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藝術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8.72K

引言:

關於藝術理論論文

所謂現代派美術,是指西方國家從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美術中某些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的統稱。現代美術最大的特點在於努力突破以至完全擺脫或否定西方寫實美術的傳統,強調錶現美術家的主觀精神和藝術形式方面的種種探索。而拋棄了亞里士多德、康德等所謂的感性形式。“現代派”一詞是和某種新的,非傳統的,區別於過去的藝術思想聯繫在一起的;它既不同於以往的傳統美術,也不包括現代的各種現實主義流派,現代美術紛繁複雜、變幻莫測與現代的西方美術更不是同一概念。現對現代美術進行初探如下:

一、現代美術對傳統的審美理想提出了挑戰

現代美術的特點是“創新”,而創新則意味着變革,意味着否定,意味着批判,由此而導致的就是藝術的不斷變化。較之藝術的墨守成規而言,這種變化確有其進步的一面。一個事物的滅亡意味着另一事物的產生,新事物總是在與舊事物的不斷鬥爭的基礎上產生的。現代藝術就是在與傳統藝術的挑戰和鬥爭中不斷地發生發展的。隨着國際藝術空間向國內逐漸開放,面對紛繁複雜和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現代美術對傳統審美理想的顛覆在所難免。每一時代的美術都有其特定時代的特色、侷限性和它自身的審美傾向。就像我們的父輩對 中國 的戲曲癡迷並陶醉其中,而我們卻對現在的流行歌曲趨之若騖一樣。在科技化、資訊化和數字化日新月異的今天,藝術也在產生着天翻地覆的變化,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法國觀念派美術家伊夫·克萊舉辦一個“空無”展覽,畫廳裏一無所有,觀衆所見的只有三堵白牆和臨街一面的空櫥窗。其主要的展品是一個出奇的觀念。行爲藝術更是跳離了架上繪畫的範疇一步步地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二、現代美術使得探索藝術發展的多元性成爲可能

以求新爲特點的現代藝術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在不斷地探索新的形式來表達藝術家的觀點。在二十世紀初,西方繪畫大致分成了兩大著名的新走向。一路畫家的作品與照片劃清界限,其主旨是爲了探究繪畫自身的種種可能性,立體主義、表現主義、野獸派及抽象派畫家即是如此;而另一路則是紛雜的現代主義,他們利用現代科技比如利用圖像刻意融解繪畫與攝影的分野,其中最極端者,即達達派的顛覆傳統,直接使用照片拼貼起來而成爲藝術作品;杜尚則在現成的圖片《蒙娜麗莎》的臉上畫上了兩撇鬍子。塞尚、高更等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在巴黎展出以後,人們大爲驚訝,原來繪畫可以這樣畫啊。正是他們的作品衝破了人們常見的藝術語彙,使人們窺見了另一重新的天地。

三、現代美術是具有個人思想性的、主觀性強烈的、有別於傳統的產物

西方現代美學的開山鼻祖克羅齊曾提出:“藝術是直覺,直覺表現情感,藝術就是抒情的直覺。美就是直覺的成功表現。”現代主義是一個新的藝術創作觀念和表現語言體系。它否定了傳統藝術原則,不認爲藝術的主要目的是由對客觀事物的模仿和共性理想美的顯現相結合,而是強調藝術主要是主觀創造的產物,是個性表現的產物。傳統藝術是審美,它是“天人合一”中的和諧之美,所以不管是西方的藝術還是中國的藝術,都是一種張揚美的藝術。但是,當繪畫進入現代性以後,所謂的現代藝術變成了非常刺耳的不和諧形式。究其原因,就在於馬爾庫塞所說的“藝術不再是審美,藝術變成了反抗。”我們認爲要想反傳統首先就必須先研究傳統,只有研究透了傳統,纔能有資格去反傳統,如果對傳統一點不懂,談何反傳統呢?對傳統的藝術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現代藝術是建立在傳統藝術基礎之上的,不能是 “空中樓閣式”的現代藝術,傳統的東西研究好了,才談得上去創新,成爲現代藝術。

