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古代文學教學之法

學問君 人氣:1.77W
摘 要: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研究性教學、貼近當下、文史結合、文字閱讀等方法值得推薦。關鍵詞: 《西遊記》;古代;教學方法    古代文學傳統的授課模式基本上都是 “滿堂灌”,是老師的單人舞;同時,老師也往往是按照既定的模式: “作 者介紹——內容主題——人物形象—藝術特色”來對每 一部古典文學作品進行周而復始的授課。文學課成爲了既 定的條條框框,缺乏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真實的情 感、鮮活而生動的體驗。如何讓古代文學課程 “活”起來, 教學方法的探析是我們必須不遺餘力努力的方向,以 《西 遊記》的授課爲例,筆者認爲研究性教學、貼近當下、文 史結合、文字閱讀等都是古代文學授課值得推薦的教學方 法。1 研究性教學教學過程中包含三個基本的層次:知識累積層、思維 訓練層、能力培養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 應該在古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從着力於學生對於古典知識 的瞭解和記憶向着力於提高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提升文 學的鑑賞與寫作能力轉變,對學生展開研究性教學。研究 性教學即: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爲中心,注重學習的 研究過程,引導學生以研究的態度對待書本知識的學習, 做到學習與研究相結合,從而培養與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與 創新能力。在 《西遊記》的授課中,關於 《西遊記》的作 者,筆者不會像中學語文教學那樣簡單介紹 “吳承恩”的 生平,而是把學界關於 《西遊記》作者是否是 “吳承恩” 的爭論介紹給學生,吳承恩著 《西遊記》是根據 《淮安府 志》,後又經魯迅、胡適等學者的肯定,可是存在很大的疑點,因爲 《淮安府志》中所說的吳承恩著 《西遊記》是否就是我們所說的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現在學界還無法 論證。把這些知識告訴學生,筆者希望培養他們一種置疑 精神和研究思維。又比如主題是 《西遊記》最爲引人關注 的內容,這裏完全不必給學生一個既定的答案,而是可以 把學界的各種說法介紹給學生,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像 宗教主題說、遊戲主題說、政治主題說、哲理主題說等。 而在講到 《西遊記》的兩大文學母題中的 “自由”與 “秩 序”之間的矛盾時,筆者還會補充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 進行相應的擴展與深化,因爲這些內容也恰恰是這些醫科 學生所最爲感興趣的部分。在做到精講的同時,我們更應 該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可以透過佈置一些創意活動來 展開:比如故事新編 (對 《西遊記》進行改編和表演)、思 想碰撞 (“嫁唐僧?嫁悟空?嫁八戒?嫁沙僧?”等論題的 辯論)。透過這些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 們積極思考、團結合作,在快樂而美好的氛圍中感受到古 典文學的美與深邃,同時也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與創新能 力。2 貼近當下古典並非是故紙堆,而是大浪淘沙後的粒粒珍珠,我 們的古代文學課程不僅要將作品還原到當時的歷史和社會, 去感同身受作者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同時,我們的課程 更應該探究古典作品之當代意味,古典作品對於當代大學 生價值、思想、情感建構的意義。所以,我們在講授古代 文學時,應該貼近當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的情 感共鳴。 《西遊記》這部作品雖然完成於明代中期,但是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在於它挖掘出人類共通的人性與情感。所以,在授課實踐中,筆者會着重講解自由與秩序的 悖論、歷經艱險才能獲得完善和幸福這兩大 《西遊記》的 文學母題,因爲這正是亙古不變人類的困境與真理,也是 當代大學生心之所繫,情之所鍾。同時, 《西遊記》的改 編也成爲課程的重點內容。自 《西遊記》問世之後,出現 了各種改編和續寫的著作,像 《後西遊記》、 《續西遊記》、《西遊補》等等。但是,筆者的重點是當代影視作品 《大話 西遊》。爲什麼要講 《大話西遊》,因爲不管它的優劣與否, 但是它已經成爲了後現代主義的表徵,帶來了 “大話文化” 的盛行,深刻而長久地影響着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然而, 大學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喜歡這部影視作 品,卻不知道爲什麼喜歡它,它背後到底代表了怎樣的文 化現象。