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在心理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問君 人氣:2.57W

【論文論文關鍵詞】學教學  自主學習  師生關係  興趣  主體意識

探析在心理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論文論文摘要】本文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提出了問題,分析了自主學習的內涵,指出引導學生自主自主學習的方法,要注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的自主學習的,激發學習興趣 ,增強主體意識以及分階段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問題的提出
  上學期,我在講授《心》“記憶”這部分知識時,設計了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查找資料——課堂交流——理論講解——分析討論——歸納,即讓學生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然後在課堂上結合相關的記憶規律,請學生分析記憶方法,最後將心理學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實際結合起來,總結有效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改善學習。但是沒想到在第一個環節就出了問題,我佈置的課前任務“在網上查找收集有效的記憶方法”,大多生都沒有完成,全班只有幾個同學收集了資料,而且資料來源僅限於一、兩個網站,雖然課堂教學仍能照常進行,但是學生的學習基本上仍是被動的。我問一些同學:你們爲什麼沒有去查資料?有的說我們不習慣這樣做,有的說老師沒有硬性規定必須查,所以覺得可做可不做,有的說聽老師講已經覺得很好了,所以沒有想去查資料。學生的話引起了我的深思:爲什麼學生總是習慣於被動的接受學習?學生應該怎樣學習?!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仍然很少看到學生主動舉手發言,有的學生被老師叫起來後,會習慣性地捧着書本讀上一段,對於老師提出的較靈活的或需要思維發散的問題,他們有的不敢回答,有的學生會小心翼翼地再問老師一遍:“是不是讓我說書上的……”
  《國家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育人爲本作爲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爲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着眼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總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迫在眉睫!
  2.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學習”和“他主學習”而言的。西方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
  2.1 以班杜拉爲代表的學習理論則從行爲、環境、個體的內在因素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來解釋自主學習。他們認爲,自主學習本質上是學生基於學習行爲的預期、計劃與行爲現實之間的對比、評價來對學習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過程。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具體過程: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反應。
  2.2 以弗拉維爾爲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學派則認爲,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元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
  2.3 20世紀90年代以後,西方學者齊莫曼認爲,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爲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進而又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的行爲表現、學習的物質環境、學習的社會性等六個方面對自主學習的實質作出瞭解釋。他認爲,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學習的方法應該是計劃的或已經熟練到自動化程度,自主學習者對學習時間的安排是定時而有效的,他們能夠意識到學習效果,並對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隨機應變能力。
  我者對自主學習的內涵也有一些理論探討,龐維國認爲,應從學習的維度和過程兩個角度來定義自主學習。從學習的維度界定自主學習是指從學習的諸方面來綜合地規定自主學習的本質屬性。如果學生本人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作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從學習過程界定自主學習是指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能力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 自主學習一般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指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自主學習需要學生“自我監控、自我、自我強化”。需要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因而自主學習具有:能動性、有效性、相對獨立性、自我監控性等特點。
  3.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的自主學習的環境。
  有學者指出,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師要實現觀念的轉變、角色的轉變和行爲的轉變。教師已由傳授者變爲促進者,教學是師生的交往活動。這種交往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過程。基於這一理念,教師心目中的學生,是與教師具有同樣價值的人。師生關係應是平等的,教與學應是民主的,教學氛圍應是愉快、和諧的。對教師而言,所言所行,既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靈的開放,個性的張揚,潛能的釋放。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