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建設實施方案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7W

摘要:爲了切實保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安排、教學組織、教學資源建設和管理機制等方面透過幾年不斷的實踐證明了,我院學生參加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透過率普遍高於全市其他高職類院校,2016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高校第一位。該文就課程安排、教學組織、考覈評價等方面的實踐談些體會。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建設實施方案論文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上海市

計算機一級等級考試從高職類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來講,透過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是爲學生對將來的學習打下計算機技能的基礎,考證透過率是衡量教學成果的標準之一。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爲後續課程奠定基礎,我們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同時把提高考證透過率作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

1我院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

我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差異性很大,這爲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理論知識薄弱,office軟件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基本技能不高,距離計算機應用教學目標差距較大,因此教學任務很繁重。

2課程建設的實施

2.1改革學期課程設定,制定課程新標準

在綜合考慮了課程學習目標、學生現狀以及設備資源等問題後,對120課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安排爲:44+64+12課時,分別在三個學期進行。明確了教學目標:把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作爲對學生的應知要求;把office軟件操作、網頁製作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技能作爲對學生的應會要求。

2.2圍繞任務組織教學,完善教學模式

課程標準確定了學什麼,接下來的教學方案設計則是解決怎麼學、如何教的問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該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突出實踐環節,讓學生透過一個個小的實體案例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設計教學任務時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有些任務以教師爲主導,引導學生模仿學習,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務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檢查指導,重在熟練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些任務是開放性的創新任務,學生的創造力得以發揮,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全程都在機房進行教學,實現了更加充分的實踐教學,邊講邊練、邊學邊做,有利於實現雙向互動。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教學,利用廣播功能,教師把授課內容與操作步驟實時傳送到每臺學生電腦的屏幕上,清晰直觀,學生一目瞭然;教師利用監控功能,則可以觀察到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利用錄屏軟件將實例的整個操作過程完整清晰的錄製下來,使學生在自己操練時可以重複觀看;利用檔案傳輸和作業提交等功能,極大的方便了師生交互,提高了教學效果。針對部分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差的問題,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學校專門安排班,使那些零基礎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以便他們跟上課堂教學水平。在第二學期組織學生參與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設計、動畫設計,使學生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更加靈活的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裏的這些操作軟件。在第三學期,除了正常的12學時的課程外,爲了不影響其他課程的排課,老師們犧牲課後時間,留下來爲學生開放機房安排課後輔導,每班每週有一次課外上機時間,在參加市統考前每班能有4次課外上機練習,每次2小時。這些措施對課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保障與促進作用。

2.3設計與開發教學資源

2.3.1選取教材

依據課程標準及上海市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大綱,選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組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指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指導》,同時補充自編的上機習題集一本。

2.3.2製作課件

透過多年的授課實踐,透過集體備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課件,所有課件均由題目、素材、樣張、操作視頻組成。爲了讓學生能夠適應考試環境,在平時上課時,將《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案例轉成電子版教案,讓學生一邊看電子教案,一邊做實驗操作。

2.3.3開發試題庫與學生練習軟件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不僅有操作部分還有理論部分,因此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論題的知識,我們開發了web版的理論題考試系統和單機版的試題庫,讓學生能夠隨時練習和自測。

2.4建立相對公平的考覈機制

2.4.1嚴抓平時成績,合理組合總評成績

平時成績由出勤、紀律分與練習、測試分組成,每次上課老師都需要點名,每次課結束都需要學生提交當天的作業計入平時成績,平時成績中還有一部分的'懲罰和獎勵機制。學生學期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40%)、期中考試(10%)和期末考試(50%)成績三部分組成,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在45分以下的,總評直接定爲不及格。

2.4.2堅持教考分離、交叉閱卷的考覈模式

統一出卷:由任課老師輪流出每年的期末試卷,每年由4-5位老師組成一個出卷小組,每位老師出同類型的試題12份,然後由組長將試卷再重新編排。這樣能夠確保12份試卷在難度上相對統一。規範考場:每個機房作爲考場時,安排25-30人一個考場,以確保學生之間相互隔離,考前30分鐘監考人員到場做好考前準備:開機、發放本場考試試卷、控制學生機。考場中都安排一名擔任該門課的老師在場參加監考,以便回答學生合理問題、解決試卷錯誤或電腦故障。考試結束要做好相應記錄並備份數據,整理上傳學生考試數據,最後清理每臺電腦上的本場考試的數據,爲下場考試做準備。交叉閱卷:每位任課老師在考試結束以後都將按照規定拿到非自己班級的學生數據,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閱卷,並將成績交給任課老師,由任課老師完成最後的學生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總評成績錄入並打印,再完成試卷分析表,對自己班級的學生做出一個整體評價。這些試卷分析和成績統計資訊會公佈給所有任課老師和相關班級的班主任,透過這些資訊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並在後續課程里加以強化訓練。

3總結

在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中,運用了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期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深化和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制訂統一的教學大綱、考覈評價方案,編寫配套的教案、學習資料、試題庫,編制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教風與學風相互促進,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並且保證了學生在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透過率,在2016年度上海市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幾年我院與全市高校的數據比較: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老師在課程上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離不開學院領導的支援、教務部門的協作、各班輔導員的配合。社會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技術技能的要求發生着不斷的變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必然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建設,必須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組編.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指導.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2]於平.以應用能力爲核心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教育與職業,2010(21).

[3]上海市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委員會.上海市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2016年度考試評價報告.上海市教委考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