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2W

1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談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論文

1.1課程定位不準

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定位不夠準確、重要性認識不足。許多院校認爲學員在中學已學過資訊技術,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簡單,學不學都無所謂。作爲公共基礎課,只學習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導致部分學員學習熱情不高、興趣不大。

1.2學員水平參差不齊

隨着計算機的普及,學員計算機水平有明顯提高,但由於地區差異造成學員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透過對廣州指揮學校2012級學員的調查,我們發現2%的學員未接觸過計算機,51%的學員進行過網頁瀏覽、即時通訊、網絡購物,41%的學員使用過Word排版、Excel處理、PPT製作,6%的學員能進行Photoshop圖片處理、Flash動畫製作、程序設計。

1.3教材內容滯後

隨着計算機技術不斷髮展,計算機知識也隨之更新,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的內容明顯滯後。例如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Windows7操作系統和Office2010辦公軟件,而教材內容還是WindowsXP和Office2003。教材內容的滯後讓學員感覺課程與現實脫節。同時,與部隊聯繫緊密的計算機知識很難在市面上找到合適的教材,造成教材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

1.4專業結合不緊

當今社會,資訊技術已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不同學科對計算機的要求不同。計算機基礎教學處於知識普及型向服務專業應用型的轉型時期,多數院校沿用以“計算機文化基礎+進階語言程序設計”爲基本框架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設定,在知識分層和專業分類教學方面體現專業應用需求的導向不夠明確。部隊院校對不同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公共課幾乎與地方院校相同,教學內容設定上忽略了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的需求,造成教學缺乏針對性。

1.5教學模式陳舊

隨着資訊技術在部隊院校的推廣,雖然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傳統板書,但教學模式改變不大,學員主動參與教學較少,教學效果不佳。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課程學時的關係,學員只是照搬教員講授的方法,不能舉一反三,缺乏自主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於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不利於學員的可持續發展。

2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2.1明確課程地位

《基本要求》提出進一步強化“計算機基礎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正確認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明確課程地位,對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基礎是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前導課程,是培養學員實踐動手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自然科學的素質教育課。其目標是培養學員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員利用計算機查找、處理數據能力,培養學員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其他學科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對學員科學素質的培養起到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部隊院校的校領導、系領導、任課教員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性,並引導學員認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2.2轉變教學理念

“學習金字塔(ConeofLearning)”由美國著名的學習專家埃德加戴爾(EdgarDale)1946年率先提出;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NationalTrainingLaboratories)做過類似研究,提出學習金字塔(LearningPyramid)理論,結論與戴爾相似;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用數字形象顯示了學習者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從“學習金字塔”模型可看出,用聽講的方式,學員兩週後只記得5%,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員的參與度也最低。從第一種到第四種都是被動的學習方式,學員參與度低,學習保持率無法超過30%。從第五種到第七種都是主動的學習方式,學員參與度高,學習保持率超過50%,最底端的學習方式保持率高達90%。從“學習金字塔”模型可看出,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地位,讓學員積極參與教學,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果學員有機會把學習的知識立即應用,或讓學員當小教員,效果非常明顯。學員以小教員的身份對他人進行教學,不僅要對內容相當熟悉,同時也要透過語言的邏輯來進行溝通。學員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經過獨立思考,將內容轉化爲讓他人能理解的表達形式,同時也提升了自身潛在智能的發展。

2.3差異性教學

《基本要求》提出不斷探索“以培養目標爲導向的分類、分層次教學模式”。由於專業差異,導致各專業對計算機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在教學內容上不區分專業差異,容易讓學員誤解計算機基礎課程是“萬金油”,對自己的專業課程作用不大,導致學員學習動力不足。在課程規劃上,透過對非計算機專業能力需求和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調研,按照“以培養目標爲導向”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爲“知識普及型”課程和“專業應用型”課程。“知識普及型”課程是計算機文化基礎,面向所有專業的學員,可安排在大一授課;“專業應用型”課程是根據專業特色量身定做,面向不同專業的'學員,可安排在大二、大三授課。由於學員個體差異,在學習中會產生“吃不飽”和“吃不消”的現象。教員如果忽略這種情況,採用同一起點授課,造成基礎好的學員不想聽,產生厭學情緒,計算機水平無明顯提高;基礎差的學員跟不上,產生畏難情緒,喪失學習動力。在教學安排上,參考新學員計算機水平問卷調查的結果、遵循自願原則,利用課程測試將學員分爲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和必修“知識普及型”課程兩類。例如利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來測試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的學員,如果考試合格即可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如果不合格則必修“知識普及型”課程。鼓勵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的學員選修自己感興趣或與專業相關的“專業應用型”課程來學習,激發這部分學員興趣、讓基礎好的學員有新的學習動力。對不能免修的學員則認真地講授“知識普及型”課程,透過測試後繼續選修自己感興趣或與專業相關的“專業應用型”課程。透過將課程分類來解決學員“吃不飽”和“吃不消”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教員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採取興趣小組、第二課堂的形式來開展差異性教學,既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又豐富課程內容,使學員對計算機課程保持濃厚興趣。我們在2012年透過開展興趣小組和第二課堂,提高了學員興趣,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2.4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以教員爲中心的教學模式,極大約束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學習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出高效的教學模式應建構以學員爲中心,由教員組織、指導教學過程的實施,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動力,讓學員主動、積極、愉悅地學習。

2.4.1加強實踐教學

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大實踐教學比重。計算機基礎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上機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基本要求》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加強“以應用能力培養爲核心的實踐教學、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與教學環境建設”的要求。教員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具體的上機實踐任務,讓理論教學結合實踐教學,開展以學員爲主體的互動式實踐教學,做到精講精練。廣州指揮學校2012年透過增加上機實踐學時,同時在機房增加輔助教員,讓學員能及時與教員交流上機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4.2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爲基礎,以學員爲中心,以任務爲驅動的教學方式。教員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並提出任務,學員在教員的指導下,對提出的任務進行探索、分析、研究並設法完成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員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具體任務,要考慮學員的實際情況,只有學員在進行探索、分析、研究之後才能完成任務,這樣才達到任務驅動的效果。例如在學習Word排版時,讓學員設計一份個人簡歷;在學習Excel時,讓學員用函數來統計打靶成績。

2.5優化考覈模式

計算機基礎是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傳統考試不能體現學員真實水平,應側重於動手實踐能力考覈。優化考覈模式可進一步促進計算機教學改革,避免學員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注重培養學員團隊協作和創新意識,提高學員綜合能力。我們將學員成績評定分爲4個部分:平時成績、小組成績、上機成績、筆試成績,比例爲20%、20%、30%和30%。平時成績體現對學員的嚴格要求,讓學員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小組成績體現學員的團隊協作、創新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員指導下,以小組的形式,綜合運用和發揮所學知識,完成一份具有實際意義的小組作業設計;上機成績體現學員上機操作技能;筆試成績體現學員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3結語

當前,部隊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處於知識普及型向服務專業應用型的轉型時期,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課程的規劃和設計是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只有明確教學內容,教學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所教、因材施教。在我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採用“以學員爲主體,以教員爲主導,以能力爲主線”的教學理念;重視學員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着重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教學內容模組化,便於學員掌握;摒棄灌輸式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研討式、案例式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採用項目教學法,教員組織學員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項目,既注重個人能力,又注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作爲從事本課程教學的教員,任重而道遠,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平臺,推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