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

學問君 人氣:1.48W

論文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教學 教學現狀 對策

論文摘要:文言文教學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中佔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我們的文言文教學現狀卻並不令人樂觀,沒有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效果以與其在教材中的地位相適配。學生對文言文教學極度反感乃至於厭學,甚至連老師們自己也被煩瑣的文言文教學弄得焦頭爛額,以至於文言文大有被視作“雞肋”甚或“洪水猛獸”之勢。那麼文言文教學路在何方?重點探討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及實施對策。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學生往往視爲畏途,教師也苦於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會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與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有關。
(一)從文言文字身來看,文言文社會基礎薄弱,缺乏文化氣氛。文言文要想得到發展必須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有人重視它,並能在交際中使用它才能它得到長遠的發展。語文教師和教育者應該在課堂上營造學習文言文的氣氛,讓學生認識到文言文作爲我們古代文化瑰寶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學習文言文還有助於中學生研究古代文學作品和歷史典籍,能夠更好的借鑑古人創造的精神財富。
(二)從教師的方面看,教師過於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以“知識權威者”自居,依賴於教參的統一要求,課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靈活性,學生在課堂中只是充當容器的作用。教師雖然苦口婆心的講解,但由於過於注重知識的分析結果把一篇美文肢解的支離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這種枯燥的“填鴨式”的灌輸教育,讓學生產生厭惡心理。學生不但沒能體會文章的優美,反而越來越沒有興趣。
(三)從學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體學習文言文的意識淡薄。學生是文言文學習的主體,決定文言文學習的效果。由於文言文字身的晦澀難懂和教學方式的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缺少主動學習文言文的意識,他們學習文言文多是由於考試和教師的要求,很少有學生是出於對文言文的喜愛而去學習的。
二、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改革對策
(一)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
首先,加強教師主導意識。作爲歷朝歷代通用的書面語形式,文言記載了中華古國幾千年燦爛的文明,它是一座巨大的思想、文化、藝術寶庫。但由於文言文自身文言分離、古奧難懂等特點,使學生理解文言文有語言障礙,難以充分理解文言文負載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學生理解文言文有時代和感情的隔膜。而克服這些困難,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啓發、組織和幫助,需要教師充當紐帶和橋樑。文言文的自身特點決定了高中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必要性。
其次,順利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認識文言文的學習價值,充分把握高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以確認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有用資訊”。這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方向性問題。儘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已明確提出了文言文教學的目標,但作爲一個高中語文教師,不能僅僅作爲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執行者,還應該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大語文觀念,成爲教材的主動“編導者”。確立科學、切實有效而又具體可操作的目標。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1、自讀
高中學生有初中文言文的學習基礎,又有課文下的註釋和古代漢語字典)的幫助,可以粗略地讀懂文言文課文。基於這一點,在上文言文時,用二十分鐘時間讓學生認真自讀,讀課本,讀課文下註解,讀課後問題。教師明確提出要求:第一、透過自讀,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詞、句。如有困難,自讀結束後提出來供大家討論。第二、透過自讀,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2、討論
在自讀過後,學生總有幾個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就要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小組討論。以便培養學習興趣,也讓他們找到合作的快樂。比如在教學《信陵君竊符救趙》一文的。“留軍壁鄴”,學生提出課文註釋“壁”爲“駐紮”不妥。經小組熱烈討論後得出:古時軍隊駐紮皆用“軍”《如“沛公軍霸上”),表示環車爲營,是臨時性的'。而當時魏王派救兵是無實意救趙,只持觀望態度,故“壁”這裏用作動詞“築壁壘”表示要做長時間的停留。這樣經過同學們的合作討論之後,答案找到了。又激發了合作的興趣,培養了合作的意識。
3、探究
過去教師由於“滿堂灌”而擠掉了學生自讀和思考的時間,幾乎所有的思考題都在課外完成。久而久之抹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節省時間,讓學生進行必要的思考,讓學生自己探究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教學《屈原列傳》中。“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這句中理解“奪”、“與”是關鍵。教師可停下來,讓學生自己探究。
“奪”和“與”。學生快速查字典得出“奪”有“搶奪”、“奪易(改動)”二義,“與”亦有“給予、“與同(贊同)”二義,而課文註釋都取前者。疑惑產生教師再適當引導:和屈原“同列”的上大官大夫公然要搶奪屈原所寫的憲令草稿,在情理上似乎有些不可能。於是,學生經過深入探究得出。奪”作“改動”講,“與”作“贊同”講,就能反映出屈原所作“憲令”具有改革的進步意義,觸犯了上官大夫等舊官僚的利益,所以他們要篡改。這樣,使學生在學習文言文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樂趣。
三、結語
文言文經過千百年時問淘洗而流傳至今,是詩文中的極品,表現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而鑑於因文言文距離我們的生活較遙遠而產生的字詞句難以理解的特點,又不能完全放繪學生自己來讀。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努力,採用合理的教學策略,使教學方式生動起來,真正做到使學生由厭學到樂學,進而養成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莉.淺析高中文言文教學[J].金色年華(教學參考),2010(12).
[2]吳基西.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J].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2010(8).
[3]曾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與實踐[J].語文學刊,2009(19).

論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

查閱更多相關論文範文:電子商務畢業致謝信範文調研報告畢業論文範文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