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引導學生在嘗試中創新學習的方法

學問君 人氣:3.26W

嘗試教學培養的三種精神是:嘗試精神、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兒童最有效學習方式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敢於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自我探索,學生纔會不斷地創新。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嘗試中創新呢?下面是我在嘗試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和大家共同探討。

引導學生在嘗試中創新學習的方法

一、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學生在嘗試探究中創新。

愛迪生說過:“我從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深思熟慮、嚴格實驗的結果。”直觀教具教學具有形象具體,生動,看得着,摸得着,能夠化難爲易,化抽象爲具體,容易理解等特點。透過直觀教學,把某些難理解的數學問題變成兒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再用語言總結表達出來,知識才能很快得到掌握和鞏固。

如教學“長方形面積和周長的對比”時,有這樣一題:用一根16釐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想一想,試一試,你一共能圍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長、寬取整釐米數,算出周長、面積,填表)

長(釐米)

寬(釐米)

周長(釐米)

面積(平方釐米)

如果學生不用學具,就不容易理解16釐米長的鐵絲圍出幾種不同長方形的長和寬。我讓一部分學生用16根火柴棒(一個代表1釐米長度),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記好每一次的長和寬,算出周長、面積。一部分用16釐米的線繩(每1釐米處1個標記),圍成長方形或者正方形,測量長和寬,再計算周長和麪積。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利用學具進行探索,首先得出數據填表,進而再引導小組觀察、討論:你發現了什麼?最後共同得出:周長一樣時,長、寬數值越接近,面積就越大;正方形的面積最大。透過學具,學生才能透徹理解16釐米與長、寬的關係,產生探索的慾望,嘗試並有所創新;透過學具,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把操作和思維聯繫起來,讓操作成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透過操作,使學生對新知識有個“再發現”,提高了學生的開拓思維能力。

二、激疑引趣,引起創新慾望。

因爲小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侷限性,對一個問題,往往從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感知現有的問題,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在學生困惑不解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激發學生嘗試和創新的興趣。

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先用遊戲激發學生興趣。問:同學們,三角形按角分類,分爲哪三類?隨後,老師說:現在看我這裏的A、B、C三個信封(三個信封裏,A、B各露出一個直角、鈍角,C裏是各有一個銳角相等的三種三角形的紙片,露出三個重疊的銳角。依次出示,),問:①誰能很快說出三個信封裏裝的是什麼三角形?學生在回答A、B信封內的三角形時,答案一致,正確。在回答C信封裏的三角形時,有的從前面的經驗出發,說: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說是鈍角三角形;有的說是銳角三角形;答案有三種。我把C裏的三種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分別貼在黑板上。當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一個異常活躍的境地時,接着問:②爲什麼看到一個直角或鈍角就知道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而看到一個銳角卻不能斷定是銳角三角形?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任何一個三角形都有兩個什麼角?(銳角)。從這裏你發現什麼?因爲一個三角形都有兩個銳角,看到一個銳角不能斷定是銳角三角形。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探索:爲什麼一個三角形內沒有兩個直角或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多少度。這樣巧設疑難懸念,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才能積極地嘗試問題,提高了參與程度,提高了動手操作和探究能力,從而有所創新。

三、創設輕鬆教學環境,營造創新氛圍。

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着密切關係。民主、寬鬆、愉悅的教學環境,可以使學生在心理放鬆的情況下,形成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積極思維,大膽想象,主動參與。反之,課堂氣氛嚴肅,學生緊張,就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阻礙學生思維,影響學生探索慾望和創造性的發揮。因此,教學中,我比較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注意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創新。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引入一個事例。我拿了2個蘋果,問:如果把這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幾個?學生很快答道:1個。如果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幾個?有的說:0.5,有的說:半個。經過激烈爭論後,得出:半個就是1/2。這樣民主愉悅的氣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出分數,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的探索慾望。在這種氣氛下,引導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分別折出1/2、1/3/1/4、1/5、1/6等;而且學生還透過對摺,再對摺,找出了1/8、1/16、1/32等分數。在民主、寬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生敢說,敢想,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合作探究,思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合作探究,能讓學生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多向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和討論中,便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開啓自己的新思路,點旺創新的火花。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長2釐米、寬1釐米的長方形。

問:這個長方形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呢?(生答:這個長方形長是2釐米、寬是1釐米。)我進一步解釋:長2釐米,也就是長所含的釐米數是2,寬1釐米,也就是寬所含的釐米數是1。接着把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透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圖形變化,得到下面四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

又問:如果把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不斷地變化,可以得到多少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生答:無數個。)

透過這個長方形的變化,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麼有關呢?請你猜一猜?

生A:和長有關。

生B:和寬有關。

生C: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長和寬有關。

然後提供學生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每組派代表領取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佈置實驗要求:測量時,由小組長負責,小組內兩個兩個分工合作,l號、3號、5號負責測量,2號、4號、6號記錄結果。

各組測量,記錄測量結果。彙報、觀察表格,並對下面的思考題展開積極討論:

⑴從上往下:

長所含的釐米數有什麼變化?

寬所含的釐米數有什麼變化?

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有什麼變化?

⑵從左往右:

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和長方形的什麼有關?

它們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各組彙報、討論後的發現: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正好等於長和寬所含釐米數的乘積。

在嘗試、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相互啓發、討論和獨立思考,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知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五、教師引導,確定適宜的學生嘗試空間。

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感知有很大的隨意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時,明確內容和目標,確定學生的探索空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小,學生探索的意義不大;太大,又很盲目,走彎路,挫傷學生的嘗試信心。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爲讓學生理解“體”這一概念的形成,透過實物圖,讓學生觀察並引導: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較有什麼不同?學生就會想到,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每個面剪下來比較,找出相等的面。

總之,透過我的教學實踐,運用嘗試教學的理論,引導學生親自探索、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討論、掌握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嘗試,實現創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敢於創新的精神,提高了學生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