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多媒體技術環境下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探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7.05K

【摘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注重語言環境的創設,將多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相融合,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使資訊技術更好地爲教學服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環境下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探析論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大學英語 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作爲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而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爲核心的資訊技術已成爲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它極大地改變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它促進學校教育逐步走向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和個性化。利用現代先進資訊技術與英語學科進行整合,利用建構主義教學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的英語閱讀互動教學體系。以學生的興趣作爲開展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切入點,來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去鑽研,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展課內知識至課外知識,充分發揮人機互動。這就提出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如何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問題,教師和多媒體技術該如何定位?如何使資訊技術更好地爲教學服務?這些都是我們英語教師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1 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把語言內容轉化爲具體行爲能力的課程,它潛意識地把語言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語言的整體行爲之上,它是一種特殊行爲和能力的結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愈加感到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不能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交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一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從小學到大學,雖然教師、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英語學習上,但效果卻不如人意,究其原因:1)英語有別與其他學科,作爲一門語言,它有很強的交際性和使用性,因此在與資訊技術進行整合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資訊技術輔助教學及網絡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並不意味着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學媒體。其他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多媒體無法完全取代的,如教學掛圖、實物、簡筆畫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還有一些教師認爲,現代化資訊技術用得越多,課堂氛圍就越好,學生參與率就越高,所講授的語言材料就越容易讓學生掌握。

2)大學英語教師和管理人員把四、六級考試作爲評價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價值尺度,以考試成績好壞來衡量教學質量的高低。教育主管部門在大學教學工作評價中把四、六級考試透過率作爲重要指標,有的大學以教師任教班級學生的四、六級考試透過率來考覈教師的教學業績,考覈結果與教師的獎金、津貼掛鉤,有的把是否透過四、六級考試作爲是否准予學生畢業或能否獲得學位的一個“硬槓槓”。如此一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只有唯四、六級考試是從,一切從考試出發,一切爲了透過考試。後果就是,四、六級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內容掌握了,英語考試技巧提高了,但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讀寫能力、翻譯能力、交際能力等並沒有多大提高。

3)考察英語課堂實踐,不難發現,受應試教育和升學率的影響,教師霸佔課堂的現象仍舊存在。這應該說是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而傳統的英語教學基本上是依據行爲主義理論,強調的是刺激———反應,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外部刺激作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內在的心理反應,其根源就在於忽略了學生的極具潛力的主體作用。以教師爲中心的根深蒂固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位置,成了知識灌輸的對象,個性潛力也被扼殺。這種現狀極大地阻礙了英語教學的開展,更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資訊技術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於學生先前經驗和教學內容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學生利用資訊資源、同學資源、教師資源主動建構知識,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角色過度爲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從中心走向邊緣。所以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反,新課程改變了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一本教材、一根粉筆、一張嘴”的單一的授課模式,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要來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 要正確理解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含義

所謂“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資訊技術、資訊資源、資訊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資訊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不是簡單的把資訊技術僅僅作爲輔助教師用於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實現資訊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不僅僅是表現爲策略或內容上的交叉、滲透、組合綜合,更重要的是所表達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資訊技術作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課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並將這些“工具”運用到教學中去,使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要素、教學環節及其各成分經過重新構建、有機聯繫、互相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凝聚效益,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合理適度地使用資訊技術,有效的使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儘量避免走進資訊技術使用的誤區。

英語有別與其他學科,作爲一門語言,它有很強的交際性和使用性,因此在與資訊技術進行整合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資訊技術輔助教學及網絡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並不意味着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學媒體。其他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多媒體無法完全取代的,如教學掛圖、實物、簡筆畫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還有一些教師認爲,現代化資訊技術用得越多,課堂氛圍就越好,學生參與率就越高,所授的語言材料就越容易讓學生掌握。比如,有些教師在presentation, reading, listening, practice, pair work, discussion等環節都用上現代化資訊技術。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似乎很濃,但實際上是在看熱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把注意力放在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圖片、動畫、聲音上,教學資訊在傳遞給學生過程中受到的干擾比傳統課堂要多得多,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攝入就小得多,這樣就不可能實現在有限的課堂上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資訊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資訊技術輔助教學應該把資訊技術的功能定位在“輔助”上。教師運用資訊技術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不可貪圖資訊技術的生動、便捷而妄想用資訊技術來代替粉筆和黑板。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應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從優化教學過程出發,從幫助學生更多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出發,嚴格遵循實用性、恰當性、綜合性、輔助性和啓發性等原則,發揮現代化資訊技術輔助教學的優越性,實現現代化資訊技術與英語教學的合理整合。

3 加強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和改善外語學習環境

(1)多媒體軟件集聲、文、圖、像於一體,資料豐富、資訊量大,其容量、使用功能、新穎程度爲普通教科書所不及,在教學中應加強應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可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利用其視覺及聽覺器官,緊緊跟隨變化中的設備功能及富於色彩的影音材料,從而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這就擺脫了在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視野中只有那一成不變的老師、黑板、講臺及教科書;聽覺中只有那過於熟悉甚至有些單調的老師的嗓音,因而經常只聽不看或只看不聽,容易走神,心不在焉。總體來說,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在改善學習者的學習行爲和學習態度方面優勢明顯。

