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倡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

學問君 人氣:2.91W

倡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
     倡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People's unity and coherence in writing are read

 

內容摘要:

英語作爲國際交往的語言,使得它在世界各個領域都起到了溝通、交流的媒介,特別是進入資訊時代的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全球化趨勢將在二十一世紀更爲凸顯。世界已進入中國,中國已進入世界。人類彼此之間的交往隨着國際流、科技交流和資訊交流已成爲人類生活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說當今生活在這個“地球村”大家庭的人們有什麼共同語言的話,那麼English是理所當然的。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英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可以這樣說,學會英語,不但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是多了一個頭腦!因爲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

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於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理念,如何感悟、滲透、落實課標,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境界,本人以爲英語教學應積極倡導以人爲本的理念,滲透人文關懷的情感,即----People's unity and coherence in writing are read

新的世紀是一個人文價值逐步走向趨同的世紀,是一個確立對人的尊嚴,尊重生命、尊重個性、個性自由、個體自律的世紀。新的世紀對教育教學提出了“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獨立性(Independent character)、自主性(Independence)、發展性(Expansionary)”的要求。

關鍵詞:英語     課標     滲透      人文關懷

英語課程作爲第二語言的教學,具有其特殊性。其一缺少一定的自然語言環境,其二跟母語教學的衝突、聯繫,使得英語教學的難度極大。爲此,我從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入手,努力樹立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倡導以人爲本、以個體的發展爲宗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形成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提高英語素養。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探索:

一、創設英語學習氛圍,寓教於一言一行

1)    課堂英語化

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這就要求老師儘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從第一節課起,我就開始使用英語課堂用語。首先解決急用的幾句: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d up. Sit down,please.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以後每節課堅持循環使用,並逐漸增加句數。碰到學生遲到、進辦公室,都會主動運用英語與老師對話:S:Excuse me,May I come in?T: Come in.S:I am sorry! 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基本聽的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覺得聽說英語並不難,爲培養英語語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教學表情化、動作化

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侷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作到表情化、動作化。透過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即以姿勢說話。如教Listen,我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後,同時做傾聽動作,反覆幾次後,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後,學生便心領神會。同樣,以雙臂合攏輕輕向上擡起,學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齊讀,這樣節省了教學時間,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生活常規英語化

小學英語一週三節課的教學,從時間量的高度來說,確實少之可憐,學生掌握語言大,運用語言的機會少。針對這一情況,應從語言發展的需要,以人文關懷的角度,大範圍,多層次的創設學習英語的氛圍。爲此,每天上學、放學進出校門時,要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以英語進行問候。無論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同學,我總會打招呼:"Hi!""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一段時間後,學生課外見到我,就會爭先恐後地用英語招呼我,養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構建良好師生關係,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英語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爲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爲,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啓迪良知,那麼權威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最爲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爲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因此構建合作、和諧、互動、融洽的師生關係尤其顯得十分必要

合作就意味着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過去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願意學習,我來強制你學習。現在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願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吸引,就是注重個體的人文發展,使兒童樂於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師和兒童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中來。如有老師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這一課時,採用了KFC裏的學生熟悉、嚮往的hamburgerhotdog cake coke French fries等實物加以引入課堂,學生的好奇心頓時興奮起來,不知不覺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從而加強與老師的合作,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落實了教學目標。

和諧是指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繫,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爲如此。如教學happy birthday to you!時,當我瞭解到當天正有學生生日時,便走進課堂邊唱歌邊爲學生的生日祝福時,讓學生深深感到來自老師的關切之情,與之產生感情共鳴,隨即在和諧的情感交流中,讓學生懂得要學會爲別人祝福,學會要關心你身邊的親人、好友。同時進行了birthday cakebirthday candlebirthday noodle 等單詞的教學,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至於碰到一些節日,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運用英語祝福一番,一天走進教室,欣聞學生爲我唱起了生日歌,真的爲之感動,教學中的人文關懷 、師生情感的和諧體現得淋漓盡致。
   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歷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着決定性的影響,因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由一定的觀念(諸如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等)支配其教學行爲,對學生施加影響。而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師的影響,並在行動上做出反應。學生的反應又進一步強化或者修正教師原有的教育觀念與行爲。所以,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反饋機制。透過反饋可以加強正效應,也可以加劇負效應。例如:教師教學有熱情、有方法學生學習主動、學習成績提高教師更受鼓舞與鞭策、教學上更加精益求精。這就是師生互動的正效應。

三、注重以人爲本,倡導“人文關懷”,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爲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着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爲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爲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恰如布魯納所說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我們應多爲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着老師走。例我曾聽過某老師執教“Ask the way”一內容時,避開了傳統的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的講解式,而採用多媒體呈現迷路、問路的幾個現場情景,然後提出問題:假設是你,將如何進行問路、指路?學生分小組討論(Group-work,接着每組向全班彙報,彙集各組方式後,再與教材中學生們的方法作比較。在學會技能之後,還讓學生聯繫本校、本地區的具體地理情況,自編自演問路的情景。在教學中,學生非常積極,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還有的“Ask the W.C.”,氣氛特別活躍。這樣一來,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跳出了被動灌輸的困境,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時,我們不妨進行一番換位思考。把學生置於主人地位,使學生很自然地用英語思考、很積極地進行英語語言輸出,相對傳統的灌輸式、封閉式教學方法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想而知。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學習語言的目的在於靈活運用,爲了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我經常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透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我要學
如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壁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英美風情知識講座等,還可適當刊登一些遊戲方法、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可以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習課外材料、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地組織英語競賽,如:英文書寫競賽、朗誦比賽、單詞聽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智力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英語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英語的動力,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的開展要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出發,適時適度的創設英語學習的氛圍,營造寬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注重“以人爲本”、“人文關懷”的策略,多形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寓教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全國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組委會:《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論叢(第一輯)》2002.3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