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究語域理論與語篇翻譯

學問君 人氣:2.29W

語域(Register)是語言使用的場合或領域的總稱。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M. A. K. Halliday)將語域定義爲,語言變體可以按照使用的情況劃分爲語域。

探究語域理論與語篇翻譯

一、語域與語篇翻譯

語域理論包括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方面的內容。語場指實際發生的事情,包括語言發生環境、談話話題以及參與講話者的整個活動;語式指語言交際的渠道或媒介;語旨指參與講話者之間的角色關係。20世紀90年代,哈的姆和梅森等人將語域概念引入翻譯研究中。他們認爲,語篇含義並不僅僅由語言體系自身決定,而是由整個語篇的情景語境和交際功能來決定,翻譯過程中所追求的,不能只是脫離語境形式上的對等,或是單純語義等值,而是和語境或語域密切相關的交際功能的等值。將語域理論引入翻譯領域,可以爲我們提供一種描述某些超語言因素的規範,幫助我們在翻譯中成功地實現意義轉換(周俊青,1996:11)。語域理論給文字分析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而譯者對源語語篇文字的理解,顯然受到源語語篇語場、語旨、語式的影響。同樣,譯者在生成目的語語篇時,也受到以上因素的制約。譯者要翻譯一個語篇,必然首先是源語言語篇的閱讀者,同時是目標語篇的生成者,譯者很自然地成爲了聯繫源語言語篇和目標文字語篇的紐帶,無論是源語語篇的解讀,還是其後目的語語篇的生成,都是在構建相應的語篇語境的過程中完成的(劉興林,2005:67)。因此,要達到交際目的,譯者必須正確分析、轉化語域。本文將透過具體的例句,說明語域三要素是如何能夠影響並指導翻譯過程的。

二、不同語域類型的語篇翻譯

翻譯涉及到兩種語言和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與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篇語場、語式和語旨的認識和把握,是譯者決策及操作中的三個重要因素;三者相輔相成,保證資訊傳譯中的適切。就語篇的語域而言,譯者面臨兩個任務。第一,作爲讀者,他必須對源語語篇的語場、語式和語旨在篇章、句羣及資訊單元等語篇基層上的具體體現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第二,他必須對譯語語篇的相應特點,尤其是不同於源語語篇之處,有清楚的瞭解。(李運興,2001:67)

(一)不同語場的語篇翻譯

因爲使用的領域和目的不同而產生不同類型的語篇,比如文學、新聞、廣告語篇的翻譯,不同領域的文字總有一套獨有的語言系統,包括一些常用詞彙、句式、語法結構和語篇模式,這就要求譯者對不同語言中同種語場的聯繫與區別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更好地實現兩種語言的轉換。以下是兩種不同語場的翻譯分析。

(1)原文:When we two parted,In silence and tears,Half broken-hearted;

To sever for years,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Sorrow to this.

陳錫麟譯本:昔日依依惜別,淚流默默無言;離恨肝腸斷,此別又幾年。冷頰向愕然,一吻寒更添;日後傷心事,此刻已預言。

(陳錫麟《昔日依依別》:http://_)

原文是拜倫短詩When We Two Parted的第一節,作者回憶了與愛人分別時的情景和感受以及後來的悲痛之情。原文裏有四對韻腳,譯者除了考慮到要傳達出基本語義以外,還要充分考慮到這是一篇有文學色彩及情感的詩。陳的譯文很有中國古詩韻味,不僅字數上與中國古詩字數相當,韻腳上也極力做到完美,“言”“斷”和“年”組成了特有的韻腳。另外,譯者選詞造句上也頗爲考究,如翻譯“Half broken-hearted”這一句時,字面理解就是“心破碎了”,而譯者考慮到這是帶有文學色調的語篇,“離恨肝腸斷”這句文學味濃厚的詩句就誕生了。

譯者根據語場的'不同進行翻譯創作,不同語篇有其特有的翻譯文字特色,例如下面一則廣告語翻譯:

(2)原文:Start Ahead.(Rejoice)

譯文:成功之路,從頭開始。(俞琳:2011:270)

這是一則洗髮乳廣告語,廣告語是用來吸引消費者眼球、推銷產品的。譯者充分考慮到中國廣告語語場,譯文使用了四字詞語融入中國文化,符合中國人習慣,看似簡單,但卻很好地吸引了中國消費者的注意力,起到了推銷產品的作用。

(二)不同語式的語篇翻譯

語式是指語篇資訊以何種方式進行傳播,可以把翻譯劃分爲口譯、筆譯以及影視配音和字幕。語篇語式的不同也要求作者採取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口譯過程中,譯員的工作主要是理解源文字、記憶其大意、轉述其內涵。因此,譯者首先要聽懂表達思想內容的源語言,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出易於理解的新句。