所以,當筆者要講授 《大話西遊》,並且要談到這 部作品與我們古典名著 《西遊記》的聯繫時,學生們很驚 訝也非常地期待。課程講解了 《西遊記》的戲仿之作 《大 話西遊》與原著在結構、人物、情節上的差異,同時,課 程也講解了 《大話西遊》其實在精神內核上與 《西遊記》 是一脈相承的,甚至有所超越。正是在這樣的對比研究中, 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西遊記》的精神,欣賞到 《西 遊記》作爲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並且獲得某種情感的淨 化與昇華。有學生在他的考覈論文中這樣談到 《大話西 遊》: “孫悟空本來不願面對自己要去西天取經的命運,但 是後來他突然頓悟,接受了自己的責任,走上了西天取經 的道路,這不正和我們很多人的人生很相似麼?面對自己 的命運,我們不願接受,但是經過社會的磨礪,我們會慢 慢轉變,最後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唯 有貼近當下,貼近大學生的內心,古典文學才能真正大放 異彩。3 文史結合“文史不分家”,前代學者在研習文學的同時,也注重 兼通曆史,王國維、陳寅恪、魯迅、錢鍾書等皆是這方面 的典範。 “知人論世”,一部文學作品是作家情感的體驗, 也是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在目前的文學研究中有文史分 家、走純文學之路的傾向,而筆者認爲文史結合是古代文 學教學中值得推廣的方法。透過文史結合,避免 “只見樹 木,不見森林”,孤立地研讀古典作品,從而讓學生以一種 高度、深度、廣度來理解作品,也培養他們開闊的思維能 力。 《西遊記》這樣一部小說爲什麼會完成於明代中期, 爲什麼小說 《西遊記》中孫悟空取代唐僧成爲了第一主人 公,並且前七回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孫悟空從出世到大鬧
天宮的情節,這些都與當時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密不可分。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特別複雜的一個時代,專制的強化和個 性解放思潮的洶涌同時並存,俗文學的興盛,反理學的思 潮……這些都與 《西遊記》的創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以,講 《西遊記》,如果不講其背後的大歷史,僅文字來 分析文字,那麼我們對於上述關於 《西遊記》的很多問題 就無法解答,也無法全面地理解這部經典之作。透過對於 史學知識的講解,我們會發現學生們不僅會運用這些知識 來分析 《西遊記》,還會舉一反三,用來鑑賞同時期其他作 品,比如 《牡丹亭》中杜麗娘爲什麼會死?所以,在古代 文學教學中,史是 “筌”,是揭開古代文學作品面紗的工 具,文史應該結合。4 文字閱讀隨着文化消費快餐時代和影像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們 已經越來越遠離文字閱讀了。可是失去了文字閱讀,古代 文學之鑑賞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何談起呢?重溫 經典,在字裏行間中去思索、去驚喜、去悲傷、去感動, 因這些文字去體驗萬千情感、去經歷滄桑世事,這纔是文 學的應有之義,然而,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文字閱讀的美 感遺棄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也隨之遺棄了。對於非 中文專業學生,尤其是醫科院校的學生 (專業學習壓力巨 大),強迫他們在古代文學學習中進行文字閱讀,這也有些 強人所難,不近情理。所以,作爲教師應該是在課堂教學 中儘量展示一些文字內容,透過這些經典的文字內容,讓 學生們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文字之美、內涵之美,從而 激發他們自覺去閱讀文字的慾望。當然,古代文學的教學之法還有很多,比如:古典優 美的 ppt、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述、詩詞的吟唱等等。總之, 教師用心去講授、學生用心去感受,古代文學的課堂就一 定會綻放魅力!  參考文獻:[1] 吳承恩 《西遊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2] 章培恆、駱玉明 《中國文學史》[M],上海:復旦 大學出版社,2001[3] 胡源:古代文學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 實踐[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8,8

[4] 周葦風:古代文學教學應重視文史結合[J], 《現 代語文》 (文學研究版),2008,11

探析古代文學教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