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1W

摘要: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視聽感受和時效高、承載資訊量大的特點而逐步走向了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興趣,對提高學生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關鍵詞:模擬實驗室 具體化 拓展視野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視聽感受和時效高、承載資訊量大的特點而逐步走向了課堂教學中。如何結合本學科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呢?下面談一下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

一、多媒體在化學實驗中的運用

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再完美的多媒體設計也不可能代替師生的動手實驗。所以一般情況下,絕不可以以多媒體的形式代替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但對於一些費時較長才能完成的演示實驗,不妨藉助一下多媒體。

比如次氯酸的分解實驗,需要陽光照射較長時間才能觀察到實驗現象。授課時的外界條件(是否有陽光)和較長的實驗時間都會影響到教學的連續性和時效性。爲此我選用了次氯酸分解的視頻課件(注意不是格式的實驗演示)來彌補課堂教學中的缺憾。既保證了實驗的真實性,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完整性(當然,最好課下師生還是要親自動手做一做這個實驗)。

再如實驗設計,體現的是一種有待檢驗正確與否的思維過程。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能力不同,設計思路必然迥然相異。我們不可能把實驗室搬到每一位學生面前,但我們卻可以給學生一間“模擬實驗室”,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設計出更爲合理的實驗方案。

二、將文字材料轉化爲多媒體

人的手、腦、眼、耳並用比單純使用某種器官更能加深對某一事物的感知和認知。多媒體正好起到了調動感官並用的作用。這也是多媒體優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方面。

比如《環境保護》一節,高一課本上的內容很簡單。而環保是當今世界關注的一個主題。怎樣才能加深學生的認識,引起學生對環保的關注呢?我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溫室效應”、“酸雨”、“臭氧空洞”、“世界上十大污染事件”、“污染的危害”等化學視頻材料和圖片,加以整理後組織學生觀看。其效果與單純的文字描述或講解相比是不言而喻的。

三、運用多媒體使抽象具體化

實物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等是化學教學中常用的將抽象具體化的方法,而多媒體同樣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並且可以彌補實驗室中缺少的實驗儀器。比如C-60、C-70的模型等,一般實驗室不具備,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使學生的想象具體化。再如,“電子雲”教學是一個難點,尤其是電子雲圖的形成過程。根據教師的描述和想象學生往往很難透徹理解。而我採用了格式的動畫後,學生基本能自己準確描述出電子雲圖的'特點。還有學習《化學鍵》時,爲幫助學生建立“鍵的極性”的概念和加深學生對“原子對電子的作用力”情況的認識,我仍選用了格式的動畫,使枯燥的理論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多媒體教學既幫我化解了教學中的難點,同時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活潑性和多樣性。

四、藉助多媒體豐富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知識面

我們的教學,不僅在於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能力。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老師領着學生走進了課本,還要領着學生走出課本。以外界獲取的知識充實課本所學,以課本的知識認知外界。比如講《元素週期表》一節知識時,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週期律》,於是我佈置課前作業:自己設計一張元素週期表。交上的作業只有兩種情況。當學完了《元素週期表》後,我以多媒體形式向學生展現了歷史上週期表的演變過程以及目前出現的多種形式的如鐘錶式、火車軌道式等十多種週期表形式。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興趣,對提高學生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另外,在教學中切記爲追求多媒體效果而濫用多媒體。一定要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因需而用。

總之,在自由駕馭現代教學手段的同時,應充分結合傳統教學手段,二者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