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中職教學中如何教“活”語文課

學問君 人氣:2.63W

論文關健詞:中職學校 語文教學 方法

    論文摘要:語文是一門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瞭解人生、豐富情感、激活思維的學科。教“活”語文課,讓每一節課充分體現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在的享受中潛移放化地接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灑養品格,應當是語文教師追求的一個較高境界、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在中職教學中,知何教“活”語文課,進行了論述。

    語文是一門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奠基工程;語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思想是“貼近生活”,因此,它應當走民族化和科學化相結合的道路。

    新頒《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可見,語文教學實際是一種多重對話活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文字、學生三者透過多角度多層面的對話,彼此交融,最終實現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故此,上“活”語文課,應從下面幾個環節着手:

    1重視積累,追求個性,教師自身活起來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至少要有一桶水。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積累和學習,要下心思,夯實基礎,使自身形成深厚的積澱。如果教師沒有廣博的學識,上課時就難免捉襟見肘,教學會陷人困窘狀態。語文教師要博覽羣書,不僅熟知古今中外的名篇鉅著,對當下的流行文化、主流文化的趨向也應瞭解。語文教師要“術業有專攻”,對於語文方面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最新科研成果有較系統全面的掌握,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胸有成竹是教“活”的前提,教師本人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文化修養,纔有自如駕馭課堂的可能,才能在教學時處理好學習、思維訓練、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關係。

    語文教師還必須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創新精神。要追求教學的個性,不能只是手捧教參,“依樣畫葫蘆”,亦步亦趨,人云亦云,成爲一隻“傳聲筒”。應有目的的培養自己的特長,創造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或幽默風趣、或質厚嚴謹、或情韻悠長、或知識豐富,用風格感染學生,給學生美的享受。每一節課都應成爲教師教學藝術的一次創造,這樣的課堂,纔會呈現活力與生機。

    要教“活”語文,語文教師還要強化溝通交往能力。教師不僅要與學生溝通,在羣體中也要做一個善於溝通者。要多方面鍛鍊自己的活動能力,讓性格開朗大方、樂觀向上、方圓相諧,這樣,不僅能使自己的課堂改變死氣沉沉的面貌,更利於創造條件,延伸語文課的`天地,把語文帶出狹小的課堂,帶到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實現立體的“活”教學。

    2轉變觀念、以人爲本,學習主體活起來

    現代教學觀視教學爲一種富有社會性的溝通,教與學是溝通中的夥伴關係,師與生是交互主體性的夥伴,教學相長。華東師大的葉栩教授講過:“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蛻變爲’訓獸式’的活動”。要教“活”語文,就得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創設一種平等、、合作的教學氣氛,創設一種主動、生動、互動的學習局面。教師可以坐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共同討論,學生也可以走上講臺,談出自己的發現。語文作品的內蘊往往是豐富的、多解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作品理解忌一個“標準答案”,而應該是一個不斷開放和不斷生成的過程,所以,教師要豉勵學生的那些與教師、教參不一致甚至相左的見解,允許學生對一些權威的觀點和傳統的結論進行大膽的顛覆和解構。教師要少下定論,要多教給學生方法,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教學中,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來聽、說、讀、寫,把課堂交給學生。要重視學生與文字的直接對話,讓學生在對話過程中主動探究、發現,從而獲得對文字的個性化的理解。不僅要讓學生會解決問題,還得讓學生能自主提出題。朱熹說講,“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需教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教育家陶行知說,“‘教’是爲了不教”,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語文課才能向“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