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素養下教育技術教學設計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41W

資訊素養下教育技術教學設計的思考

 課堂是關照學生的生活世界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學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學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開的背景和種種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夠促進學生個體多種品質生成的奧妙蘊藏的處所。課堂是給予學生先進文化浸染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全面地關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所以要善於營造一種追求真理、崇尚學問的精神氛圍,讓學生在這樣一種精神氛圍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禮和薰染。課堂是培養學生靈性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重視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重視教學中的師生的交往與對話。有效的課堂不是機械的生產一些整齊劃一的腦袋,他培養的學生是鮮活的,富有創造力的人才。 
 相對小學生來說一星期一次的資訊技術課是他們所期盼的,而作爲教師,則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進行一次資訊技術遊,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
 一、教學設計前,先要把握教學內容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什麼是教學藝術?簡單地說就是高明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樂學、易學,使知識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養,智慧得以啓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總之讓學生能有所得。
 教學藝術來自於每個方面。一個老師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學內容,教學藝術來自於對教材的準確把握,因爲沒有一節充滿藝術魅力的課不是首先來自執教者對所教內容的準確把握上的。把握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對教學內容良好的把握,便於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着力難點,闡釋疑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就是把教材規定的內容有條理地讓學生掌握熟練了,學會應用了。儘管教材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不是隨意進行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等方面去考慮教學內容的詳略,不能一概擴展內容,也不宜把教學內容完全侷限於教材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知道哪些知識點是必須要讓學生熟練掌握的,哪些知識點是應該讓學生深刻理解的,還有哪些知識點是應該讓學生基本瞭解的,只有底碼清楚,纔可以使教學有的放矢,從而實現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大收穫的目的。要做到這一點,應該怎樣去做呢?
 首先要深刻領會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透過對課程標準的分析理解,建立起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確定出每一章節、每一課時的具體知識點。
 其次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具體內容。透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準確把握本章節、課時的能力要求、知識要求、應用要求,從而確定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在這些知識點中再分析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如何去突破它。
 以上的兩個個方面主要是指在備課過程中準確把握知識點的方法,要想使每一節課都做到知識點明確,並且緊緊圍繞知識點設計教學過程,啓發學生在攻克一個個知識點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學會學習,持之以恆,學習效率就會不斷提高。
 如我們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幻燈片的一些工具欄按鈕的基本運用時,其實學生在四年級上冊接觸WORD時,大部分都已經學會了。所以我們沒必要講解得太透徹,否則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假如我們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在記憶的海洋中找尋相似的模組,反而更能激發起他們“用”資訊技術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中,可以相容各學科特色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資訊社會,誰掌握資訊越及時、越全、越廣,誰就有可能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現在資訊技術課越來越被重視,地位不次於數學、語文、英語這三門工具性學科。我們怎樣才能最優的對學生進行資訊技術教育,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能在社會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的現代人呢?對各學科進行科學的分析、篩選、綜合等,找出其內在聯繫,從而實施資訊技術最優化教學,也即今所說的課程整合。整合就是一個系統或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與其他系統或事物之間,根據之間的聯繫,整體協調、透過相互的相容、滲透,使系統各要素都能發揮最大、最優的效益,從而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資訊技術的整合可分爲本學科內部的整合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兩種方式。
 1、本學科內部的相容  將資訊技術作爲一種工具和手段運用到本學科中去,從而在學習資訊技術課程的同時,又對資訊技術有較深一部的認識。
 藉助資訊技術的多媒體功能,輔助本學科教學。這種情況多爲教師在上課前根據教學目標、學科特點及學生情況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對課件進行演示,學生透過課件接受學習任務,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如在四年級上冊《名片DIY》教學生製作名片時,我先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能夠吸引小學生心裏的名片,然後利用課件演示一兩種名片的製作方法和過程,再教授製作名片的技能、技巧,這樣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對資訊技術這門課程更感興趣,同時教學任務也能夠很好的完成。這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整個教學過程由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自學,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只對個別學生進行講解、輔導,更多的是扮演一名教學組織者的角色。如在教授畫圖中的一些簡單工具時,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課件的熱區功能來製作教學課件,當學生把鼠標指針放在一個工具上或在這個工具上單擊鼠標時,工具的旁邊就會出現這個工具的作用及用法等相關資料,學生透過看資料來自學這些工具。這種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非常有效,在課堂教學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使用。
 第三種方法是利用網絡環境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教學內容以網頁的形勢放在internet網上(也可以是局域網上)由學習者點擊相應的網頁進行瀏覽,瀏覽的內容可以是文字、動畫,也可以是交互功能很強的課件(flash就可以實現)。
 2、資訊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相容  
