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體育大學舞蹈劇目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W

【摘要】體育院校的舞蹈作品具有其自身特點,需結合體育元素,發揚體育精神,弘揚體育文化。舞蹈劇目《玄易》中舞蹈與太極元素的結合,爲體育藝術和體育藝術類院校的發展提供了借鑑。本文以北京體育大學體育題材舞蹈作品爲研究對象,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藝術系教師與舞蹈專項學生的具體排練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可行性建議,使體育題材舞蹈作品編創技法更加完善。《玄易》不僅是將太極與舞蹈相結合的單一性舞蹈劇目,且在此之上加入了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反映出體育精神與藝術造詣。

體育大學舞蹈劇目研究論文

【關鍵詞】古典舞;太極;氣韻

北京體育大學舞蹈劇目《玄易》把古典舞身韻與太極氣韻相融合,以太極爲載體,以舞蹈爲表現手段,透過羣舞形式呈現了太極陰陽、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此爲基點,研究該舞蹈劇目的創編特點,爲體育與藝術的結合以及未來發展開闢有效途徑。透過研究舞蹈劇目《玄易》的創編特點,推動舞蹈與武術的結合,使劇目創編緊密結合中國歷史文化,結合體育項目特點。《玄易》能夠證明舞蹈與武術結合的可能性,它將爲體育與藝術的未來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爲開拓體育藝術發展的新局面作出有益貢獻。

一、北京體育大學舞蹈劇目《玄易》創編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太極”的審美要求與中國傳統舞蹈“擰、傾、圓、曲”的特點相一致,二者的內在韻律以及外部形態都有着密切的聯繫。舞蹈《玄易》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不僅有剛毅的一面,也有柔美的一面,傳達出人性的真善美,用舞與武相融合的方式展現並傳承發揚,體現了體育精神和藝術造詣。舞蹈《玄易》的編創透過對古典舞蹈與太極的動態造型、運動方式、舞姿風格的分析,探討二者在動作原理、氣韻形態等方面的關係,從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規律,並提出古典舞蹈與太極文化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鑑的具體方法,爲舞蹈的教學與表演提供更好的思路與發展空間。

二、北京體育大學舞蹈劇目《玄易》創編特點

一部傑出的古典舞作品不僅要具備古典舞的風格特點,更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革新,廣採博收其他舞種特點。因此古典舞既是其他姊妹藝術的產物,也是中國藝術發展創新的突破。

(一)舞蹈與太極的結合。舞蹈與太極相互滲透,彼此影響。太極中的動作特點、步伐套路都在舞蹈《玄易》中清晰可見,如大蹦子、旋子,雙飛燕等。整個舞蹈過程,情感熾熱,個性鮮明。舞蹈《玄易》中道具拂塵的使用也是與太極相結合的產物。在舞蹈中,運用拂塵灑脫飄逸,靈活多變,不僅有快速、硬朗的動作特點,更有細膩、飽滿的情感表達。

(二)鮮明的人物形象。舞蹈《玄易》不僅展示了高難度的動作與技術技巧,更是有着鮮明的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舞蹈中兩位主跳分別代表八卦圖中黑白兩個圓,寓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二者在舞蹈高潮部分的對弈也是精彩絕倫,同時也體現了世間萬物都符合的既對立又統一之規律。舞蹈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透過個人的藝術素養塑造出豐富的人物精神和麪貌。

三、北京體育大學舞蹈劇目《玄易》創編分析

動作、音樂、服裝、道具、燈光之間完美的配合,共同構成一個成功的劇目,其編創的構成因素相得益彰。舞蹈劇目《玄易》就是將以上的構成因素完美融入整個舞蹈過程中,這也是表演得到認可的原因。

(一)舞蹈《玄易》音樂的製作。舞蹈《玄易》的音樂主要選自《尋仙風華錄》的原聲音樂,節奏分明、旋律動聽、大氣澎湃。該舞蹈大舞種屬於中國古典舞,音樂上必須要以古典音樂爲主,但在動作編排中又融入了許多體育元素,所以,過於傳統的古典音樂又有些許不符。《尋仙風華錄》既適用於武術、太極套路,又符合古典舞的風格,最終選定並製作完成的作品音樂整體分爲四個段落,即開場部分、中速節奏舞段部分、快節奏舞段部分和結尾部分(如表1)。

(二)舞蹈《玄易》動作的創編。舞蹈《玄易》基於對中國古典舞蹈與太極氣韻相互滲透的思考,對古典舞蹈與太極的造型舞姿、審美特點進行分析,探討二者在動作、呼吸等方面的關係。開場時舞者的舞姿造型既有太極中手揮琵琶、野馬分鬃、抱拳行禮的動作,又有舞蹈中長虹貫日、絞魚跪式、挽臂俯瞰的動作,太極中的“宿鳥投林”連接舞蹈中的涮腰動作,同時還加入了許多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如團身後空翻、大蹦子、旋子等。圖1仙人指路圖2《玄易》中舞姿造型以太極動作“仙人指路”(如圖1)爲例,在舞蹈《玄易》中呈現方式如圖2。該動作在太極中身體重心由左向右邊擰身邊移動,最終重心沒有完全推向右側,氣沉丹田,身體發力帶動手臂慢速運動。而透過改變後的“仙人指路”重心則完全推向右側,由手臂帶動身體向右側快速移動,左手點向右臂肘關節。圖3野馬分鬃圖4《玄易》中舞姿造型太極動作“野馬分鬃”(如圖3),兩腿分開,半蹲,重心靠右,右手在身體右側斜上方,手心朝上,左手在身體左側斜下方,手心朝下。在舞蹈《玄易》中該動作變化爲雙腿半蹲,重心在兩腿中間,左手背手,右手向右斜前方出掌,眼睛看右手方向(如圖4)。圖5摟膝拗步圖6深俯旋擰太極動作“摟膝拗步”(如圖5),重心在右側,右腿形成90度,左腿伸直,左手胸前掌形手,右手持道具自然搭在左臂之上。在舞蹈《玄易》中該動作變化爲“深俯旋擰”(如圖6),重心在右側,半蹲,左腳腳心貼地,上身前俯至90度向右側橫擰,雙手五指併攏,左手在頭上部,右手在腰背處。舞蹈《玄易》動作的創編將太極與舞蹈融合,上半身舞姿配合下半身太極動作,太極的出手配合舞蹈的上步,氣息與氣息之間的相互運用,不僅突出了本民族的文化內涵,符合舞蹈的審美特點,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太極”的意象原理。

