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跳出傳統人才培養模式 走產學結合之路

學問君 人氣:1.03W
跳出傳統人才培養模式 走產學結合之路
【摘要】當前,高職教育如何發展,各地都在進行積極探索。辦好高職教育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跳出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走產學結合之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產學結合
  高職教育如何發展倍受社會各界關注,辦好高職教育應進一步轉變辦學理念,適應高職教育特點,跳出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走產學結合之路。
  一、深入理解產學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什麼是產學合作教育?一般認爲,所謂產學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爲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採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由學校、學生、社會三個要素構成,包括學校和社會兩個課堂,核心是教育,主體是學生,其基本特徵是學校的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社會與生產的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職教育的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早已被西方發達國家廣泛採用,成爲當今國際職教界公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但非常重視這種模式。2005年,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與企業緊密聯繫,加強學生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爲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2006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同時,教育部於2002年10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召開了三次全國性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賙濟部長都到會講了話,系統地闡述了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問題。
  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徵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形成有別於學科型、工程型的技術複合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就應當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爲目標,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進一步講,高職院校不同於普通院校,其本身就是產學的結合體,沒有行業的需求、不瞭解行業的需要、得不到行業的支撐和合作,將失去方向、失去活力、失去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所以,大力推行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院校有着特別重要意義。這既是高職教育深化改革、辦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可靠保證;既是創建國家示範性院校的重要途徑,也是我院發展的現實選擇。具體講,走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之路,有利於制定更科學的培養計劃和教學方案;有利於專業發展和建設;有利於課程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更新;有利於促進科研;有利於“雙師型”和專兼職隊伍形成;有利於利用校內和校外兩種資源辦學;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就業;有利於提高辦學效益。
  二、當前高職院校產學合作教育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年的努力,高職院校產學合作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大多數學校多數專業成立了由學校、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課程改革效果明顯,初步形成了“雙教”教學體系,部分專業實行了“雙證制度”,建立了多處校外實驗實訓基地,與行業協會聯繫日益加強,“雙師型”教師結構不斷優化,等等。各高職院校正在朝着產學結合的方向發展,產學合作教育有了良好的開端。但是也應當看到,產學合作教育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與高職教育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主要表現在:專業指導委員會活動不夠規範,課程改革不徹底,“雙教”教學大綱還不完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不夠穩固,與行業協會的聯繫層次不夠高,教師結構還不能適應產學合作教育要求,在教學和學生培養上還沒有跳出普通高校的模式,不少院校把產學結合僅僅作爲解決原有模式下的學生生產實習的一個途徑,沒有真正把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作爲首要任務來加以考慮。當然,這有其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應當歸結爲對產學合作教育研究不深入,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針對這些問題,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