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預防醫學畢業生對教學質量評價的調查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1W

[摘要]目的:調查溫州醫科大學6屆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對教學質量評價情況,全面瞭解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進一步修訂教學培養計劃提供依據。方法:選取我校預防醫學專業2006屆、2008屆和2011-2014屆畢業生,透過發送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和麪對面座談的方式進行調查。結果:共收回有效問卷255份,佔6屆畢業生總數的64.4%。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學效果總體評價爲“很好和較好”的佔66.0%,認爲“一般”的佔31.6%,認爲“不好”的佔2.4%;對課程設定的合理性、教學進度安排和執行情況、教學建設和基本條件方面,評價爲“很好和較好”的比例分別爲54.9%、50.8%和60.4%。大多數學生建議適當減少公共基礎課,增加專業課程的學時和技能訓練。結論: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課程設定、教學進度安排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預防醫學畢業生對教學質量評價的調查研究論文

[關鍵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教學培養計劃;畢業生

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質量的價值核心,是高等教育質量的終極訴求[1]。學生評價不僅是教學質量內部監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關鍵環節[2]。預防醫學專業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合格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門人才,專業課教學是醫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生質量及其今後的發展。因此,爲了解我校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情況,總結教育教學工作的優點和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爲進一步修訂教學培養計劃提供依據,我們開展了畢業生對教學質量評價的調查研究,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採用整羣抽樣的方法,選取溫州醫科大學2006屆、2008屆和2011-2014屆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作爲調查對象。透過發放調查問卷和座談會方式進行調查。

1.2調查內容

參照美國學生評教的評價指標[3]設計本次調查問卷,問題形式包括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教師教學行爲的評價、對所設課程的評價、教師和學生互動評價、對整體教學效果評價以及學生對提高教學質量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等。

1.3統計學處理方法

調查資料經檢查覈對後,用EpiData3.0軟件雙份錄入,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採用卡方檢驗。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共回收有效問卷255份,佔6屆畢業生總數的64.4%(255/396)。其中2006、2008屆共56人,2011-2014屆爲199人。

2.2畢業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情況

學生對教學質量整體評價情況見表1。有66.0%的學生對專業教學效果總體評價爲“很好和較好”,有34.0%的學生認爲“一般和不好”。對本專業課程設定合理性評價爲“很好和較好”佔54.9%,但有12.3%的同學認爲不好。對教學進度安排、教學建設和教學條件認爲“很好和較好”的分別佔50.8%和60.4%。學生對本專業教師的師德師風、敬業精神評價最好,認爲“很好和較好”的佔96.9%。

2.3教學培養計劃調整前後的評價情況

我校從2006年開始進行了教學培養計劃大調整,目的是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因此,主要調整的方式是減少課程教學時數、增加選修課門數等。爲了比較教學培養計劃調整前後,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情況,我們進行了對比分析(見表2)。由表2可知,教學培養計劃調整後,學生對專業教學效果總體評價爲“很好和較好”的比例由42.8%提高到了7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學生對教學進度安排和課程進度執行情況評價爲“很好和較好”的比例也有提高。但是在課程設定的合理性、教學建設和基本條件方面調整前後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教學培養計劃仍需要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對其他教學質量相關指標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學生除了對教材的質量和內容、教師的師德師風和敬業精神方面調整前後沒有差別外,其他指標在教學培養計劃調整前後存在明顯差別。教學培養方案調整後,教師的課堂教學、師生交流、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多媒體運用方面學生認爲“很好和較好”的比例明顯提升。這些評價結果表明,預防醫學專業教學培養計劃和培養效果能夠達到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2.4學生希望減少或增加的課程

透過問卷調查和座談會訪談發現,絕大多數(佔70.0%)學生建議可以適當減少公共基礎課(如物理、化學、高等數學等)課程的教學時數,適當增加人文社科類課程(如溝通交流、公文寫作、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規等)的學習,提高學生在公共衛生實際工作中的組織管理、溝通交流的能力。另外,在回答“你認爲所學專業在哪些方面還須加強?”的問題時,有81.0%的學生回答需要增加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統計軟件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時數、增加“三大衛生”(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實踐操作學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發現,我校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對本專業教學質量評價總體較好。特別是2006年教學培養計劃調整後,學生對教學質量評價有了明顯提升,表明了調整後的教學培養計劃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獲得了學生普遍好評。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課程設定、教學進度安排等方面,學生認爲“一般和不好”的比例仍佔40.0%以上,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並進行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雖然近年來在省實驗室建設經費資助下,在省重點建設專業、省和市重點學科支援下,教學軟硬件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是由於從2008年開始預防醫學專業招生數由原來的60人增加到了93人,實驗室空間增加不足,所以大多數學生建議增加專業課實踐教學時數、增加動手操作機會。另外,學生建議增加溝通交流、公文寫作、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的學習,這與唐紅梅等[4]的調查結果相似,這也充分反映了新時期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工作者的新要求。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醫學已進入以健康爲中心的時代,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更加關注。21世紀國際上對公共衛生達成的共識是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維的,必須以生態健康模式纔能有效解決公共衛生問題[5]。

因此,這就要求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既要注重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要適當調整課程設定,加強交流溝通、行爲科學、政策與法律、全球衛生、社會人文等方面知識的傳授,培養順應醫學模式轉變、符合社會促進健康需要、適應未來公共衛生安全和發展的預防醫學專門人才。近年來,我校在人才引進、在職師資培養方面都給與了大力支援,使得預防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有了明顯成效。截至2014年年底,預防醫學專業教學團隊的博士比例達到了52.9%,其中海歸博士佔66.7%。隨着專業授課教師隊伍的壯大和整體水平的提高,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課堂教學效果、師生交流互動等方面都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這也充分說明了教師隊伍的建設在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中的重要性。

總之,透過對我校6屆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教學質量評價調查發現,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質量總體評價比較好,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比較明顯,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我們將根據學生評價的結果和建議,邀請知名高校的專家、用人單位(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帶教教師和學生共同研討培養方案,對預防醫學專業培養計劃做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另外,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授課教師團隊的整體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以保證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吳衛東,吳蕭言.教學質量:高等教育的質量的終極訴求[J].教育教學論壇,2015,(17):8-10.

[2]王軼,陳敏.美國普通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特點和啓示[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35-140.

[4]唐紅梅,王曉蕾,謝慶文,等.預防醫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現狀與調整需求調查[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