(3)原文:朱家角即因利乘便,蔚然興盛,一躍成爲商賈雲集、煙火千家的貿易集鎮。

譯文:Zhujiajiao took advantage of shanghai's development to flourish into a market town thronged with merchants from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among many households of residents.(選自《2008年3月上海市級口譯真題及答案》)

這段文字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四字詞語較多,但在口譯中,要在有限時間內譯出文字內容,需要忘記原有文字的組織結構,抓其要義。和原文相比,譯文中的資訊更加簡單,如“蔚然興盛,一躍成爲商賈雲集、煙火千家的貿易集鎮”,只煉其要義,譯成“flourish into a market town thronged with merchants from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千家煙火”更是譯成“many households of residents”。雖然少了中國四字詞語的文化韻味,選擇了一些簡單詞,但這有利於在有限時間內傳達意義。

口譯有它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同語式又有一些要求,如在書面語體翻譯中語言較正式,譯文需要儘量與源語保持一致,達到功能對等。

(4)文字:腹中空泛,思想一片蒼白,故無言可發,這是沉默。

譯文:An empty head or a blank mind which leads to speechlessness—that is silence.(申雨平《沉默》:http://)

這一句非常短,但卻能很好地體現筆譯要點。譯者除了要傳達基本意思外,還應多方思量,充分了解兩種語言的特點,做到恰當轉換。這是一種書面文體,中文主謂結構多,因而謂語多、動詞多,僅這一句就有四個。譯成英文時這樣的結構不可以照搬,譯文選用了名詞短語,後面由“that”總括,句子結構嚴謹,不像譯成四字結構那樣短促。

(三)不同語旨的語篇翻譯

語旨指參與講話者之間的角色關係,包括它們的社會地位及說話者的態度和想要實施的意圖等,體現在語篇中就是語篇基調。語篇基調可分爲四個相互交錯的層面:正式程度、禮貌程度、無人稱程度和可接受程度。“正式程度體現在詞彙和句式上;禮貌程度指交際參與者社會距離的遠近,主要體現在稱謂上;無人稱性指作者避免提及本人的行文方式,如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可接受性指作者認爲與讀者共享知識的多少,共享知識越多,文中所含語境資訊就越少。”(李運興,2001:88)

一般來說,原文中的基調是固有的,即使在翻譯活動中,譯者也沒有權利將正式的言語變爲隨意的交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弄清源語語篇作者企圖與其讀者建立一種什麼樣的交際關係,才能譯出出色的譯本,很好地再現這一關係。   讀者羣是動態的,讀者的年齡是在變化的,讀者所處的時代也在變化中。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讀者羣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讀者羣對翻譯作品的要求、理解力及接受力也在不斷髮展。譯者應該根據不同讀者羣,譯出不同版本。以下就是在不同年代、不同讀者羣中《論語》的兩個譯本:

(5)文字:顏淵問仁。

辜鴻銘譯本:A disciple of Confucius,the favorite Yen Hui,enquired what constituted a life.(Ku Hung-Ming,1898:91)

威利譯本:Yen Hui asked about Godness.( Arthur Waley,1998:87)

辜譯本出版於19世紀末,那時的中國經濟薄弱,文化處於弱勢,西方人大多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在辜譯本里,地名、人名用的都是西方人熟知的。如所選文字,把“顏回”譯成“a disciple of Confucius”,辜在其英譯《論語》序中這樣說:“爲了儘可能地消除英國讀者的陌生和古怪感,只要可行,我們都儘量去掉所有那些中國的專有名稱。”威利譯本出版於20世紀末,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經濟不斷髮展,傳統文化“威名遠揚”,目標語讀者對源語言文化的瞭解增加,因此,威利在翻譯過程中更多的是傳播中國文化,所以在翻譯中保留了中國本土化成分。“Yen Hui”對“顏回”的表達,很能說明問題。

三、結語

翻譯是透過語言代碼或文字元號的轉換來傳遞資訊的過程。文字翻譯要求譯者充分分析源語語域特徵,把握源語與目的語的語域對等,在此過程中,譯者要根據不同交際意圖和目的、譯者心目中不同讀者羣以及不同交際方法、交際效果,將語言符號組成連貫的語篇,以完成某個或幾個交際功能。在翻譯過程中,語場、語旨和語式會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會直接影響到譯者在翻譯時採取的策略。

參考文獻:

[1]Arthur Analects[M]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2]Ku Discourse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M]ghai:Kelly and Walsh Limited,1898.

[3]M .A .K uage and Social Man[A].劉潤清.現代語言學名著選讀(下冊)[C].北京:測繪出版社,1988.

[4]劉興林.翻譯過程與語篇語境動態構建[J].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5,(4).

[5]李運興.語篇翻譯引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6]俞琳.從中西文化視角看廣告語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4).

[7]周俊清.試論翻譯中的語域取向[J].中國翻譯,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