具體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1)學生的個體差異得到兼顧;2)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得以鍛鍊;3)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得到保證;4)地道的語音語調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模仿模式;5)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豐富的內容能夠激發學習者極大的學習興趣;6)視聽說各感覺器官積極配合,左右腦並用,提高了學習效率 。

(2)應確立“以學生爲中心”的觀念,改革填鴨式教學方式

實際上外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教學方法應該分爲教法和學習方法兩個組成部分。過去,當我們談到外語教學或教學方法時,過分強調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活動能力。認知理論認爲,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化爲自動運用的過程。“以學生爲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正是遵循這種語言學習規律而創建的。英語是一門實踐課,語言技能的獲得是透過學生的實踐操練得來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中心,變學生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知識,避免整堂課講授太多的語言點,避免給學生直接指出應該注意什麼,避免給學生詳細列出語言點的用法,而是應該恰恰相反。老師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如: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上課時先讓學生講解課文的大意,然後以問題辯論的形式對文章的主題、背景、寫作風格、語言使用等方面展開討論。教師的講解是輔助性的、畫龍點睛式的,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語言點的用法,而且還學會了,並能夠很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就能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更充實,同時,在當今這個科技得以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經濟已經成爲各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也走向了市場,這無疑又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與發展的有利條件。在英語教學之中增加多媒體教學是轉變填鴨式教學的最好與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透過多媒體教學不僅使學生的視野空間擴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使之達到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不僅豐富了課堂,而且受益於學習者本身。教師對一些較難的課文還要進行一些系統的講解,以適合學生水平的需要。傳統的授課法是以單詞、語法分析爲主體。但這樣一來,課文的內容就被割裂了。語言知識很可能變成無本之木,學生興趣無從談起,積極性無從調動,結果事倍功半。教師講解課文的方式要以語篇教學爲主,教師要把文章的資訊結構,與文章有關的文化背景,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風格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上。要把語言知識、單詞的講解完全放在篇章內容的整體講解過程中。這樣學生學到的就不是支離破碎的知識,而是從內容到形式都齊備的活生生的語言。

(3)強化交際法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

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以語言功能——意念項目爲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交際法重視教學大綱的研究。教學內容以語言功能爲綱,針對學習對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交際法強調教學過程交際化,排斥機械操練,讓學生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景中操練,課堂教學活動應模擬真實或近似真實的生活情景。

一方面,注意到各個單詞之間的各種系統內關係的同時,還要把它置於句子乃至對話、語篇中呈示。如角色表演法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對話表演,讓學生輪流到臺上表演。表演根據學生的水平,分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覺得不難又需要做好準備上臺表演,或者進行pairwork或group work,在表演中可以準備實物道具,其中豐富的動作、表情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此外,要使教學同真實世界(realworld)建立聯繫,如用影視片段、多媒體等來實現單個詞彙或詞彙系列的輸入,讓學習者感覺生動、易學。對某些動詞如swing,snore等,還可以運用表情、動作和聲音來演示,其效果比單純以文字講解要好。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活潑,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英語交際情境。如在課堂上播放英語經典原版片,故事內容學生已有所瞭解,加之畫面優美,身臨其境,收到了出奇效果。不少同學能把影片中的部分英語對話模仿得惟妙惟肖,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

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呈現詞彙的語用資訊。像郵筒(pillar—box)在中國爲綠色,在英國卻是紅色。這種資訊必須提供給學習者,pillar—box這個詞暗含的社會文化資訊同該詞的概念意義同等重要。此外,不少詞還具有一定文體意義和情感意義。尤其是具有褒義或貶義的詞,其情感意義是該呈現給學習者的。對於指黑人的兩個詞black與nigger,瞭解二者的概念意義而不知其情感意義顯然會影響交際運用,前者帶有褒義,後者卻是貶義,這二種不同的情感意義同相應詞語的概念意義一樣重要;內含意義與情感意義因個體、文化、社會的不同而不同,教學主體亦要留心這一點。

(4)實現“以人爲本”的素質教育

以學生的興趣作爲開展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切入點,來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去鑽研,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展課內知識至課外知識,充分發揮人機互動。

由此可見,大學英語利用多媒體技術爲學生提供豐富的畫面、視頻、影像和文字,使視覺、聽覺並用,這種接近自然的獲取資訊的方式要比傳統的、單一的以語言爲主的傳播方式更能節省時間、更能增進記憶,更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喬姆斯基曾經說過:“我們大概應該努力爲正常人本身擁有的本能的直觀推斷能力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在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非正規學習可能會比正規課堂學習的成功率還要高得多。所以說,語言環境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語言環境的創設、把在非正規語言學習環境中發現的特徵引入正規語言學習環境中,會給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帶來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李愛真。文化認知與語言得體———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思路談[J]。外語界,2000,(2):9—13。

[2] 李豔玲。英語語言教學中文化教育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5,(4):68—69。

[3] 李賦寧等。英語學習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