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讓“錯誤”成爲小學資訊技術課堂中的催化劑

學問君 人氣:1.55W

  論文關鍵詞:小學 錯誤資源 資訊技術

淺析讓“錯誤”成爲小學資訊技術課堂中的催化劑

論文摘 要:爲了使資訊技術課堂教學達到有效,進而高效,教師應當既科學又藝術地利用這些“錯誤”資源,變錯爲利,讓這些錯誤成爲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引導學生去發現錯誤,從而改正錯誤,讓學生得到充分發? ?
  
  在新課改背景下,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具有隨機性和偶發性。無論教師之前將課堂的教學環節設計得有多麼精細,在實際教學中,總會出現我們始料不及的一些錯誤。對於這些錯誤,教師大體上會有兩種態度:一是立刻加以否定,不讓其陳述理由,甚至呵斥學生的錯誤行爲;另一種是開放式的,靈活的加以處理,使學生的錯誤變成一種學習資源。在實際教學中,錯誤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我們不可能消除錯誤。教師不能對錯誤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應該靈活機智地加以應用,變錯爲利,將錯誤成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資源和催化劑。?
  一、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激活學生思維?
  在小學資訊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的操作爲主。而低年級的學生總會在操作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小的錯誤。一些老師會直接告訴學生出錯的地方,然後告訴他們怎麼糾正或是老師直接忽略這些小錯誤。衆所周知,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而在資訊課堂中,面對學生錯誤時,教師不應該是直接糾正或是忽略,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從而來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
  例如,在三年級學習《畫矩形》這一課時,教師以畫卡車爲例,並分爲三個任務讓同學們來完成。第一個任務是利用矩形工具畫車身,第二個任務是利用圓角矩形和橢圓工具畫車窗及車燈。這兩個任務,學生基本可以正確的完成。第三個任務是利用橢圓工具畫兩個車輪。學生利用橢圓工具和shift鍵很快就畫出了兩個車輪,但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同學畫的兩個車輪大小都不一樣,此時教師並沒有直接指出,而是先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讓其他同學觀察,
  此時,學生已經自己發現了錯誤,但教師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怎麼修改,而是透過操作畫第一個車輪時,讓學生觀察數字的變動。此時,學生就立刻理解了,畫第二個車輪時數字應該和第一個一樣,這樣就可以保證兩個車輪大小一樣了。?
  當發現學生的`操作錯誤時,教師並不急於糾正,而是透過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錯誤,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瞬間被提高,思維也處於高度活躍的狀態之下,學習的效果甚佳。?
  二、藉助學生操作錯誤,啓迪學生創新?
  創新是學生學習的主旋律,尤其是在資訊技術課堂,更需要鼓勵學生創新。創新的過程是學生對原有知識資訊進行加工、組合,從而實現知識“再創造”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會充滿着一些錯誤和挫折。對於這類差錯的教學要求不是“及時評論”、“及時糾正”,而是“延時評論”、“啓發誘導”,鼓勵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例如: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美化文章》時,在創設教學情境,佈置了“插入藝術字”的任務以後,學生開始嘗試操作。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一些同學插入了藝術字後,沒有改變內容,於是插入的藝術字就變成“請在此鍵入您自己的內容”。這很明顯是一個錯誤,但教師沒有立即批評,也沒糾正,而是將這個問題提出來,
  受教師啓發,學生開始思考,並在底下嘗試方法。不一會兒,就有學生提出可以用退格鍵,有的說用DELETE鍵,還有的說可以右擊剪切,很快將錯誤解決了,實現了學習上的“再創造”。?
  創新思維對我們培養人,培養人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尤其是對小學生資訊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發揮他們的創造性。當在課堂中發現學生有操作錯誤時,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對學生的反饋資訊做延時批評。如果學生一旦出錯,就立刻批評或糾正,就會磨滅學生智慧的火花,扼殺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針對學生屢犯錯誤,進行強化訓練?
  在小學資訊技術課堂中,存在學生對於一些操作掌握不熟練的情況,於是,學生總是在操作過程中犯錯。教師一般會選擇演示或是講解,以此來強調某個內容的操作方法。但我們發現,有時單憑講解或指點一下並不能解決問題。行爲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爲,行爲之所以發生變化,是由於強化作用的結果,人的學習是否成立關鍵在於強化。當一個操作發生之後,緊接着呈現一個強化刺激時,那麼,這個操作的強度(概率)就增加。因此,在面對學生經常犯錯的操作時,教師應當透過強化訓練和有針對性地反覆練習,從而真正的解決問題。?
  例如,五年級的學生在上小學資訊技術選修第二課時,有個內容是利用logo畫等邊三角形。教師首先佈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嘗試畫一個步長爲50的等邊三角形。在巡視過程中,教師發現很多同學在畫完第一條邊後,便不知下面如何操作,或者有的同學畫出了三角形但並非我們所需要的等邊三角形。於是教師詢問同學沒畫出圖形的原因,很多同學都說不知道旋轉角度。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開始透過畫圖和聯繫數學上的知識來講解,幫助同學們分析小海龜每次旋轉的角度,從而利用logo畫出等邊三角形。但是在下一次課時,教師又讓同學們畫等邊三角形,發現很多同學仍然不會操作,畫出來的圖形都不符合要求,問題還是在旋轉角度這裏。於是,教師不再單純講解,而是透過展示幾幅多邊形的作品,請同學上臺先標註出旋轉角,然後再標明旋轉角度是多少,接着再讓同學上機練習,利用logo畫出這些圖形。透過教師這樣的訓練,學生開始學會分析旋轉角度,很輕鬆地就可以畫出一個圖形來。?
  參考文獻:
  鍾啓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範生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勞凱聲.教育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