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人文教育在當前美術教育中的困境論文

學問君 人氣:8.55K

內容摘要:在高校美術教育辦學規模空前膨脹和高速發展的時期,日益增強的商業意識使美術教育中的人文因素缺失,美術教育步入工具化的單純技能培訓的歧途,這導致有些高校美術教育內部秩序紊亂和教育價值取向迷失,因此,調整當前的評價標準和改進教學方式,是當務之急。

試析人文教育在當前美術教育中的困境論文

關鍵詞:美術教育 人文 技能

高等院校藝術專業發展如雨後春筍,學院美術教育在辦學規模上進入空前膨脹的發展時期,這與藝術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中的“自然”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和衝突。其中,文化的缺失和人才工具技能化傾向也成爲關鍵的問題,因此,當前美術教育需要我們反思。

一、當今的美術教育:偏重技能的培養,忽視人文學科

藝術教育,應該是培養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情,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以及對生存環境的仁愛之心,這樣的人,纔會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生命歷程。但現實卻是,很多小孩的童年時光被藝術培訓佔據。這些藝術培訓,使孩子失去了寶貴的休息時間,揹負着父母的壓力,接受所謂的藝術教育。父母望子成龍,帶着善良的目的送孩子去接受藝術薰陶,卻不知尊重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今天的高等美術教育也不例外,日趨嚴重的偏重於技能技巧的學習忽視了引導求學者內在心理、人格素質的健全。在現行高考招生體制的影響下,“人文素質”一詞一開始就處於一個尷尬境地——文化素質不太理想的學生選擇報考美術或音樂專業。的確,一批批文化素質較低的學生,經歷了短期專業的強化訓練,僥倖進入美術院校,而美術學院文化素質的普遍薄弱,不僅指學生,還包括師資隊伍,這種薄弱反映在對文學、哲學、美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理解上的羸弱,導致了專業教師往往把美術史論、哲學類的學科有意識降低爲低層次的知識性的學習,無法,也無力做到融會貫通,更談不上將之內化,以讓自己的人格得以完善。

人文素質的欠缺同時也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眼界短淺。如果教師和學生缺乏人文修養,就不能理解和發現藝術學習的真正意義,不能理解和判斷文化性和技術性在美術學習中的價值關係和正確的位置關係,當然也無法體會自然之美、人生之樂。過分重視對技術性本能潛在的需求,會導致思想性和觀念性在學院教學中的僵化。在當今一些學院美術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思想性和觀念性處於低迷狀態,把技術訓練作爲教學的唯一重點,把“技”和“藝”的學習明顯割裂開來,學生對經典性的思想著作缺少基本的瞭解和認識,對當代豐富的、不斷更新的思想觀念顯得麻木和冷漠,他們不能理解和分析一般藝術品所包含的思想性和觀念內涵,對當代諸如行爲、裝置、影像等觀念性作品更顯示出隔閡和陌生,不能在專業學習中主動滲透和介入一定的個人觀念和個人語言,造成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一個表面的技術層次上。

二、流行的創作趨勢:對現實關注和介入的缺失

一些學院美術的教育價值取向,是單一性追求藝術語言和材料研究,以傳統文人畫那種避世自娛的筆墨宣泄作爲繪畫的價值座標,使美術更多的是一種純粹的語言遊戲,封閉和滿足於自我的形式世界。作品呈現的,要麼是脫離現實的純藝術語言的堆砌品,要麼是一些悅人耳目、混淆視聽的“麻醉劑”,缺少對現實的關注和介入。師生在教學和研究中只對已有的繪畫文字進行語言的挖掘和挪用,對一些優秀經典美術作品的吸收也都只停留在語言形式的層面,而忽視其中寶貴的人文批判和人道關懷的精神,從而造成學院美術教學和創作的技術程式化,失去了美術在文化批判和文化參與中所顯現出來的'深刻性和張力。一旦作爲我國美術人才培養基地的美術學院也出現這種教育價值取向,無疑將會導致整個美術界文化價值觀念的失衡。

三、學院美術教學體系:教學手段單一直接抑制人才成長的多樣性

人文素質是一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它要以正義、寬容爲依據,以平等、互愛爲途徑。當前一些學院美術教學體系中,技術和技能培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地位,“技”和“藝”在教育中的比重嚴重失衡。從教學大綱到教學計劃,再到具體的教學實踐,其着眼點幾乎都是統一模式。低年級的基礎教學是純粹的繪畫技能訓練,到了高年級的創作和設計教學,也仍然只涉及專門的製作和追求形式效果等技術內容,缺乏培養學生以文化和觀念爲依託而自主地去發現和創造新的語言和形式,這樣一種簡單的技術程式的重複教育,致使很多有天賦的學生從富有熱情變得冷漠淡然,最終放棄。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和對教材作品的分析評判,主要依據和講授興趣也是止於技巧和形式,自身的文化侷限使他們沒有能力對學生進行更深層的教育和引導。

當代美術教育的規模化發展助長了學院美術教育的人文教育缺失。在上世紀90 年代中後期,美術教育進入了一個規模化的高速發展階段。首先是美術專業設定的熱潮,很多大專院校都設立了美術類專業,包括一些本與藝術毫無關聯的理工科學校;其次是招生規模的急速膨脹,幾年之間出現了數量衆多的美術專業系科設定。這種盲目擴大規模的現狀,並不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單純理想,而是有着很多經濟和政績效益需要的成分,這種需要讓人們放棄了見效緩慢的質量建設,而熱衷於容易見效的教育體量化發展。於是,傳統的學院美術教育精英自律的圍牆被推倒了,而這種精英化、有限制的和相對獨立的教育機制對美術教育來說是十分必要和合理的,它符合美術的專業特殊性和內在教育規律的需要。

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學校倡導的“同步化、程序化、規範化、集體化的教學模式本身”是一種“共性鑄型教育,而藝術教育恰好是一種個性鑄型教育”。①美術應試教育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專業美術基礎教育已處於一種失控和氾濫狀態,美術應試教育在學生基礎素質和學習理念上給學院美術的文化性建構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讓功利性的工具技能思想在學院美術中具備了一種先天的生髮基因。這正如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曾經說,“我們作爲藝術工作者,尤其要堅持的就是人文學者的立場,批判的精神,警覺的姿態,孺子牛的誠意,沉思的勇氣……”他一語中的,道出了美育教育的本質功能及重要性。

註釋:

①吳廷玉,胡凌。繪畫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2—33。

參考文獻:

[1]列維·史密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