(三)舞蹈《玄易》的服裝設計。舞蹈《玄易》的服裝設計以古代服飾爲原型,既符合中國古典舞的舞蹈風格,又適用於武術的表現。該舞蹈的動作具有較高難度,如跳轉翻控、柔韌等,因此對於服裝的要求較爲苛刻,布料要柔軟,關節部位的設計不能過緊。圖7舞蹈《玄易》劇照舞蹈《玄易》的服裝採用真絲面料,輕盈且仙氣飄飄,在追求輕柔的同時又不影響舞蹈表演者完成動作的質量(如圖7)。圖9裙襬細節服裝的領口設計爲古代“交領”,上面縫製各類花紋,由銀色亮片點綴裝飾(如圖8)。上衣採用白色綢緞布料,既適用於舞臺,又增加了美觀性。服裝設計爲收腰,從腰部到裙襬呈漸變色,由白色至墨色(如圖9)。裙襬選用軟紗材料,彈性較大,不僅符合古代服裝審美特點,同時也體現了“意在留褶”的文化內涵。

(四)舞蹈《玄易》隊形的變換。舞蹈《玄易》以“滿天星”作爲第一個隊形,將每一位表演者的特點都發揮出來。隨後一字橫排開,由後推向前,如海浪般向前涌來(如圖10)。大舞段運用方塊隊形,不僅提升了動作的`整齊性,同時也增加了觀賞性。結尾舞者圍圈而坐,象徵着太極中的“和”(如圖11)。圖10舞蹈《玄易》劇照圖11舞蹈《玄易》劇照圖12方形爲了突出作品主題,提高觀衆的觀賞性,整部作品中隊形變化較多(如圖12至圖15),根據音樂選取合適的隊形來展示。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卦圖隊形,代表着“一陰一陽,一柔一剛”的太極元素;方形隊形給人一種蓄勢待發而又遞增的感覺;“捲心菜”隊形由外向中心彙集,將觀衆的目光聚集到中心點上,能夠更好地突出舞蹈的主題思想。

四、北京體育大學舞蹈劇目《玄易》的影響

舞蹈《玄易》榮獲第七屆華北五省舞蹈大賽表演三等獎和創作三等獎,以及第十四屆北京舞蹈大賽表演三等獎和創作三等獎。舞蹈《玄易》將會不斷豐富與完善,不斷革故鼎新。舞中有武,武中有舞,既符合現代人們體育運動和審美藝術的雙向需要,也是根據社會發展產生的舞蹈形式。能夠讓舞蹈普遍運用到生活中,在體育教育的基礎上加以拓展,也是體育與舞蹈融合的另一種意義。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舞蹈《玄易》將太極與舞蹈相結合,在單一技術難度之上加入了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使其更加完善,反映了體育的精神與藝術的成就,在藝術院校的比賽與體育院校的比賽中,有着不同的方向和引領性。體育與舞蹈的融合尚未成熟,訓練體系也不夠完善。融合體育元素的舞蹈類節目是參加體育類比賽還是參加舞蹈類比賽,目前存在諸多爭議。

(二)建議。舞蹈《玄易》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我們需要更深層次地研究太極文化、太極韻律,使其與舞蹈完美貫通於《玄易》這一作品之中。透過舞蹈與太極的融合體現人物形象,將太極與舞蹈的核心動作完美展現。藝術院校與體育院校的比賽發展方向和側重點不同,《玄易》是體育藝術類院校的代表作品,應將體育與藝術結合的作品展現在體育與藝術相結合的比賽之中。我們將繼續不斷完善《玄易》的編創,將其向大衆推廣,使大衆廣泛認知體育與藝術的概念,達到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範晨.我國體育院校體育題材舞蹈劇目創新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

[2]唐滿城.中國古典舞蹈身韻的“形、神、勁、律”[J].文藝研究,1991.

[3]金浩.新世紀中國舞蹈文化的流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歐建平.世界藝術史—舞蹈卷[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

[5]姬茅.淺論舞蹈音樂的特點[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

[6]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淵.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創建發展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7]延涵.論中國古典舞與武術元素的融合[J].武漢體育學院,2014.

[8]趙晶晶.中國古典舞“身韻”典型動作的審美文化探究[J].北京舞蹈學院,2014.

[9]張楊子.太極的“形”與“韻”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J].四川戲劇,2015.

[10]王梓忠.淺論太極文化對中國舞蹈文化的影響[J].中國報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