 課程整合是使各學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機的相互聯繫的一個整體的過程。將資訊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以資訊技術的教學內容爲載體,把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知識和能力滲透到資訊技術學科中來,一方面可以豐富和擴展資訊技術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多思路、多方面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資訊技術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的技能,並利用計算機查詢資訊、處理資訊,其最終目的還是要回到“用”這個字上來。
 例如在學習藝術字的過程中,給學生幾篇短文,讓學生掌握方法後去給這些文字歸納標題,並把標題用藝術字的形式表示出來,修飾短文。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歸納、總結、審美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例如數學課上經常要求學生一題多解,多方法解決問題,同樣,資訊技術也可以要求學生多方法、多途徑去完成某一任務。如插入藝術字,可以讓學生利用繪圖工具欄來實現藝術字的插入,也可以利用插入→圖片→藝術字,來實現藝術字的插入。又如在教學多張幻燈片的插入時,可以讓學生透過多途徑來嘗試,如在大綱視圖中單擊右鍵,實現新幻燈片的插入,或單擊插入→新幻燈片,等等。
 資訊技術課上的畫圖程序、金山畫王等哪一個不是與美術學科息息相關的。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畫圖有關內容,在我們教學完畫圖中的有關工具的使用之後,在講到綜合方面,我們可以將美術課上的一些教學內容利用過來。比如《繽紛花布》這是低年級美術教程中的一課,但也可以利用到計算機畫圖課程中。而且透過畫花布的過程中,把畫圖中的所有工具都綜合了起來,培養了學生綜合利用畫圖進行創作的能力。又如在金山畫王中,縮放圖片時要根據遠小近大的透視原理來進行創作。
 在教學三年級下冊鍵盤指法時,可以結合英語學科的有關知識。小學生對英語這第二語言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因爲三年級的他們是剛接觸,而且小學的英語對他們要求並不高,相對而言學習興趣非常濃烈。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教材提供的一些素材,再添加一些他們熟悉的一些小動物的英文名稱,讓他們在快樂學習英語的同時自然把指法的規則瞭解清楚,並能熟悉每個鍵所在的位置。
 三、教學設計實施中可以滲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反映着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與現實界的多種事物發生多種多樣的聯繫和關係。這樣,人們根據現實事物的特點及其與人的關係的不同,常常產生不同的態度,並以帶有某種特殊色彩的體驗的形式表現出來。
 心理學家把學習過程分爲兩個相互關聯的方面:認知領域與情感領域。前者包括感覺, 知覺和分析資訊,以便理解。後者包括感覺,知覺和駕馭情緒,以便獲得感受與評價。只有當這兩個過程相互聯合又相互促進時學習才臻於完善,因此情感教育涉及到一個人的心理存在的各個方面,包括他的感覺,知覺以及對自己與他人的感情,他的價值定向,態度,情緒,利他主義和道德觀。透過情感教育調節和協調人的粗暴不滿失落等情緒,塑造出一個健康的並能發揮指揮功能的人格。而作爲教育受體——學生的積極情感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實施教育和定向培養。
 學生的情感領域是豐富而複雜的,還會在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對教育內容不感興趣時,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睡覺等情況,自制力弱的學生還可能發出怪聲、扮鬼臉或做其他調皮動作。教師如果不從學生的情感需要上去作考慮,則易於一味地責怪學生不聽話,簡單草率地認爲他們是不守紀律的孩子。如果是學生喜愛的活動,他們樂此不疲,能夠自發地進行行爲調試,協商解決矛盾,想辦法克服困難,活動結束時還戀戀不捨。所以,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該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重視學生的積極情感教育。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精彩照片剪輯》時,我給了學生好多張校園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缺陷的地方(如有些角落有垃圾、有些地方被小朋友畫上了畫等)讓學生自己觀察照片,需要裁剪哪些部位,然後提問爲什麼要裁掉這些地方,引起學生的思考,最後希望透過這節課的教學,達到教育學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校園,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變得非常的美麗。這就對學生起到了愛護公物的情感教育。
 又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身邊的禮儀》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說說禮儀是什麼,爲什麼要學習禮儀,我們小學生要懂得哪些禮儀,然後讓學生自己透過網絡來找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禮儀。這樣子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都得到一次禮儀的大洗滌。把課堂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再者,就如我們平常上計算機課時,教育學生要愛護計算機,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什麼,如不能隨便移動顯示器,不能非法關機等等;爲了讓計算機教室看上去整潔,離開之後要記得做什麼事,如把鍵盤、鼠標歸位,把凳子整齊的放好。
 還有,我們在教授資訊技術課程的同時,還要着力培養學生使用資訊技術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現在blog很流行,學生也對此非常感興趣,我們可以利用這點教學學生如何申請博客,如何利用博客來記錄平時的一些生活感悟,同時可以透過網絡來瀏覽別人的博客,並進行發表評論或留言。這時我們要對學生進行一些品德的教育,不能在網絡上中傷別人,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小網民。
 四、教學設計落實後應做到以評促學
 新課程實驗強調和落實“以學論教”的管理思路,即以學生的學業表現和能力發展,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工作業績。按照這種思路,我也實踐了“以評促學”的教學思路,透過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把教學工作和學習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我把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學習態度、學習效率、作業質量和特色展示等方面的具體表現,採用等級量化的辦法給每位學生評定每節課的得分。從中,可以大致瞭解到每位學生的學習變化及其進步情況。我還發動骨幹學生參與到這種學習評價中來,使他們逐漸認同並在乎自己每節課上的評價表現,並把進入典範水平、獎勵加分當作努力目標。在此基礎上,我按章節單元、階段複習、期末統測進行了若干次測驗和考覈。平時則根據每個單元的基本要求進行簡單的重於瞭解的上機測試,期末則側重綜合各種操作技能進行一次比較系統的上機測試。並根據學校的課程管理制度和要求,我採用了課堂表現(10%)、出勤情況(10%)、平時成績(10%)、努力程度(10%)期末考試成績(60%)的評分方法,綜合評定學生的模組學業成績,用作學生的模組學分認定。平時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得分也就成爲評定學生綜合成績的重要依據。
 新課程教學關注學生對技術與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技術應用思想方法的滲透,着力於學生資訊素養的整體提升。目前很多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策略性思維以及良好品質行爲的關注和培養,這些恰恰是現代人極需具備的核心內涵。在新課程推進期間,師生髮展應當受到高度重視,在各種操作層面上應予以充分關注。只有藉助豐富生動的教學設計、精細實施的課堂教學和高效和諧的研修活動,才能更好地幫助師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廣東省中山市古鎮進階中學.許文莉.淺談資訊技術的學科整合
2.網上參考.鍾慧. 淺談情感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3.網上參考.小學資訊技術課堂中學習過程評價初探
4.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顏承元.用心經營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