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學問君 人氣:3.1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談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談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篇1

摘要:

爲了能夠更好的促進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工作發展,本文簡要分析了現階段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同時提出了幾點英語教學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給予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對策

近幾年來,我國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一直存在着英語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缺乏實用性英語課程設定等教學問題,爲了能夠更好的促進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的發展,現將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詳細研究和分析,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方法從而改善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一、現存問題

1、英語教學目標缺乏高職院校應有的特色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大綱對於累積語言基礎知識工作上太過重視,從而導致對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與現實交流等方面培養,受到了嚴重的忽視。另外雖然有些英語教學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會偏向於實用教育,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存在功利性太強的現象發生,進而走入對於學生人格塑造與思維能力拓展等方面容易被忽略的教學誤區。除此之外,我國高職院校現階段英語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很多高職英語教學在教學計劃方面存在目的性弱的現象,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與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都是完全仿照本科院校進行實施的,如此一來,便不能夠使得高職英語適合學生個體的實際發展情況,更加使得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失去應有的辦學特色。

2、缺乏實用性英語課程設定

現階段,我國很多的高職院校在英語課程設定方面往往都是集中於聽說讀寫等綜合英語方面,然而實際情況卻常常是更加側重於英語的讀與寫方面教學,而嚴重忽視了聽、說等方面的英語教學,並且高職院校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教學實用性,關係着學生日後就業發展的類似商務英語、營銷英語以及旅遊英語等應用性英語課程往往相對較少,或是直接被忽略;另外,在教材內容方面,更多的是爲了能夠促進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專業英語教材,對於情節性與趣味性過分強調,反而導致英語教材應有的職業性和應用性因素嚴重缺乏,並不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與提後就業發展需要。

近幾年來,雖然有些院校已經開始了“實用英語”教學,但其使用的英語教材對於實用性的體現卻僅僅停留於增加幾篇說明文或是增加了寫日常情境對話又或是英語應用文寫作等方面,並沒能夠從根本上轉向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能力方面的培養,並且教材內容在更新方面較爲緩慢,很難滿足我國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水平的基本需求。

二、改進策略

1、制定符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

對於高職院校在教學資源、高職學生實際水平及其未來職業方向和社會發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方面便更加應該明確遵循《高職英語教學要求》制定出切合實際情況的具有一定差異性與階段性的英語教學目標。堅持學生就業爲英語教學嚮導,並且以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爲英語教學目標的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基礎掌握與實際應用,培養其專業目標英語使用能力。

高職英語教學應該將重心放在英語語言的專業應用方面,並且將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放在教學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英語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着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數理能力與未來職業應用能力,其中包括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英語材料或是初步翻譯英文材料的能力;另外,還應該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強調英語應用能力的綜合提高與發展,並且爲進一步實現學生英語職業素養的有效提高埋下堅實基礎。

2、明確學生職業發展需求,更新教學內容

由於高職院校的學生情況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進行高職英語教學的時候,便應該更加註重學生職場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並且突出英語實踐性,以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爲教學目標,構建英語課程體系並且更新英語教學內容。爲此,高職英語教學應該將專業英語與基礎英語教學進行有機結合,綜合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英語應用技能培養等方面。在第四學期開始便及時向學生開設滿足職業發展特色要求的英語專業課程,將與學生就業切實相關的英語明確納入其中,開設商務英語、營銷英語、旅遊英語以及文祕英語等與職業發展相關的英語課程,以供高職學生結合自身的職業發展需求進行選修。綜合必修英語課程與選英語修課程,並增加英語寫作、禮儀英語、英美文學以及第二外語等拓展課程的開設,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種類需求。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還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組織專業的英語教學團隊,爲學生編寫出適合本校學生實際需求的專業英語配套教材,從而使得英語教材更加能夠滿足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

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捨,靈活運用英語教材,如《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中存在八個單元的教材內容在課文選題方面都是有關文化教育滲透的,這便影響了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便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具有實用性的教學內容,從而彌補教材中的對於英語實用性方面的欠缺,更好的利用英語教材,實現對高職學生實用性英語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篇文章首先針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接着結合其教學現狀研究並提出了幾點相應的改進策略,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工作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諶琪.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芻議[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08:104-105.

