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存在主義哲學對存在心理學的影響

學問君 人氣:1.82W

【論文關鍵詞】存在主義 存在學 影響

【論文摘要】存在主義是現代西方中廣泛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典型代表。存在心作爲在心理治療領域中發展起來的頗具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取向,其產生和發展必然受到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本文試圖從二者的研究內容出發,闡述存在主義哲學對存在心理學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存在主義是把人的個人存在當作全部哲學的基礎、出發點的生存哲學、人生哲學. 它起源於19世紀丹麥哲學家克爾凱廓爾,形成於 20 世紀20 年代的德國.它主張研究個人的存在及其基本狀態,強調個人的獨特的個性、生命與本能, 注重人的主觀經驗,重視現實人生,並以此作爲人的出發點,由此逐漸成爲20世紀的一大重要哲學流派。
  存在心理學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歐洲起源的,五十年代後逐漸傳入美國。它是把存在哲學的觀點運用於精神病學後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學觀點,是以存在主義哲學爲理論基礎、以精神分析爲技術前提、以心理治療爲手段,主張人能透過自我意識和自我反思來增強和超越自我,透過自由選擇來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心理學研究和治療方法。
  由此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出,存在主義作爲一種思潮 ,爲存在主義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方法論的,並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 二者產生的時代背景的相同
  存在主義興起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德國,很快流行於法國,50 年代後流傳於歐洲各國,60 年代又流行於美國。它的產生和發展有着深刻的背景。在當時傳統哲學比較空泛,社會動盪不定,劇烈變遷,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社會和危機爲存在主義哲學的發展做了充分的準備。兩世界大戰後,歐洲的許多國家都面臨着經濟危機和社會蕭條。通貨膨脹、工人失業、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等社會問題加深了人們心理上的陰影,導致人們悲觀、痛苦、煩惱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在迅速增長的社會經濟和人性喪失的戰爭恐怖面前,人們失去了生存的精神支柱而感到空虛和惶惑,找不到自我生活的中心和價值,找不到自我生存的意義。這時人們不可避免地開始思索人存在的可能性,人的本質是什麼,探尋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存在主義哲學在此時應運而生,並逐漸在歐洲各國傳播開來。
  存在心理學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歐洲起源的,與存在主義哲學都是歐洲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加劇了歐洲社會的基本矛盾和各種危機,連綿不斷的戰爭使人們喪失了安全感,喪失了自由和尊嚴。他們感到了人情的冷漠,孤獨,空虛,人的異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各種心理疾病也紛至沓來。精神病醫生髮現弗洛伊得的精神分析學說已經不能很好的理解在病人的存在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就在這時,他們接受了存在主義哲學,以存在分析爲基礎來研究病人的生活史,這樣存在心理學開始萌芽並逐漸成爲一種學術思潮。
  2 二者都以人及其存在當作研究對象
  我是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我怎樣實現我的價值?我怎麼樣成爲一個真正的人?諸如此類的問題成爲存在主義和存在心理學家們共同研究的主題。克爾凱郭爾首先提出,哲學應當把人當作研究對象,應當研究孤獨的個人,研究個人的存在,研究個人存在的基本狀態,透過個人主觀的心理體驗達到與上帝的聯繫,獲得精神上的解脫。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裏提出,哲學應當追問“在者”的“在”以及它爲什麼“在”、怎樣“在”等等有關“在的意義”的問題。“追問存在意義的問題第一次在哲學史上被特別作爲問題提出來並得到了發展。”(陳嘉映,1995,第31頁)
  瑞士精神病學家賓斯萬格是歐洲存在心理學的先驅,他曾是弗洛伊德早期的追隨者。在他讀了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一書後,從一個精神分析的崇拜者逐步轉爲存在心理學家。他藉助於海德格爾關於人類存在結構的研究,對精神病人的內部經驗世界進行了重新建構。把精神分析、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的概念加以綜合,試圖用存在主義哲學對精神分析重新解釋,提出了存在分析的心理治療方法。
  美國存在心理學家羅洛·梅爲了探尋人生存在的價值,也主張透過對人及其存在的探索和理解,研究“人的本體論存在”,來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的心理結構,使所有的心理治療體系都能建立於其上。
  3 二者都重視“在世界中的存在”
  海德格爾說,人的此在的基本結構是“在世界之中”,它是此在的最內在的最根本的存在狀態,是此在的先驗規定性。他認爲,世界和此在是一同出現、一同存在的。沒有一個孤立的主體,也沒有一個孤立的世界。世界是此在作爲實際生活在其中的那個東西。此在在世界中就是在自己的家,猶如人和他的家是不可分離的,人與世界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賓斯萬格根據海德格爾此在 “在世界之中”的理論,把世界中的存在劃分爲三種:周圍世界、人際關係世界和自我世界。周圍世界是作爲生物有機體的人的周圍世界;人際關係世界是社會聯繫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世界;自我世界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認同的世界。他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世界爲存在分析的哲學前提,構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存在的關係方式,作爲存在分析治療的理論依據。
  羅洛·梅接受了存在哲學和賓斯萬格的觀點,他把人存在與世界上的關係設想成爲一種三維關係,他稱之爲“存在與世界上的三種方式”,包括人與環境的關係方式、人與他人的關係方式、人與自我的關係方式。他把這三種方式視爲有機聯繫的整體,強調三種方式的同時存在性,比較全面的理解了人的存在。
  4 二者都強調了人的自由選擇
  存在主義者都把自由看作是人的最重要的屬性。幾乎每一位存在主義哲學家都談到了人的自由選擇。存在主義哲學的鼻祖克爾凱郭爾認爲,選擇是一種絕對的意志自由,是指一種神祕的,突然的、超理智的絕對自由的精神行動。人的自我選擇是絕對自由的,“自我即是自由”。這種自由選擇對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選擇決定了人的存在方式,決定了人能否達到真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