四、對現代藝術的出現起重要作用的是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

現代藝術家對現代高科技和高度機械化的感情是極爲複雜的。如現代化的建築、環境要求更加概括、精煉的藝術形式與之相適應;機械運轉的速度、力量、效率這些對視覺來說比較抽象的因素,也刺激作家去進行抽象創作的嘗試。並且,隨着攝影、攝象技術的出現,使繪畫的意義發生了極大變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沒有攝影技術時,人們希望能透過繪畫表現自然,因此無論是人物題材,還是靜物寫生,都以寫實主義爲基本手法,追求一種與自然的“相象”。而照相機的出現,標誌着繪畫藝術由寫實主義進入了抽象主義時代。因爲畫家們感到自己運用高超技巧辛苦描畫的結果只等價於照相機“咔喳”一聲。自己畫得再象,也比不過照片。所以現代藝術追求的就只能是與自然、與現實的“不似”了。

現代派藝術家對人性貶值、機械升值表示不滿。現代藝術就是他們對到處可見的機械化、自動化的逃避,對過度組織化、標準化的反抗。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爲害怕看到自己在這樣的社會中喪失了自我,而拼命地用各種荒唐、怪誕的,甚至是病態的方式表現自我,妄圖出奇制勝。如“大地派”藝術家普遍不滿現代都市生活和高度工業文明,極力主張“迴歸自然”。

“藝術不必讓人懂,更不必讓大多數人懂,這是天才的靈感。”……畫家用主觀認識代替客觀規律,把天才看作是凌駕於人民之上的“超人”。很顯然,立體派的畫家是尼采的'追隨者。尼采自詡“太陽”,視人民爲“羣盲”,認爲“天才就是指揮者和法律的賦予者”。立體派在此基礎上把“天才”和“靈感”誇大到了神祕的地步,認爲“天才”的靈氣是“天賦予的”,連作家本人也可能無從解釋,而別人只能膜拜、驚歎,而不必尋根問底。真正的美源於生活,紮根於人民;真正的創造不是隨心所欲的標新立異,更不是否定傳統。對於上述立體派等現代派藝術家的創作是否有生命力,甚至是否可以稱之爲創作,歷史定會有所定論的。

對於現代藝術的狀況,許多有識之士早有預見。19世紀批評家丹納在他的《藝術哲學》裏就曾說過:“過去的人只是一種高等動物,能在養活他的土地之上和照耀他的陽光下活動、思索就高興。現代人則將不同,他們有其大無比的頭腦,無邊無際的靈魂,四肢變爲贅疣,感官變爲僕役,野心與好奇心貪得無厭,永遠在探索、征服,內心的震動或爆炸,擾亂身體的組織,破壞肉體的支援;他們的感情與機能變質、混亂、病態,可以說患了肥胖症,而現代人的藝術便是這種精神狀態的複製品!”

五、結語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生活是藝術家成長的土壤,如果沒有火熱的生活,就不會出現偉大的藝術家。藝術家要用自己的個性表現共性,要具有前瞻的眼光,藝術家必須是走在時代前面的精神領袖。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在審美傾向上、審美趣味上,給觀衆以啓發。藝術家要從時代前進的步伐中,從廣大人民羣衆的活動中,汲取精神營養,從而使自己的創造有精神內涵,使自己的作品有較強的藝術生命力。當今社會, 科學 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宣告着新發明。新生事物不層出不窮,舊事物不斷地被拋棄。一切都在飛速地更新。在這種社會背景下, 現代 美術的求新求變也隨着現代社會特有的步伐而加快了頻率。一切都在順應時代的進步而 發展 變化着。同時,先進的、反映時代生活的審美理論必將代替落後的、傳統保守的審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