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童話電影藝術的論文的藝術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8W

一、蒂姆?波頓和他的電影創作

童話電影藝術的論文的藝術論文

(一)伯克班1958年,蒂姆?波頓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班市,伯克班地理位置較偏,使得幼年的他倍感封閉,不過好在這裏雖然屬於郊區,卻和好萊塢關係密切,好萊塢的幾家大型公司都在這裏設有工作室,這也爲蒂姆?波頓進入電影行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小時候的蒂姆?波頓安靜得有些過分,他總是沉迷於自己的世界,畫畫或者看電影都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後來,他進入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學習藝術,並由此作爲他從事動畫工作的開始。

(二)怪獸電影和童話對於蒂姆?波頓來說,怪獸電影大概是最好的玩伴了,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用盡了我童年所有的時間去看有關怪獸的電影,看電視,畫畫,還有在當地(伯克班)墓地玩耍。”在他看來,怪獸一點都不可怕,他甚至覺得它們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後來拍攝的電影中總是少不了奇形怪狀的生物。在蒂姆?波頓看來,童話其實和怪獸電影沒什麼不同,甚至比怪獸電影來得更加暴力、令人恐懼。它們同樣都是虛構的,也同樣都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解讀。“我喜歡用我自己的方式解讀童話,與童話本身相比,我更喜歡童話中的理念與哲理。”蒂姆?波頓這樣說。這在他的影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現,可見,童話與怪獸電影對他的影響之深。

 二、蒂姆?波頓電影的敘事風格和特徵

(一)敘事視角通常情況下,敘事角度分爲三種: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而一個人的感知角度也有不同。在敘事的過程中,不同的角度即會給人不同的感受。蒂姆?波頓在影片中通常使用兩種敘事方式,一種是採用人稱敘事,另一種則是非人稱敘事。人稱敘事就像文學作品常用的那樣,會出現“你、我、他”這樣的人稱代詞。而作爲電影的便利條件,可以在一部影片中使用不同的視角去敘述,豐富影片的層次。例如,蒂姆?波頓的《大魚》一片,即採用了三種敘事角度,分別爲人稱視角、主觀視角和客觀視角。影片中,不斷在父親年輕時的冒險經歷和數年後兒子對父親生活真實性的探尋之間進行切換,父親的講述、兒子的質疑,以及隨着故事的推進二者不斷轉變的關係,採用畫內人稱敘事的方式來講述,並且透過敘事人稱的變換成功塑造出一個善良勇敢的父親形象。此外,片中還用到了主觀視角,主觀視角是以片中角色的視界來展現畫面,使觀者代入感更強,突出角色的主觀意識。但不管是何種視角,都要透過攝像機視角的轉換來營造,所以說客觀視角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敘事結構敘事結構是影片的整體框架,情節的發展都要依靠着整體結構來進行,一部影片的敘事結構足以體現出影片的風格。最常見的敘事結構是線性敘事,《人猿星球》和《蝙蝠俠》都採用了線性結構來層層推進,使得整部影片有條不紊、邏輯清晰。《大魚》《剪刀手愛德華》則是環形結構,環環相扣、富有節奏感,這種結構中事件的發展並非首要,更加着重的是對人物或主題的刻畫。仍然以《大魚》爲例,故事的敘述並不是按照時間線索來展開,而是對同一事件進行多方位的觀察和描述,從而使觀者對該事件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什麼複雜的內容,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親情故事,一段由質疑到認同的父子關係。電影的開頭,父親不斷地講述他的離奇經歷,兒子對父親產生誤解,讓觀衆帶着對父親這一角色的疑問進行觀看,在接下來不斷迴環的過程中,父親這一人物形象逐漸飽滿,在結尾處又由兒子以父親的口吻再次講述父親的故事,完成整個故事的輪迴。

 三、蒂姆?波頓童話電影的哥特式美學

蒂姆?波頓的童話電影總是帶着他代表性的哥特式風格。哥特式風格最初應用是在建築方面,中世紀時,被稱爲哥特人的日耳曼民族曾瓦解羅馬帝國並在意大利留下了衆多風格獨特的建築,其代表特徵爲尖頂、高聳、瘦削,後在文藝復興時期被稱之爲哥特式建築用以區分中世紀。而這種哥特式藝術風格深深的影響到文學領域,哥特式文學以黑暗淒涼的場景如古堡、墓地爲標誌,營造出恐怖陰森的氣氛,而吸血鬼的病態形象更是成爲哥特式文學作品中的常客。蒂姆?波頓最擅長的就是運用哥特式藝術風格,透過從陰暗的一面來挖掘人性,發人深省。

