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技術教育教學實踐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6W

摘要:目前全世界都將資訊技術應用在各個領域,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將資訊技術教育開展作爲現代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非常必要的。隨着資訊時代不斷的前進,人們再透過各種途徑進行學習現代資訊技術,學校系統的進行技術資訊教育勢在必行,如何透過受限的時間來進行學生學習資訊技術課程,以適應社會需要是本文探討的一個問題,透過分析教授資訊技術和課程進行分析,提出教育的看法供相關人士參考。

資訊技術教育教學實踐探討論文

關鍵詞:資訊技術教學;教育;教師

一、現代資訊技術教育開展的必要性

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爲社會輸送人才以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和技術對社會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社會的資訊化發展也要求將資訊技術操作能力納入國民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中,具備一定的資訊技術能力也是在社會生存和發展應該具備的基礎,全國在推行資訊化技術並期望能夠全範圍普及,資訊時代對資訊技術教育的需求聲音之高,以證明社會需要開發會推進資訊技術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內容。

二、資訊技術教育在我國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

(一)現代資訊技術教學在高校開展的期間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很多大學中年輕的老師資源相對較多,在前期開發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很多老師可能缺乏教學經驗,教師除了在上學期間學習些知識外,對教學經驗等內容缺乏,教師學歷相對較低,在缺乏教學經驗和資訊技術不能與時俱進更新的情況下,有沒有及時給教師進行培訓,導致現代資訊化教育不是足夠重視。

(二)資訊技術教育沒有建立有利於創新教育開展的教學環境[1]。所謂資訊技術教育沒有建立有利於創新教育開展的教學環境就是說當前的資訊技術教育沒有和創新教育整合在一起。目前資訊技術教育課本身存在的問題:資訊技術課本的內容與社會上資訊技術的發展聯繫不緊密,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派不上用處,且大部分的教材缺乏立體化。

三、資訊技術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教師培訓和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加強教師的培訓,各學校應該建立資訊技術教師培訓制度,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技術和教學理念的培訓。透過培訓應該使得教師不僅會靈活地使用計算機常用的軟件和計算機的硬件,還要使其具備軟件的基本設計、製作、選用及評價等能力。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最主要的是使得教師能更加地重視資訊技術教學,各學校可專門地設立資訊技術教研組,對其進行統一組織管理、透過資訊技術教研組來研究全校的資訊技術教學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資訊技術教研會,來總結資訊技術教學的經驗,並安排學校的每個資訊技術教師每學期上一次校內的公開課,透過這樣來促進教師對資訊技術教育的重視。

(二)根據不同類型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於課外實踐課應該採取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應該組織有計劃的課外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外實踐,在資訊技術的課外實踐中可以把計算機當作是處理資訊的工具,讓學生在整合各科所學文化知識基礎上進行豐富多彩的創作和資訊交流活動,使學生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個性。

(三)注重資訊技術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整合

1、發揮資訊技術教育的優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教育模式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創新教育模式在很多時候是對自主學習的一種最高體現。如果學生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加課程知識的學習,就不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學習能力[2]。在實踐教學中,由於受到客觀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課外的實踐中也讓學生擁有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模式加以引導,讓課外知識的學習成爲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

2、建立多元資訊管理評價體系,保證資訊技術教育的發展。目前我國建立的很多教育評價體系都存在弊端,不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更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爲了適應教學模式的改革發展,必須建立一整套新興的多元評價體系。資訊技術教育教學實踐存在的客觀問題相對較少,並且可以按期定時更新教學內容,緊隨時代潮流發展的步伐。同時,資訊技術教育可以實施教育教學立體化,讓教材與配套的光盤教學內容同步進行,讓全新的教育模式更具備立體感。

四、總結

在我國的高等院校實行資訊技術教育教學實踐,符合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也順應科技經濟發展的要求。是我國未來經濟政治文化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本文所總結資訊技術教育內容只是目前存在於高等教育中的普遍情況,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不斷改善,解決,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可以讓資訊技術教育擁有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陳一明。高等院校資訊技術教育專業發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03)。

[2]陳梅,田振清。資訊技術教育專業的系統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