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1.68W
試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 英美文學 教師 學生 
  論文摘 要: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合理運用,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英美文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授課教師應合理應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幻燈片、視頻、音頻檔案及網絡技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規定,英美文學課程是針對於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能力,瞭解並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對英語這一門語言的運用能力,增強對英美文學及文化的瞭解,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1]英美文學課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屬流派跨越了多個時代,所歸屬的政治、歷史時期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異,知識量特別大。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語言和文化的學習真正情景化、語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資源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範圍,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提高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顯得頗爲重要。[2]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所遇的障礙 
   
  課時不夠。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在“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之風的影響下,許多院校注重開設“實用”類課程而刪減英美文學課程或課時。根據統計,目前許多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英美文學課程的比例已很小,一般爲二至四門,有的只有一至二門,每週只有兩課時,而且課程設定隨意性大,設定結構單一,選修課少,英美文學史與文學作品選讀課程的關係處理不好。傳統教學模式下對課時量的需求很大,而實際課時偏少以及學生興趣不高的現狀導致教學的效果不佳。 
  教材不精。受到英美文學課程課時量的限制,教師在選擇教材時遇到很大阻力。例如,在文學史方面,教學目的是講述文學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和特徵, 因而教材要做到首尾貫通、主次分明、脈絡清楚;在英美文學選讀方面,教材應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傳記等各種題材的作品,注重其可讀性、代表性、時代性和文化內涵,所選的作品應能體現作家的寫作風格,應有作者、作品介紹以及重點、難點註釋和思考題等,以便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鑑賞水平。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應是將文學史與文學選讀結合起來講解學習,但由於受到課時量的限制,採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有限的時間內很難使學生窺見整個英美文學史的全貌,更難分析各個時期不同流派的風格特色。 
  學生興趣不濃。英美文學課程的講授和學習不但對教師有着較高的素質要求,對學生也不例外。首先,學生應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的基本功,才能在閱讀和欣賞英美文學作品時減少障礙;其次,學生對英美文化應有一定的瞭解,才能瞭解語言表層技巧所反映的深層社會文化內涵。但很多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程望而生畏,從內心就有着一種牴觸感,覺得自己離英美文學的國度太遙遠,認爲英美文學的語言生疏,用詞陌生,難以理解,文學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歷史事件更是極爲陌生,這就進一步拉遠了他們與文學作品的距離。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反而使學生認爲文學課程非常枯燥無味。 
   
  二、現代多媒體教學模式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運用 
   
  在網絡資源及多媒體技術匱乏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容量小、資訊量傳遞不足,學生的知識獲得主要取決於教師的知識儲備,而一個教師即使再博學,也無法達到網絡資源所覆蓋的資訊面。[3]面對資訊時代的挑戰,教師在教學中只有以變應變,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大膽的改革,在備課時應做好充分準備,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傳統意義上,多媒體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媒體:1) 文字和旁白;2) 圖案和插圖;3) 靜態的照片;4) 圖表和圖形;5) 視頻和動畫;6) 音樂和音響;7) 網絡。[4]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可將其分爲以下四類: 
  (一)幻燈片的運用 
  自古以來,人類都是透過視、聽、嗅、觸、味五種感官來接受資訊的,其中83%的資訊是透過視覺從圖像中得到的。[5]英美文學課程中所介紹的許多作家及其作品對於中國學生都很陌生,如何加強學生的印象,使原本空洞的'文字變成直觀的圖像展示在學生面前,是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忽視的。越是陌生的內容,就應該以一種更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方式來講述,以幻燈片的形式將作家的肖像及其代表作的出版物封面展示給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家作品的瞭解,激發學生閱讀英美文學原著的興趣。PPT課件的製作可以將跨時代的文學作品進行整合對比,可以引入更多的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參考資料,如作者生活的家庭和社會背景,作者作品的羅列,作品中精彩選段的呈現,從而能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在瞭解文學文字的同時進一步瞭解不同時代的英美社會文化。
  (二)視頻檔案的運用 
  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大量根據英美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被引進到國內,學生可以更廣泛地接觸到英語語言文學,聲情並茂的視頻資料拉近了學生與英美文學所體現的西方文化之間的距離,學生們可以更直接地瞭解英美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對於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不應該只是停留在一時的視覺享受上,而應該藉助視頻檔案這座便橋走入英美文學的國度。英美文學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廣泛,課堂時間很難逐一詳細分析單個文學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之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在沒有把握作品全貌的情況下分析作品,只會加大學生理解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安排學生觀看由英美文學原著所改編的電影,在學生大致瞭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故事情節及人物後,再利用課堂時間重點分析教材上作品選讀的內容,這時,學生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瞭解,可以較輕鬆的理解原文,也可以在對比影視作品和文學原著時,形成自己的文學觀點,大大提高了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觀看影片,讓學生在人物形象和情節方面留下深刻印象,然後就文學選讀教材中的選段進行講解,這時可以請學生自己根據上下文來分析文字選段,討論電影中的苔絲與哈代筆下的苔絲這一人物性格表現有何異同,進而拓展學生的文字分析能力,激發學生對文學文字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