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高職院校學生吸菸現狀及控煙心理對策

學問君 人氣:1.52W

 摘要: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個案訪談等方式,瞭解高職院校學生吸菸現狀,調查結果表明:尼古丁依賴中度(FTND≥5)以上所佔比例爲21.9%;3年以上煙齡所佔比例爲62.5%;吸菸開銷每月超過200元的爲58.1%,校園戒菸刻不容緩。學校心理及教育工作者應及時給予戒菸心理支援與輔導。

高職院校學生吸菸現狀及控煙心理對策

關鍵詞:高職學生 尼古丁依賴 控煙心理

世界衛生組織稱,在可預防的全球人口死亡原因中,菸草居於首位,每年有近600萬人死於菸草引發的疾病,其中:500多萬人爲使用者和前使用者;60多萬人爲接觸二手菸草煙霧的非吸菸者,由此可見吸菸已經成爲一個全球普遍的問題,甚至已經蔓延到校園。近年來,校園裏因未熄滅菸頭引發的火災屢見不鮮,甚至有的高校因爲學生在寢室吸菸引發被褥着火。同時,課間本應是師生休息、溝通、互動的時間,廁所裏、走廊上擠滿了菸民,女廁的菸頭也逐年增加。校園吸菸者日漸增加,從根本上限煙、戒菸,還校園一個清新環境反映了大多數師生的心聲。如何控煙,怎樣有效的從心理學角度幫助學生戒菸,也是心理及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瀋陽市3所高職院校,考慮到年級、專業差異等因素,採用隨機分層取樣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問卷發放,共計64人,全部爲男生。

1.2研究工具

尼古丁依賴檢驗量表。本研究選取目前國際通用的尼古丁依賴檢驗量表(FTND)爲研究工具,尼古丁依賴程度的大小由測試得分確定。該量表的分值範圍是:0~10分。不同分值代表的依賴程度分別是:0-2分:極低;3-4分:低;5:中度;6-7分:高;8-10分:極高。

訪談提綱。從學生吸菸的數量、吸菸年限、吸菸經濟開銷、認爲什麼人勸阻最有效、目前是否打算戒菸、最符合目前對於戒菸的考慮、是否有信心戒菸等方面進行個案訪談。

1.3實施

對量表進行個體施測,共發放問卷67份,當場回收有效問卷64份,無效問卷3份。選擇正在校園裏吸菸的同學進行測試,測試結束進行個案訪談。在施測的過程中,有若干女生考慮到隱私或不好意思,沒有作答,因此測量只在高職院校大一至大三不同專業男生羣體中進行。

2、結果

2.1高職學生尼古丁依賴程度

由上表所知,尼古丁依賴程度較低者佔到所測人數78.1%(FTND<5);中度以上佔總人數的21.9%(FTND≥5);尼古丁含量超過8分的.有3人,佔全體中人數比例4.7%。對於中度,尤其是高度尼古丁依賴者應及時進行控煙心理干預,採取戒菸措施。

2.2高職學生煙齡

由表3可知,煙齡在3年以下的人數爲24人,佔受測人數百分比爲37.5%,在煙齡低於3年的學生中,有近一半羣體是在大學學會吸菸;6到10年的大學生在校園吸菸受測羣體比例爲61%,在調查中發現,有1人煙齡超過10年,達到13年的煙齡之久,透過訪談該生7歲開始學會吸菸。

2.3高職學生吸菸月開銷

校園大學生吸菸情況日趨嚴重的同時,學生在吸菸上的經濟花銷也不容樂觀。由表4可知,月開銷低於100元的佔受測比例的22.4%;月開銷超過200元的人數達到了36人,佔受測人數的58.1%;月開銷超過500元的共有5人,佔到吸菸總人數的8.1%。

3、控煙心理對策

3.1調整心理認知

由於對菸草危害的認識不足或存在偏差,許多學生對於吸菸的理解是“偶爾吸菸對健康無害”、“吸菸與他人無關”、“吸菸可消除疲勞緩解壓力”、“寢室都吸菸了自己也吸吧”。

問卷調查表明,很多學生存在僥倖心理,明明知道吸菸是一種不良行爲或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健康會有很大傷害,也有更多尼古丁依賴程度較高的學生選擇“即使生病在牀也吸菸”,對於此類學生,學校教育工作者應更多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其他可利用的宣傳機會,在不同場合、以不同形式、對不同專業年級學生普及吸菸和被動吸菸對健康的危害知識,讓吸菸學生了解到在吸菸問題上不能存在僥倖心理,煙齡越久,對健康的損傷越大,越早戒菸才能健康起來,充滿活力。除了吸菸危害,也應該讓學生了解到戒菸的近期好處:味覺改善、咳嗽痰液減少或停止、血壓降低、睡眠改善;遠期的好處:患癌的危險性減少、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防止肺功能進一步惡化、潰瘍病容易治癒、防止壽命縮短等,以增強學生戒菸的決心。

儘管校園中大部分學生不吸菸,但經常在寢室、衛生間、教室外等公共場所遭受他人二手菸的侵害。同時,校外網吧、小吃部等學生聚集場所,也經常會成爲校園二手菸氾濫的場所。雖然沒有直接吸菸,但是有害成分同樣會進入不吸菸者體內,仍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在訪談中瞭解到,大部分學生對於二手菸和道德沒有過多考慮,僅有5%的同學戒菸理由是“爲了不影響他人”。由此可見,指導學生樹立戒菸健康觀點,幫助學生建立爲他人着想的心理品質,是防控二手菸的重點。

此外,很多同學表示壓力大、生氣鬱悶的時候“尤其想抽根菸”,學校應當透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懂得情緒的緩解有更多積極正向的方式,透過吸菸達到緩解焦慮釋放情緒的想法,沒有科學依據反而適得其反。研究表明,戒菸後的人在情緒上會更輕鬆,心態上更加積極樂觀。另一方面,訪談了解到,有學生吸菸是由於“朋友勸煙不好意思”,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良好的人際交往是需要在人際互動過程中彼此尊重、理解,而不是加入吸菸隊列既爲人際關係好。

3.2心理行爲矯正

校園吸菸學生在控煙問題上是複雜矛盾的,他們既想透過戒菸讓自己更健康,同時又因爲煙癮心癮難戒而畏懼戒菸的艱難。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學校應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調整行爲習慣,達到良性循環,對吸菸學生進行心理行爲矯正。

透過團體心理輔導讓吸菸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小組,在團體的力量下,增強戒菸決心,鼓舞戒菸士氣,分享戒菸心情,探索成長心路;透過藝術心理治療(繪畫、沙盤、心理劇等)讓學生更好的探索認識自我,分析吸菸原因,找到自己的吸菸模式,爲有效戒菸提供途徑和方法;透過情緒放鬆訓練,讓學生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緩解焦慮情緒。透過佈置作業,讓學生完成每天的戒菸日記、吸菸情境分析等,是吸菸學生進行自我監督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