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文學素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8.6K

一、透過朗讀來感受文章的文化底蘊,加深學生對文學知識的掌握

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文學素養論文

高中語文教學,一段一段的讀,比如第一段作者是按照先描寫景,再闡述事情順序開展,其中還摻雜了作者心情的轉變,所以要學生邊讀邊思考作者在剛開始遊赤壁時,景色是如何,心情又如何,是如何體現的?後面心情的轉變又是如何體現的?當學生按朗讀和思考的流程學習完後,教師再讓學生透過整篇文章的寫作手法,來說說跟《念奴嬌赤壁懷古》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之處,從而達到更加層次的感受文章的語言特色和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透過欣賞文章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朗讀能實現學生對文章的瞭解和初步掌握,但要想進一步深入瞭解文章語言特色,寫作手法或是重點詞句,尤其是千古絕句,就需要加以揣測,這樣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比如在學習《江南的冬景》時,這篇散文語言清麗明快,在寫作手法上作者郁達夫並沒有從正面刻畫江南的冬季美景,而是透過古人的詩句來體現其美景的意境,而且詩句都是極其富有想象空間,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特點。這時培養學生透過教師的引導的和自我學習,能學習到在寫散文時,可以採用引用詩句,多用色調來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的特點,而且適當的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也能讓文章所描述的景物更具有特點和符合文章的要求,加上情感體驗,審美感的融入也能爲文章更添色彩。除此之外,同樣是描寫雪景,但是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卻又是另一種寫作手法,也給讀者描繪出了冬天美麗的雪景,教師就可以節選出一段文章來讓學生進行自我鑑賞,從而體會語言的魅力。

三、透過融入自身情感進行閱讀,加強語文文學的薰陶感染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語文課程內容豐富,其中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有着重要的影響作用,加上學生對每篇文章的感受和反應也是不同的,所以帶着情感去閱讀,欣賞文章,融入自身情感,能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也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要想學生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其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叩擊學生的心絃,激發共鳴。比如《我的四季》這篇抒情散文,作者將自己的人生比作成一年的四個季節,透過四季變化的不同來反應自己的一生和對人生的種種感悟,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作者的種種經歷,讓學生透過閱讀和探討,說說這些感悟給自己什麼樣的啓示。經過討論發現,有的學生認爲作者人生之春給她留下的印象最爲深刻,透過用不毛之地,細瘦的胳膊,以及土地裏的石塊和樹根還經常磕絆着她的犁頭等詞彙和句子,可見他的童年生活較苦,但是他也沒有怨天尤人,做到了對自己負責。有的學生則認爲透過作者所遇到的困難,啓示自己以後遇到任何困難都要靠自己,犯錯誤之後懂得如何自檢。再比如學習《鄉土情結》時,爲了讓學生認識到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則可以詢問學生什麼是鄉土情結,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回答,答案可能各有不同,當對這個問題探討完後,再讓學生帶着自己對鄉土情結的理解來閱讀文章,看看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和跟自己想象的有什麼區別,包括寫作手法,表達形式以及語言運用上都是怎麼樣的,如果是自己來寫鄉土情結,又會採用哪種方式來闡述和表達等等,這樣既能讓學生經歷情感體驗,又能體味散文的語言藝術,鑑賞文章的意蘊美。

四、透過語文的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課程的實踐活動大體上就是分角色朗讀和角色扮演,在進行分角色朗讀時,情感要求是必須的,所以這種措施能很好地讓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與自己的體會相結合,從而達到共鳴的作用,比如《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教師可以找四個學生進行朗讀,文章第一節學生朗讀是需要富有沉重感,第二節需要急促的情感,第三節需要表現出抑揚頓挫,而第四節則需要語速加快,將情感推向高潮,這些都需透過學生對文章的體會得以實現。對於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考慮到課堂時間的有限和場地問題,所以儘量挑選一些簡單地,易扮演的作品,比如《最後的長青藤葉》可以找學生分別扮演瓊姍,蘇艾,貝爾曼,讓學生根據對文章的解析,對各自扮演的角色做自我介紹和性格分析,教師從中可以設計問題,類似於爲什麼瓊姍把最後的藤葉看的如此重要,這種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透過表演怎麼體現等問題,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爲深入,同時也能使他們領會和運用語言文字,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五、結語

總之,對學生文學素養的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透過朗讀來感受文章的文化底蘊,欣賞文章的語言,融入自身情感進行閱讀,以及語文的實踐活動都是能有效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