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學問君 人氣:1.78W
論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論文摘要]伴隨着改革開放,我國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正在進行的體制轉軌造成了人們的思想動盪,人們的價值觀也趨向多元化。在這樣的時代中,各種思想透過種種渠道涌入人們的頭腦,高職生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和思想動態。針對目前高職學生的現狀,文章提出了新形勢下對高職生加強思想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學生狀況 教育對策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狀況分析

站在21世紀的新起點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高職教育工作者只有改變教育學生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使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推動和諧的建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學生的終身幸福服務。在我國大力發展的政策影響下,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但由於錄取分數線較低,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且普遍不高,高職生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目前,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正確篩選、接受外來資訊的能力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學生的課餘時間相對充裕,學生可以進行課外閱讀或上網獲取資訊,但目前的現狀是學生課外閱讀中有大量的時間用於閱讀那些對自身的長遠發展無意義的消遣性讀物。這個資訊時代的寵兒似乎對大多生來說只不過是一個上網玩樂的工具,與此同時,網絡上大量的不健康資訊也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着不利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因爲瀏覽了某些不健康的資訊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一切都表明學生篩選、接受外來資訊的能力急需教師來幫助提高。
(二)學生思想素質差異性明顯
我們目前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也是一個體制轉軌、觀念大變革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各種思想透過不同的渠道進入學生的頭腦,學生在已有觀念的基礎上選擇接受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
以長江大學的大學生救人事件爲例,學生對勇跳急流、忘我救人的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等學生的評價並不完全一致。大多數學生認爲三位英雄的行爲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崇尚金錢的社會顯得神聖而純潔,值得同學們尊敬和學習;但也有學生私下議論三個大學生換兩個少年究竟值不值。從的層面上講,人性、良知等美好品質是不能用金錢或別的東西來交換的;從宏觀上看,這是中華的精神情懷,體現了中華兒女舍小家爲大家的偉大品質,它讓我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時,在廢墟里與死神搏鬥、在絕地中助人求生的救援隊員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精神會成爲事業的推進劑、民族的凝聚力,而要這些觀念內化爲學生的觀念,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責無旁貸。
(三)學生的自我中心意識較強
現在的大學生從小深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寵愛,在其成長過程中家庭爲其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條件。因此,他們的成長過程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由於缺乏生活的磨難,當代大學生極易產生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有一定程度的利己主義思想,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來說是不利的。
(四)學生的公民意識淡化,一些基本的公民道德還未養成
公民意識包括國家意識、主體意識、法治意識、公德意識、全球意識、環保意識。在這裏我們想着重說一下法治意識、公德意識和環保意識。就法治意識而言,學生一方面對知識知之不多,另一方面表現爲在情緒失控後無視法律法規,圖一時之快,步入違規違法的道路,製造事端。據報道,某職教學院學生劉某,因一小事與同學發生口角,並動手打了對方,當遭到其他同學的指責後,劉某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跑回宿舍將同學常某刺傷致死。劉某被公安機關監控起來後,他和同鄉哀求公安幹警先放他回去睡覺,明天還要參加考試,足見他們的法制觀念淡薄到何種程度。就公民的基本道德而言,從小學至高中階段,學生接受的是不折不扣的應試教育,很少接受法律道德教育。所以,雖然步入了大學,他們的公民道德意識並未全面養成。在大學裏,亂扔垃圾、吃飯浪費、缺乏禮讓、沒有目標、不知自強的表現隨處可見,這些都應該引起教師們的警惕。就公民的環保意識而言,雖然大學生都知道塑料袋應該儘量少用,廢電池、舊塑料不應該亂扔,但是知易行難,學生很難將其兌現到行動中。因此,規範學生在這方面的行爲顯得非常重要。

 二、新形勢下對高職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是在向學生講述有關思想政治、道德修養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這些不像自然科學中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那樣具有客觀性,易被不同思想政治素質的人接受。不同思想素質的人對於立德立身各有自己的看法,一些正確的觀點極易被先入爲主的不合理觀點所抵制。
現代教育心研究認爲,教育對象對強制性的要求持反對態度,他們只願意接受來自於自己心靈的觀點。這就要求教育者要做被教育者的朋友,設身處地地爲學生着想,讓學生明白教師的要求、標準也是他們自身發展應該努力達到的標準,這樣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由此觀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對學生進行成功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我國古代教育學著作《學記》中提到“親其師,信其道”。這種觀點已被無數的教學案例所驗證,筆者對此也有親身體會。筆者在一節政治課上曾勸說過一名上課看無聊讀物的學生,效果不佳。爲了收到較好的效果,筆者嘗試從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入手,將過去按時按點走進教室改變爲提前幾分鐘走進教室,利用這幾分鐘時間和學生閒聊,聊、,也聊作品,聊伊朗覈查,也聊未來就業。儘管這幾分鐘所談內容不是,但是拉近了師生的關係,使學生由接納政治教師轉變爲接納政治課,這使學生上課的學習態度都有所改觀。在筆者又一次與前面提到的那位學生親切交談後,那位學生愉快地接受了筆者的觀點,這一點可從以後的政治課上他再也沒有看課外讀物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