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語文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策略探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W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價值與深厚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初中語文課文中選錄的古代文學作品,都是承載中我國優秀文化與先進文明的作品,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靈動最豐富的內容。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從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方面,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策略探析論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代文學作品;教學策略

教學古文的時候,既要解決字詞句和有關常識的問題,又要進行文學欣賞教育。與現代文的文學欣賞教育相比,古文的賞析教學顯得更爲深刻與細膩,而在很多方面又沒有現成的分析模式可以依循。特別是文言文詩詞的教學,其欣賞的角度更是千變萬化莫衷一是。這樣就使大面積教學古文的賞析教學顯得水平不高,講析、點撥、指導不到位。解決的策略如下:

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古文的能力

古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落實到掌握常用的實詞和虛詞,理解古文中的特殊句式等,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從而真正理解作品的主旨大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訓練學生的獨立閱讀古文的能力。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古代文學博大精深,在實際的教學僅僅注重教師的“講”,那麼往往是學生理解了這篇課文,但是面對課外古文的時候又是一頭霧水。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突出傳授閱讀的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古文的能力纔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教材中的《捕蛇者說》,教師可以採取從內容到形式再到內容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從部分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採取中間突破的方法,扣住“我”與蔣氏的對話,尤其是蔣氏的哭訴,以此瞭解蔣氏的悲慘遭遇,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縱觀全文,引導學生從表達形式上認識文章開頭敘寫蛇毒的目的以及“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並且抓住文章主體部分的幾組對比,進而認識蔣氏冒死捕蛇的痛苦經歷,以及爲下文主旨的揭示的鋪墊作用至此,學生對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產生了感性認識最後,再引導學生回到文章內容中去,從閱讀與寫作的相結合的角度,探究內容決定形式的思維軌跡,文章由蛇毒特殊的醫藥功能引出“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由蔣氏一家的不幸遭遇引出作者的感慨,由“更役復稅”的設想引出蔣氏的哭訴,由蔣氏的哭訴聯想到孔子所言“苛政猛於虎也”的論斷,並以“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事實來佐證“苛政猛於虎也”的判斷的確鑿性,最後,作者寄希望於統治者,能從這篇“說”中得到一點資訊。

這次的教學中,教學實踐是從內容——形式——內容,這樣學生也就會初步瞭解到閱讀古文的一般方法是內容——形式——內容,也就體現了從現象到本質,再由本質到現象的領悟過程。

二、利用教材的優勢,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遷移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教材中所選的古文都是文質兼美,學生在閱讀這些古文的時候,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學習古漢語的興趣,最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遷移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透過文中的美的因素,誘導學生展開想像,親身去體驗、感悟。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很多,就像是朗讀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透過引導學生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讀,喚起學生的想像,把課文中的情境再現。 例如,在教學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這類寫景散文時,就可培養學生根據文字進行再造性想像,把握其整體的美。作者在文中描寫出了特有的情景,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意境,該文是前景後情,有近景:潭中魚戲;有中景:聞水聲、伐竹道、見全石爲底,翠蔓飄拂的小潭;有遠景:斗折蛇行、不知其源的小溪。近、中、遠景共同組合成一幅整體畫面,畫面的背景給人以僻遠、幽靜、孤冷、悽清的感覺,而在這一背景上突現的則是坐在潭上感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人——柳宗元。此情此景不正突出了作者本人的情感之特殊嗎?教師在學生再造性想像後插入作者貶謫永州的遭遇,學生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爲什麼通篇表現一種“悽”情,一種“冷”境,對字、詞及修辭材料的掌握也將更加準確,體會更加深刻,對於此類的文章,學生也已具備了遷移理解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文學作品的教學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靈動最豐富的內容。這部分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促進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還能陶冶情性,讓學生感受和品位美的語言,從而深化熱愛語文的感情,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從現代文和古文兩個方面淺談初中語文文學作品的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的古代文學閱讀教學中,要緊跟新課改的改革要求,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實現,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複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甘其勳.運用文章科技引領學生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2008年第9期.

[2]周曄.學習策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中學語文教學,1996年第11期.

[3]何兆一《語文美育散論》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4]陸志平《新課程教學案例與評析》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5]劉向華《語文教學應注重藝術化》《語文學刊》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