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學生管理思路探索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4W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高職學生管理思路探索論文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涵義。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透過半工半讀,也就是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而使得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職業技能以及實踐工作等有關內容相結合。作爲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更加註重實踐和相關技能的積累與提高,可以說,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側重於爲以後工作做準備,其更加強調對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及鍛鍊。某種程度上而言,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及提高無疑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目標。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特質。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其他人才培養模式的不同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實踐性。一定程度上,工學結合要求高職教學應從理論教學爲主轉變爲以實踐教學爲主的模式,同時教學應更加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繫和結合。此外,教學過程中,工學結合模式更加強調對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提升高職學生的相關職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以切實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結合。

2.開放性。工學結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校教學要逐步由以往純粹的學校教育轉向較爲開放的社會教育,引導學生逐步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3.職業性。與傳統教育模式相對比,工學結合更加註重學生對實際工作崗位的接觸及瞭解。工學結合教育模式,透過對相關情境及氛圍的營造和職場的真實體驗過程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職場的認同及適應能力。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學生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被打破。

傳統的高職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班集體爲單位,其管理層次較爲分明。可以說,傳統的高職學生教育管理無論是在評優獎勵方面還是在懲罰處分方面都是以班級體作爲一個基本單位來進行實施執行的。而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傳統的班級建制將被打亂,同時高職學生管理的主客體以及相應的環境因素等都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轉變。此時學生由原本的角色更多地演變爲職工或職員的角色,爲此,一些校園的管理體制及方法將不能夠完全適應這一新型的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此基礎上,更爲科學適當的管理方法及策略爲高職院校所需求。

(二)對學生管理的校企協調性及職業針對性的要求。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教育主體不再完全是由學校教師來擔任,更多時候,教育主體是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實習的相關培訓教師共同來承擔這一角色。這在某種程度上無疑對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作程度提出了一定的挑戰與相應的要求。換言之,只有進一步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作性,逐步增強兩者間的溝通及交流,才能爲高職學生提供更爲優質的相關教學服務,同時進一步確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高效率進行。此外,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角色的迅速轉變無疑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給他們造成一定的不適應,例如人際關係的陌生、專業知識的欠缺等因素都有可能給他們帶來諸多的不適應。這種不同程度上的不適應現象若不被及時重視起來,很有可能會造成高職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對工學結合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感及恐懼心理。爲此可以說,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管理的心理疏導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及挑戰。

(三)對學生管理的重視實踐性的要求。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與執行離不開實習實訓這一環節,而這一環節的相應管理又不能夠簡單重複以往的校內教育管理模式。爲此,高職院校相關管理部門及人員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習實訓這一過程的重視程度,進而利用這些環節及過程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切實實現提高專業技能的'目標和效果。

(四)對學生管理方法靈活性的要求。

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和執行過程中,教學場地及條件的多變性、教學人員的多元化以及教學組織的分散性等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管理方法的靈活性提出了相應的挑戰。此外,高職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不同學生在不同工作環境、不同企業以及不同實習崗位的現象,這些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也應適時而變。總之,只有針對不同情況進行科學恰當的管理方法的選擇,才能進一步實現管理的有效性。

三、工學結合培養導向下的高職學生管理思路

(一)逐步尋求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間的平衡點,做到統籌兼顧。

工學結合模式得以順利推行及有效實施的重要前提與保障就是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間的互利互惠原則。這一教育模式下,一是學校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教師的師資結構也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及改進;二是學生在自身職業素養及職業技能方面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這爲他們以後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是企業在這一模式中獲得了進行高技能人才選擇的優先權,這爲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節省一定的開支及成本。

(二)加強企業文化和人文知識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自身文化知識基礎相對較差的狀況,學校應進一步加強人文知識的教育。特別是一些工科高職院校,更應進一步提高對人文知識教育的重視度,可以說,只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人文知識的教育,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此外,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瞭解和學習將有利於提高學生在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適應能力。爲此,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逐步探究相關方法及途徑,以實現學校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全方位融合。例如,到企業進行實地參觀以及舉辦相關的講座等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三)進一步加強相關職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學校應進一步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爲此,學校應對學生職業導向進行相應的規劃,一是初期階段應引導學生樹立一定的職業觀念及職業目標;二是應逐步培養學生相應的職業技能;三是應對學生的求職和創新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這一教育過程中,可以有重點及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養進行培養和提高,進而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精神與素養。

(四)逐步樹立開放及動態服務的相關理念。

在工學結合這一模式下,高職學生的活動空間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校園和課堂中,其活動空間已經擴大到企業和社會,而這種環境及空間範圍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模式及方法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及轉變方式。爲此,高職院校只有樹立校企合作的開放理念,才能進一步實現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此外,工學結合這一模式下,學校應結合相應的現實需要爲學生提供相應的現場指導以及心理諮詢等相關服務,同時這一工作要切實落實到工學結合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下的不同環節,以進一步保障工學結合模式的順利有效實施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