[2]吳海彬.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04:43-44.

[3]丁培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09:92-94.

談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篇2

一、英語課堂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

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複雜,其中包括透過普通高考招收的學生、單獨招生的學生、三校生和委培生等。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課堂管理策略研究邵燕妮(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遼寧丹東118008)摘要:高職英語教學更注重實踐性,教學任務比較繁重。若想完成教學目標,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就必須要有科學有效的英語課堂管理策略。本文分析了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教學管理質量。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管理管理策略圖1可以看出,高等學校招生學生的高考分數線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筆者透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雖然也有個別英語水平較高的同學,但是多數同學仍存在着英語基礎較差、詞彙量不足、閱讀方法不當、聽說能力極其薄弱等問題。這些無不爲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學方案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完成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內部動力不足

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學習動機理論經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行爲主義的強化理論、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托爾曼的期望理論、歸因動機理論、代默裏等人的成就動機理論等不同學派的發展,已具備很強的指導意義。儘管它們存在一些分歧,但各種研究和實驗都發現內部動機是學習行爲的主要動力。筆者對大一新入校的學生做了一個關於英語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參與者爲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2014級建築類專業335名學生。目的在於發現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動機走向。本問卷發放問卷335份,回收問卷323份。問卷包括13個問題,參與者要求認真閱讀每個問題,並選出一個選項來表示自己的認同程度:非常對、比較對、對、不對、完全不對,依次用5分到1分來表示他們的選擇。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對於外部動機的認可程度明顯高於外部動機,在內部動機中,學生的興趣動機平均分僅爲2.8分,這說明學生對於英語學習沒有濃厚興趣。

(三)高職英語教師的課堂管理經驗不足

課堂管理經驗對教師的教學效果有着重要的影響。課堂管理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學;而課堂管理經驗不足的教師,即便具備很強的專業素養,也很難做到掌控全局、因材施教,甚至難以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同時,高職院校招生的教師有很多是大學剛剛畢業的學生,他們長期扮演的是學生的角色,對於課堂管理認識不足並缺乏課堂經驗。

(四)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工作繁重、教學方法不當

隨着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學生人數的.增加,師資隊伍無法完成現有的英語教學任務。在普通高職院校中,特別是在開設有英語專業的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師既要擔任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工作,又要擔任非英語專業的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沒有精力研究教法。因此,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襲傳統的學科教學模式,機械的扮演者知識的傳授者。這些都直接導致了教學與現實的脫離,學生辛苦所學的知識在工作中根本使用不上或使用率極低。另外,在教學中還存在着班級人數過多的問題,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爲例,班級人數少的在30名左右,多的甚至到達50名。這一點嚴重影響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因爲語言學習更適合小班型,這樣教師和每位同學的交流時間將增加,教師能更深入地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

二、課堂管理的對策

(一)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是影響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有了知識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高職英語教師應努力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分解學習難度,樹立學習信心,端正學習動機。教師應該多多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白他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差,而是完全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應儘量選擇可以利用激發積極情緒體驗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二)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學生自我管理策略的高低對學習效果有着直接的影響。文秋芳在“管理策略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到了三類管理策略,它們是計劃策略、評價策略和錯誤監控策略。透過研究得出結論,高分者比低分者能夠更好地使用這三類策略。因此,教師必須幫助樹立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增強自我管理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高質量教育的重要保證。首先,高職英語教師應充分了解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教師應該清楚地知道,雖然高職教育的學生處在高考應試分流制度的末端,但高職教育不是差生教育,高職學生也不是失敗者。學生來到了學校,教師就要充分的尊重他們,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要心存偏見。要努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燃起他們的熱情,幫助他們立長遠、打基礎。其次,高職英語教師在豐富教學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設法提高教學技能,靈活掌握多種教學方法。正所謂“教學有法”,教師的教學必須做到有“法”可依,這裏所說的“法”指的是教學方法。因爲,一堂好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恰當的教學方法。然而“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使用不應過於教條,因爲沒有一種教學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學生。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和學生的反饋及時巧妙的調整教學方法,真正地做到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再次,高職英語教師在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應該努力研究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並綜合的利用這些知識來爲學生、爲教學服務。