(一)詭異黑暗的影像元素蒂姆?波頓的影片中,哥特式作品代表性的吸血鬼、殭屍、墓地、烏鴉、蝙蝠等意象出現頻率極高,昏暗的森林、陰森的古堡是他的最愛,哥特式元素在他的影片裏得到了完美的展現。1982年,蒂姆?波頓創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動畫短片《文森特》,描寫的是一個7歲的自閉小男孩,整日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世界中,身邊的一切事物在他看來都充滿了恐怖氣息,他不願走出屋子,在屋子裏卻又滿懷恐懼。他想把姑媽做成蠟像,想將自己的狗變成殭屍,到處都是怪物圍繞着他,這個總是獨自一人的小男孩其實就是蒂姆?波頓的童年映射,既害怕未知的恐怖,卻又情不自禁地被吸引。這部片子得到了評論界廣泛好評,但是因爲影片內容過於陰暗而被禁播。從這部影片即可看出蒂姆?波頓的電影風格,而這種哥特式的表現手法在日後的電影中也確實一直伴隨着他。《斷頭谷》中陰森可怖的樹林、《剪刀手愛德華》中荒涼的古堡、《殭屍新娘》中陰鬱的小鎮,壓抑的氣氛和冷峻的光影變幻都是蒂姆?波頓擅長的手筆。

(二)詭異陰鬱的人物形象詭異陰鬱的人物形象也是哥特式影片必不可少的元素,這種人物形象恰恰是蒂姆?波頓最喜歡的角色類型,愛德華、陶德、強尼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足以證明這一點。以《剪刀手愛德華》來看,主角愛德華可以說是典型的哥特式人物,他獨自住在小鎮外的神祕古堡,陰森的哥特式城堡營造了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天地,讓愛德華的出場也充滿了神祕感。愛德華那蒼白僵瘦的臉頰、鳥窩似的亂髮,還有那雙詭異的剪刀手,都令他凸顯出與衆不同的氣質。然而與奇特的外表不同的是,他就像是一個無辜的孩子,由於不懂複雜的社會而被驅逐,縱然擁有無盡的生命卻只能與孤獨爲伴。蒂姆?波頓從人物外形的塑造就將愛德華區分於常人,籠上了一層陰鬱的氣息,可是在他奇特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一顆至誠至真的心,那伴隨愛德華一起出現的晶瑩的雪不就是他的寫照嗎?而影片中,孤獨感始終如影隨形,也呼應着電影的整體風格,將哥特式的表現手法應用的淋漓盡致。在蒂姆?波頓的電影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他本人的影子,就像愛德華始終無法掙脫掉的孤獨,文森特的自我封閉,都源自於導演本身的感受。

(三)寓真於幻的.表現手法“寓真於幻”指的是將作品的主題思想透過虛幻的表現形式加以闡述,以誇張的手法來演繹真實的事件。蒂姆?波頓童話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此,他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編織了一個個童話般的世界,以超出現實的表現手法來實現這些故事的意圖,即對人性的思考。2003年的《大魚》就是運用這種手法的經典之作。在這部影片中,馬戲團老闆會在月圓之夜變爲狼人,這就與他商人的身份不謀而合。狼人、巫婆等黑暗元素與父子倆共處的明亮畫面相輔相成,使影片充滿了奇幻色彩。故事的尾聲,父親變成了一條大魚,留給兒子的是永恆的愛,帶給觀衆無限的感懷。蒂姆?波頓的童話電影中,愛與死亡是不變的主題,在他的影片裏,死亡不過是一場玩笑,真正讓人痛楚的卻是日常生活,這樣的黑色幽默對觀衆恰恰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四、結語

其實多數人心中都埋藏着孤獨感,而蒂姆?波頓的電影正是透過幻想世界折射出真實的生活,將內心世界放大,挖掘出人們心底的情感渴望。毫無疑問,蒂姆?波頓是名揚四海的大師,可他卻最大限度地保有了孩子們專屬的天真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用最冰冷的色彩去描繪最溫柔的故事,在最陰森的場景去感受最純真的感情,誰說大人不需要童話?我們的情感世界已枯瘦至此,已無法拒絕這溫情的光。天才總是孤獨的。無論是幼年的居住環境還是本身的個性,孤獨始終伴隨在蒂姆?波頓的身邊,也許正因爲孤獨才顯得蒂姆?波頓如此特別。縱然時光飛逝,他仍是那個孤獨的小孩,固執地守着只屬於他的童話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