼓》、《在聲音的世界裏》揭示了生命的不可遏止的力量,音樂對人生的啓迪、對人格的提升。

4.熱愛生命:《熱愛生命》透過對比,告訴人們珍惜時間就是珍愛生命。

5.珍惜幸福:《挖薺菜》敘述幼年的悲慘遭遇,表明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懂得幸福、珍惜幸福;《提醒幸福》運用逆反思維指點人們超脫現實苦難,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生命。

生命的本質是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其思想的啓蒙,是要對身邊的動植物予以充分的理解與尊重,再推而廣之,尊重個體生命的價值及人格的尊嚴。我們知道,童心因爛漫而率真而純淨無瑕,心靈因細膩而博大而悲天憫人,由己及“人”,再由人及“物”,最終對整個人類乃至自然界的動植物,皆視同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一員,從而轉爲博大。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悉心培植學生這種貌似幼稚的生命體驗意識,使之不因歲月侵蝕而流失,不時地幫助他們感悟和理解對生命的關愛,體驗和生髮對生命的愛心,讓他們堅守住生命底蘊天良意識的珍貴,從而學會尊重生命,使自己的身心沉浸在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所創設的人倫關懷的氤氳裏。

其次,語文的本質,還是體現在語言本身上,而語言作爲人之表徵,是人的生命的呈現。生命的衝動、激盪、困頓、覺醒,所有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都投射在個體的語言之中。“言語的生命狀態就是人的'直接現實與存在方式,一個語言形式就是一個生命形式,它表徵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精神的投射、心靈的律動、情感的宣露,是一個生命本相的展現。所以,語言即人,只有在語言裏,人的內在生命才找到了它的完整、透徹而且客觀的理解的表現”。教師要將對語言的關注納入到個體生命體驗的範圍內,因爲語言本身積澱了人類的生命感受。教師要對漢字本身所積澱的生命意識進行復現,使它們能夠涌現出原始的生命意象來,這樣,書中的文字已經可以走出紙面而進入我們的心靈。我們知道,早期的隱喻意象幾乎都是從自身出發的。例如漢語中的“首”,本義是“人的頭”,此後以引申和聯想具有了更多的義項,如“第一”、“最高的”、“首領”、“首先”等等。人類透過這套最基本的隱喻意象系統把自己的身體與大自然聯繫在一起。這樣也就把“身外”的世界同化到自我的結構和感覺之中。這在當初就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從教學方法上看,也就是從“怎麼教”的角度,強化教學的體驗與生成

雖然我們說“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重要。但是,我們必須要透過高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獲取高的課堂效率。現在,閱讀教學的重心已從關注“教師對文字的解說”轉向“學生對文字的體悟”。文字的體悟就是“理解”作品,而“理解的本質在於,它不僅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情感、理智的交流,它就是我的存在、我的存在方式。它帶動着我的意識和我的原始活力中的全部無意識去追新的生命意義”。

因此,從教學方法而言,加強學習的“體驗性”,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習者全過程深入地參與,突出人與人、讀者(學生)與作者(教材)雙向交流溝通,尊重個體差異,透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於自己的富有生命個性的意義,這便是體驗的生成本質。

首先,從“教”的角度來看,要強調閱讀教學中的“喚醒”。教育首先是一種喚醒。教育家第斯惠有一句名言:“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要用深情的語言喚醒學生沉睡的生命意識。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的形象更爲深遠的一種東西。”教師可以用詩意的語言揭示語言之中的意蘊。比如在教學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時,我先向學生展示一組栩栩如生的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現象的圖片,再讓學生誦讀關於生命的優美的詩歌,然後我用動情的語言訴說:“我們呼喚熱愛生命,這生命應包括每一片綠葉、每一聲鳥鳴、每一條波紋、每一朵白雲。就這一點而言,我們都應該成爲詩人,爲新生兒的呱呱墜地、生離死別的纏綿、劫後餘生的狂喜而動情落淚,更爲雨打芭蕉的淅瀝、風掀林濤的洶涌、春天銜泥的飛燕、夏日荷葉上的露珠以及魚翔淺底的水泡和鷹擊長空的弧線而驚喜、而神往、而感悟生命深層的底蘊……”從而喚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積澱在心裏深處的生命體驗意識,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學習《生命生命》,學生學習就能很深情地投入,師生就是這樣在人倫情懷中一起自然地體味學習文章的語言,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

其次,從“學”的角度來看,要強調閱讀教學中的“體驗”。體驗,需要學生“張開”五官,擁抱生命給五官帶來的恩澤與幸福。要豐富自己的五官感受使自己的心靈變得細膩,可用不同的作家或同學面對一件事物的看法與感受來強化生命體驗的豐富性。同一事物,同一現象,不同的人看法是不同的,寫出的作品也是不同的。比如幾位童話家曾就《神祕的眼睛》爲題作過同題童話,結果每個人的視角、作品的風格,都因作家感知的特點和藝術情趣的不同而大相徑庭,或詭祕、或有趣、或幽雅抒情、或寓含哲理……充分體現出作家主體對客體感知的能動作用的不同。這種不同來源於個人的認識、個人的處境,也就是個人的心靈感受。

再次,作爲教學的主狀態——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而言,需要對話,這是文字的生成過程,也是生命的體驗過程。閱讀教學,它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理解文字“就是當我們去解釋文字時,建立起的一種類似對話的關係”。沒有對文字的對話,就沒有深入的理解,當然對依附於其上的生命意識也會隔而不破。而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初中的作文比較重視記敘文的寫作,記敘文,重於解放人的心靈、精神,釋放人的自身、人與人交流所積累的感受。因此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生命爲前提,尊重他們的情緒、意願和來自生活的各種體驗,讓學生真正地成爲習作的主人,真誠地袒露心跡、熱誠地擁抱人生。

總之,喚醒生命體驗意識,必須要讓語文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成爲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沒有生命氣息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堂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是生命體驗意識生生不息一如小溪汩汩流淌或大河滔滔奔涌的過程。有了如此豐富多彩的生命文化場,我們何愁不能喚醒語文教學中的生命體驗意識?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將褪去生命的色彩,喪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毀滅藝術的創造,乃至釀成現在時有所聞的漠視和戕害生命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