(四)提升課堂管理水平

教師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起主導性的作用,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管理者和操控者。首選,教師應該積極認真的組織課堂。教師的熱情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情緒,使得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並主動配合教學,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其次,教師應該努力創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從而,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充分的信任教師,並在這種氛圍中充分感受知識的魅力。最後,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藝術。課堂管理對教學有着重要的影響,它既是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門教學藝術。作爲一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只要我們秉承以生爲本的態度,勇於學習、善於鑽研、不懼挑戰,就一定能夠構建出一個生機、活潑、有序、高效的新型課堂。

談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篇3

摘要】語言作爲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從人類文明出現起,這兩者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就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來講,當前隨着全球化趨勢的愈加明顯,各行各業的對外交流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而要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需要的就是對不同國家文化的認識。本文主要從當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現狀入手,來提出相關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文化教育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重視和投入,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高職院校作爲社會各行各業應用型人才的主要輸送基地,和社會經濟發展有着較爲直接的聯繫,而當前隨着我國經濟和國際的不斷接軌,各種產業對外交流和貿易規模都在不斷擴大,這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來說,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內涵形成一定認識,能夠幫助其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一、高職院校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語言作爲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從人類文明出現起,這兩者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當前,隨着全球化趨勢的愈加明顯,各行各業的對外交流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對於高職院校學生也是如此。但是在跨文化交際中,有一個阻礙因素就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所以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爲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靈活運用英語能力中的重要問題。只有透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文化教育,讓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一定的瞭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現狀

從當前的高職院校院校英語教學情況來看,文化教育依然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大綱中,並沒有就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提出具體的要求。第二是在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課本中,絕大多數內容都是一些具體的學科知識點,對於英語國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等相關內容並沒有能足夠體現。第三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文化教育。這些都說明目前高職院校對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從教學觀念、教學課本、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三、如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引入文化教育

(一)改進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實現文化教育的融入,需要做到幾點,首先是要在上課之前,根據課堂上要教學的內容,準備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化內容,或者是根據課本上已有的涉及到文化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拓寬,使之成爲一個相對完整的課堂模組。其次是在文化內容的匯入中,要注重文化內容要和日常交際的需要有關。第三是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年齡層次、認知能力等特點,選擇比較適合其接受和消化的文化教學方式。第四是要加強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認識。

(二)創造途徑讓學生感受異國文化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當多創造一些途徑讓學生感受異國文化,首先是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收集一些和英語國家相關的電影、小視頻、音樂、圖片等,在課堂進行播放,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瞭解和體驗到異國文化,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其次是可以透過舉辦一些英語文化活動,如英語晚會、聖誕之夜等,來爲學生模擬一種英語國家的文化環境,加深學生對於文化知識的認識和運用。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當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都不太容易獲得和英語國家直接接觸的機會,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大多是透過閱讀文字材料、觀看國外電影、欣賞國外音樂等途徑獲得,而透過這些途徑,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西方國家的人們在語言、行爲、風俗、價值觀等內容。因此,針對目前高職院校英語課本中文化相關內容缺失的情況,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可以透過鼓勵學生從互聯網、報刊雜誌、文獻等資源中主動接觸和英語國家相關的文化知識,來提高學生對於英語國家文化的掌握。雖然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但是並不能走入引導學生崇尚西方文化的誤區。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文化教育過程中應當注意幫助學生樹立對不同文化的正確認識,着重讓學生認識到文化沒有優劣之分,瞭解西方文化,主要是爲了能夠更好的學習英語,而最終目的還是爲了建設祖國、振興祖國。

參考文獻:

[1]尹錫榮.中西方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教學[J].合肥大學學報,2002,(6).

[2]薛紅果.從中西文化差異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009,(12).

[3]羅海燕,楊紅英.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