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網絡平臺的教學實踐知識積累模型建構與實證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4W

摘要傳統環境下由於時空的限制,教學實踐知識積累存在諸多困難。運用網絡平臺開展各種緊密結合教師教學的學習活動和研究活動可以有效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實踐性知識。本文把實踐知識積累分爲個人積累與團隊積累,透過開展一系列活動,真正把實踐知識積累落實到教師日常工作中。

網絡平臺的教學實踐知識積累模型建構與實證研究論文

關鍵詞教學實踐知識 積累 模型 網絡平臺

1 基於網絡平臺的教學實踐知識積累模型

基於網絡平臺的教學實踐知識積累模型中,將實踐知識積累分爲兩層:一層是個人實踐知識積累;另一層是團隊實踐知識積累。個人實踐知識積累是團隊實踐知識積累的基礎,沒有個人積累就不會有團隊實踐知識積累。個人實踐知識積累的範圍很廣,包括個人教學設計、個人教學反思、個人教學敘述、個人規劃、聽課感想、個人論文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的積累,最後展示到網絡平臺上。團隊積累依賴於個人實踐知識積累,在開展各種團隊活動時,把團隊成員個人的知識擴散到團隊每位成員,使團隊成員每人都擁有其他團隊成員的實踐知識,透過將各種活動資料上傳在教學實踐知識管理系統上,使各個教師都可以自己學習,從而達到積累。團隊積累是個人積累的提升,透過團隊活動可以篩選個人實踐知識的精華部分,透過分析、討論、評價,使得教學實踐知識更合理、完善、系統化。

2 個人教學實踐知識積累的實現機制

在傳統環境下,不論是過去的教師還是現代意義上的教師,雖然他們都能從前人文獻、師徒相傳、教學觀摩、教學實踐等活動中積累具備個性特徵的教育專業知識,而這些知識常常被認爲是無法重複和再現,但是把這些知識透過網絡平臺記錄下來,就可以實現重複和再現,最終達到共享,從而使整個團隊都得到提高。

教學實踐知識積累網絡平臺的設計原理是基於教師的個人工作室,教師登入後,就進入了個人工作室,進入個人實踐知識積累模組,包括個人項目規劃、教育博客和個人檔案。

2.1 教育博客

Blog是個人或羣體以時間順序所作的一種記錄,並且不斷更新。Blog之間的交流主要是透過回溯(TrackBack)和評論(Comment)的方式來進行的。用戶可以以網絡日誌的形式簡單快捷地發佈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日常記錄,輕鬆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並進行豐富多彩的個性展示。博客的核心特徵有五點:個人性、即時性、開放性、拿來主義和交互性。教師可以用博客來發表自己的教育反思、教學敘述、班主任日記等。

2.2 個人項目規劃

網絡平臺中提供了個人規劃模組,主要用來對規劃項目的制定,包括個人成長規劃、課題規劃、教學規劃等。個人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規劃主題、規劃時間段、規劃任務和目標。在規劃任務和目標中,要求把目標與任務寫細緻,按要求規定某個時間段完成某個具體的任務。制定進度計劃主要是確定項目的開始和完成時間日期。在完成項目規劃書時,有學校組織的專家團對其審覈,再審覈透過後,展示在系統中。

3 團隊教學實踐知識積累的實現機制

3.1 協作備課

備課臺是在支援個人完整的備課活動基礎上,實現教師之間的協作備課。協作備課是教師透過在線編輯器直接實現的,每一次參與的修改都是在原有備課基礎(下轉第179頁)(上接第106頁)上,用不同顏色的文字呈現,且儲存在資源庫中的歷史版本。爲了實現資源的主動推送功能,在協作備課模組增加了標籤(tag),可以使得備課成果得到及時的關注和應用。歷史版本比較除了協同創作功能之外,還可以監控每個教師貢獻的重要機制,而且在特別每條修改記錄都需要說明原因,促進教師的鑑別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3.2 視頻案例分析室

教師實踐知識多是隱形的知識,僅僅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難呈現,需要藉助教學視頻。一些學校已經意識到教學視頻案例分析的優勢,採取定期把教師召集在一起,觀看視頻錄像。在觀看公開課、示範課或評優課的錄像過程中,優秀教師和普通教師一起邊看、邊評、邊議,面對面地相互切磋、交流研討、反覆研究他人的成功與失誤,在討論甚至爭論的過程中,迫使教師多聽、多想、多問和多做。

爲了讓教師能夠應用視頻案例分析功能,充分利用系統提供的各種資訊技術機制,我們設計了以下的實施策略,我們稱之爲構建視頻案例分析室。教學視頻案例分析室裏儲存着大量優秀的視頻,這些視頻都是本校教師自己錄製而成的。每個教學視頻構成了獨立的案例分析室,這些獨立的案例分析室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視頻播放室,視頻播放室主要是用來播放視頻,並且包括一些評論;教案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學設計;教師反思室,教師觀看優秀視頻後,對自己教學的一些反思;教師評論室,主要呈現對視頻的評論資訊。

3.3 協作團隊

協作團隊的建立是羣體積累的重要方面,是學科建設依託的載體。根據立足現行的.基本教師組織方式,我們將團隊分爲三類:自由討論組、學科教研組、課題研究組。自由討論組討論的內容比較廣泛,可以是各種各樣的類型。學科教研組主要是討論與教學相關的內容,課題研究組成員討論相關的課題知識。

系統爲每個團隊開創了一個獨立空間,團隊所有的活動都將在空間內開展。爲了更好的管理,團隊的資源又可以基於各個活動進行整體。每個團隊空間都包含不同功能模組,如公告、友情連結、活動圖片、即使討論、博客、協作備課、視頻案例、交互問答、上傳成果。系統設計者以一種非常靈活的方式供團隊管理人員來創建個性化的團隊網站,方便地管理團隊事務。希望能夠在虛擬的環境中創建一個個教師實踐共同體,以團隊模式在具體的教學研究情境中促進團體教學實踐知識積累。良好的團隊發展模式應該建立在合理的團隊分類及豐富的活動載體之上。

4 小結

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實踐共同體環境,把教師推向研究的前臺,可以促進教師共同體內實踐知識的積累和共享,以及教師自身實踐性知識的提高,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實踐意義,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一種新途徑,也使學校教學特色的建設構建了良好的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虛擬環境。當然,教師要想完全積累自己的實踐知識,就要改變傳統的習慣,以新的理念和參與方式主動嘗試,積極實踐。

本文是浙江省大學生科研創新團隊資助項目[項目編號爲:2010R40405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王錄梅,席琴.教師實踐知識:涵義、意義及其建構途徑[J].教師教育,2009(10):14-16.

[2]楊騫.基於教師實踐的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科學,2007(6):54-57.

[3]金曉敏.外語教師個人實踐知識的敘事研究——以一位大學英語教師爲個案[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112-116.

[4]張梅.教師教學實踐知識研究[D].山東:山東師範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