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學問君 人氣:3.1W

摘要:在學校管理q-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就必須要堅持教師的主體性原則,參與性原則,鼓勵性原則,公平性原則,要促進教師個性的發展,要以人格的力量管理學校。

談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關鍵詞:以人爲本 管理 原則

實施“以人爲本”的管理以成爲大家的共識。學校是圍繞“人”而開展工作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人爲本”關鍵在於尊重人,體現着價值尺度從“物”到“人”的轉移,是關切現實人的命運和關懷人生價值取向的集中反映,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學校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個體與羣體的工作效率,完成目標任務。管理的過程應該是包括教育、服務、管理在內的多種活動、多個空間、多方互動的綜合過程。在管理過程中,人是最活躍、最積極、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只有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開發人的潛在能力,以人的發展爲本,並且將人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緊密捆綁在一起。學校的各項工作才能做的更好。

從現在大多的學校管理狀況來看,更多強調的是量化管理。學校管理者把企業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學校管理中來,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教師的各項工作進行系統的準確的量化。量化管理有其科學性、合理性,但同時也要考慮到教師的勞動是創造性勞動,有其自身的特點,使其難以準確量化。首先,教師的勞動對象不同於企業。企業職工的勞動對象是物,教師的勞動對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其次,教師的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不同於企業。對於企業而言,它的勞動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其勞動過程的投入和勞動成果的多少可以用數量和價格進行量化的效益計算。然而教師的教學活動則不同,教師的勞動是對學生身心施加影響的一種精神活動,就其活動成果而言,學生培養是教師集體合作的結果,甚至是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個人共同作用的產物,所以勞動過程及勞動成果的特殊性,無法把某一位教師的勞動從中清晰地提取出來。事實上,教師的責任感、事業心、教學能力、教學經驗以及腦力勞動的付出,纔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而這些方面最重要的有是責任感事業心),而這些恰恰是量化管理所無法準確測量、清晰計算的,也是不易操作的.這的確是個難題,需要積極的探索,不斷的完善。那麼在學校的管理中如何貫徹以人爲本的理念,筆者認爲:

應堅持教師是學校主體的原則。

馬克思指出:“能夠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爲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的人。”‘是作爲奴隸般的.工具”、“獨立地進行創造”,這就意味着,在學校實行人本管理,首先應從尊重教師、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開始。充分尊重教師的人格,是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的基礎,也是教職工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教師的主體地位是由學校的職能決定的。學校的職能是傳授知識、培養人才,只有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才能完成這一職能。教師的主體地位也是由管理過程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在管理者——教師這一對矛盾中,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管理能否有效地進行,不在於領導,而在於教師。再高明的管理,都必須依靠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去貫徹。因此,確立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是人本管理的開始,也是實施人本管理應堅持的首要原則。

要真正贏得教職工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職工,作爲職工都希望得到領導的理解信任關心與支援,所以領導要多接近羣衆,傾聽他們的聲音,溝通思想、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多辦實事,搞好服務。只有把職工當學校的主人,他們才能把學校視爲自己的家,工作纔有歸屬感,並忠誠於學校,變被動工作爲轉動工作,才能無私的奉獻!總之要體現“人優先”、“人爲主”的原則。師生要素與物質資源要素髮生矛盾時,必須堅持“物讓位於人”的原則。

第二、應堅持教師參與管理的原則。

“參與”的基本含義就是“被管理者參加管理”。教師參與管理,可使教師投入情感,產生心理認同。心理認同是指個人對集體的一種態度,一種心理契約。它既表現爲對集體事物的關注,也表現爲情感的交融。教師透過教代會、工會等形式參與學校月標、制度討論和決策,能讓教師產生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而這種感情上的認同,又促使教師自覺自願地爲實現目標而努力。參與管理可以提高決策的質量。《三國志》雲:“能用衆力者,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衆智者,則無畏十聖人矣。”讓教師參與決策,可以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集中教師的集體智慧,保證決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