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9W

新課程標準要求生物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學習,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初中教學教改已進行多年,在不斷的創新摸索中,我逐漸歸納出一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

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教育論文

一、注意首因效應,激發興趣

許多教育家公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強大的推動力。真正使學生對某學科產生興趣,首因效應十分重要。所謂“首因效應”是指認識或接觸某一事物時,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那麼教學中首次印象對於興趣的形成起着決定作用,比如第一節課,第一次實習等等。因此我抓住契機,力爭上好初一第一節課——探索生物的奧妙。於是我課前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構思,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如讓學生觀察實物或標本、講故事、看錄像、讀插圖等。另外還密切聯繫生物學新發展新動態,比如讓學生說一說“試管嬰兒”是怎麼回事,很多學生都認爲是在大試管中長大的嬰兒。當我把“試管嬰兒”真正含義解釋清楚後,我發現學生流露出興奮的神情。透過以上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認識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熱情。

二、抓住課堂主陣地,提高能力

自從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首先提出班級授課制以來,以班級爲單位進行教學一直沿用至今,因而課堂教學就成了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提高科學素養的主陣地。面對這45分鐘,教師只有把握教學藝術的精髓,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規範且形象的語言有助於理解、記憶知識點。在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都要透過教師的.語言來實現,因此教師的語言正確、規範與否都直接關係課堂的教學效果。於是在課堂上我力求做到教學語言準確科學、言簡意賅。此外我平常還注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或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類比,從而解決一些深奧複雜的理論知識。比如講“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時,我首先提問: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到達葉片的動力是什麼?然後讓學生討論,緊接着我再提問:人們用吸管喝飲料時飲料怎樣才能入口?學生很容易地答出:要用口用力吸。我便及時啓發:口向上的吸力是使飲料上升的動力,那麼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的動力又是什麼?這時學生異口同聲地答出:是蒸騰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促使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這樣就用一個淺顯的類比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

2。利用教具、多媒體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物、標本、模型、多媒體動畫等具有鮮明的直觀性,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因而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比如講“人的生殖”時,我提問:受精在哪兒完成?胚胎的初期發育在哪兒開始?學生普遍認爲是子宮,我便及時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排卵、受精、受精卵發育和埋入子宮內膜”過程,並讓學生根據問題仔細觀察。透過觀察,學生很快辨析出不是子宮而是輸卵管。可見透過教具、多媒體等可迅速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素質的形成必須以能力的提高爲前提。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以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爲基礎,突出以思維能力爲核心的能力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例如七年級做的“臨時裝片的製作和植物細胞”這個實驗,要使用最常用的觀察工具顯微鏡,也是學生初次利用顯微鏡做實驗,而且觀察的是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因此實驗前首先複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強調手眼並用,而後強調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接着指導學生做實驗。這個實驗要求學生做洋蔥鱗片葉和番茄果肉細胞兩個臨時裝片,觀察後,我讓學生比較二者有什麼不同,很快有學生指出兩種細胞的形態不同;接着我又引導學生比較他們觀察到的細胞結構與前面所學的細胞結構有什麼區別,一會兒就有同學指出:前面所學細胞結構中有細胞壁和細胞膜兩層結構,而他只看到一層,不知什麼原因。這時我對該生及時表揚,並解釋:細胞膜非常薄,只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在普通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只是細胞壁。因此我們在畫自己觀察到的細胞結構圖,不能畫出細胞膜。透過實驗,不但可以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顯微鏡,驗證了已學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