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讀論文

學問君 人氣:9.12K

新頒《語文課標》(實驗稿)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生智力的開發決定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讀論文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一個“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的提高過程。

一、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強調了“讀”的重要性。從認識論的角度講,教師的“講”是認知的必要前提,但是,如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不重視學生的“讀”,老師再高明的“講”都會事倍功半,甚至是空中樓閣。反之,如果“讀”的環節做紮實了,老師的“講”只需拋磚引玉、指點迷津、疏通牽引、畫龍點睛。這樣,既將學生置於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閱讀教學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充分地“讀”,這是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所決定的,也是學生認知規律的要求,又是閱讀教學的本質所決定的。漢字獨特的地方是以“形”定字,憑感覺直觀地、整體地感知。學生只有透過自己“讀”的實踐,才能獲得感知,才能培養語感,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對文章理解得到位不到位,思想感情體會得好不好,語感能力的高與低,主要取決於讀的實踐多不多、讀的訓練到位不到位、讀的量足不足。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儘量讓學生多讀,教師少講,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

二、教給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教學中,關鍵是要教給學生良好的讀書方法,讓學生會讀書。

1、“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啓發、得到新知、發現疑點、遇到障礙後,畫一畫,圈一圈,點一點,注一注,以便進一步探索研究。

2、藉助工具書。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字、詞方面的`障礙,可透過查字典、詞典,再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

3、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從本質上講,閱讀主要是靠思維接受文章的資訊,思維方法的指導可透過討論來實現。

不同的學生讀同一篇文章,他的理解、感受、體會是不一樣的;就是同一個人讀同一篇文章,讀的遍數不一樣,他的理解、感受、體會也是不一樣的。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討論,交流個人的讀書見解,許多問題可在討論中解決。討論的過程,既是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又是接受教師指導、提高認識的過程。

4、鼓勵發現,引發質疑。愛因斯坦認爲:“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大量事實證明,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安排學生質疑環節。透過大膽質疑,學生會深刻地理解課文,並有所創新。

三、讀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讀的形式主要有朗讀、默讀。“朗讀”主要是體會感情,“默讀”主要是理解內容。除此之外,還應靈活運用齊讀、個別讀、分角色讀、引讀、範讀、跳讀等,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

四、讀的訓練要到位

根據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小學中高年級主要有三個層次的“讀”的訓練,即理解內容的讀、體會思想感情的讀、抒發感情的美讀。

1、理解內容的讀。即讓學生透過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對課文整體感知,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在讀的過程中,理解生字新詞,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思想感情的讀。“讀”本身是理解,理解的過程需要思考、體會。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要讓學生透過有重點的細讀,領會有內涵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抒發感情的美讀。葉聖陶先生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如戲劇演員讀臺詞那樣。在這一階段,要引導學生深讀課文,品評文中的好詞、好句,欣賞課文的精妙之處,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進行有感情的美讀,在讀中感悟。這是閱讀教學的進階品賞階段,這一階段,學生讀的最高境界是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

理解內容的“讀”,體會思想感情的“讀”,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它解決了“寫了什麼,爲什麼寫”的問題;讀中感悟、抒發感情的美讀,它解決了“怎樣寫的,爲什麼這樣寫”的問題。只有這樣,閱讀教學的全部過程纔算基本完成,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才能都得到訓練和培養。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讀”爲主,讓學生經歷一個“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的提高過程。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提高,才能落實新《語文課標》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