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1W

摘要: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研究論文

本文分析了當前影響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從保障會計實踐課程的課時量,構建多層次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會計實踐教學考覈制度建設,加強會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幾方面探究了提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對於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發展,對於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高職會計;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對策

高職會計專業教育要能夠立足社會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積極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專業的會計人才,高職院校要基於這種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會計教育改革,才能保障會計專業教育效果的不斷提升。會計專業理論性與技術性,實踐性都很強,會計專業教育必須要重視實踐教育環節,這樣,才能保障教育的效果,保障人才的有效培養。在會計實踐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研究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升會計實踐教學質量是目前高職院校急需要做好的工作。

一、當前影響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會計實踐教學課時量不足

會計課程的實踐性和技能型都很強,如果不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只開展理論教育,抽象的理論內容學生是很難有效理解和把握的。另外,忽視會計實踐教育也不利於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利於人才的有效培養。但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定中,很多學校都只重視會計理論教學,會計理論教學的課時的設定很多,理論課程設定能夠保障足夠的量。而會計實踐課程所設定的課時量明顯不足,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存在較爲嚴重的重視理論輕視實踐教育的現狀,這就導致會計實踐教學深度不足,廣度受到限制,導致會計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導致會計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很難有效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二)會計實踐教學職業崗位意識不強

在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一種較爲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職業崗位意識不強。這種職業崗位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會計實踐教學內容的職業性不突出。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與其他本科院校的實踐教育內容在設定方面存在較大的雷同情況,會計實踐教育內容的職業性不突出,這就制約了高職會計實踐教育的有效發展。第二,會計實踐教學不重視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高職會計實踐教育沒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組織教育內容,會計實踐教學不重視出納崗位、審計崗位和稅務會計崗位等方面內容的建設,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意思和能力的培養,內容設定落後,不利於學生未來成功就業和成功發展。

(三)會計實踐教學考覈制度不嚴密

要保障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必須要重視實踐考覈教育。但目前,在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中,存在着實踐教育考覈制度不嚴密的問題。在高職會計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環節,在會計手工實訓和電腦操作考覈環節,都存在着考覈不夠規範,不夠嚴密的情況。在相關會計實訓考覈中,由於組織不夠嚴密,有的學生在考覈過程中不能認真對待,會出現抄襲情況。有的學生透過抄襲手段得來的分數反而超過其他不抄襲的學生,這樣,就導致學生對考覈的公平性產生懷疑。另外,在考覈中,有的教師憑着主觀感覺,爲學生制定實訓成績,這也嚴重影響到考覈的公平公正性。由於會計實踐教學考覈制度不嚴密,在考覈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導致學生不能認真對待會計實踐教學考覈工作,學生參與考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對會計實訓教學也不夠重視。

二、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保障會計實踐課程的課時量

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內容較爲枯燥,並且理論知識較爲艱澀,學生理解起來有很大的難度。在會計專業教育中,只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學生的會計學習的積極性不強,會計綜合素養和應用能力很難得到提升,因此,高職會計專業教育要重視實踐教學。作爲學校必須要根據會計教育的實際情況,減少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課時,並能夠基於學生髮展的需要增加會計專業實踐課時,能夠保障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合適的比例。會計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最好能夠保持在1:1,這樣,學生才能保障在掌握理論知識的時候,能夠進行實踐操作,有效掌握理論知識,並能夠透過實踐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應用。需要注意是理論講解要秉承夠用爲度的原則,儘量要爲實踐教學騰出更多的時間,這樣,學生會計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得到提升,同時,學生會計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依據人才培養需要構建多層次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傳統的會計實踐教學還存在形式單一的情況,存在着教育內容與學生職業需要聯繫不夠緊密,職業崗位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能夠依據人才培養的需要構建多層次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這樣的教學體系,首先,需要對會計實踐教學形式進行創新。會計實踐教學要能夠積極創新教育方式,能夠建立諸如演示教學、案例教學、模擬實訓、校外實踐、社會調查等多種會計教育形式。器材,會計專業需要能夠基於學生需要圍繞基本技能訓練,專業單項技能訓練,綜合能力技能訓練,企業頂崗實習訓練等內容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透過這種構建,以豐富實踐教學方法和內容,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有效培養。再次,會計實踐教育要明確會計崗位工作職責,明確會計崗位內容,要能夠使學生對會計崗位有較爲全面的認識,要能夠突出會計基礎工作教學,透過會計基礎教育,提升學生會計操作的基本素養,保障學生會計行爲的規範性。最後,在教育中,教師要能夠針對會計崗位某一方面的需要,設定一些案例實踐教學活動。透過這種活動,使學生對某一個方面的會計技能有較爲深入的認識,並結合校內實訓,使學生應用相關會計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之間,能夠相互檢查,督促,共同努力,真正提升學生的會計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這樣,纔能有效培養高素養的會計專業人才。

(三)加強會計實踐考覈制度建設

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考覈制度的建設工作,這樣,才能真正保障實踐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參與考覈評價的積極性和會計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加強會計實踐考覈制度建設,要能夠積極進行考覈方式的改革,能夠採用過程加結果的考覈方式,這樣,才能保障實踐考覈工作的公平性,保障這項工作的完善發展。比如,在《基礎會計實訓》課程考覈中,可以設定50%的過程考覈比例,設定50%的結果考覈比例。在過程考覈中主要包括的考覈內容爲建賬、編制憑證、登記明細賬、登記總賬等等內容,這些專項會計技能考覈評價需要結合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相關技能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而結果考覈是需要教師將做賬的內容整理成爲相關題目,學生透過抽籤方式抽取題目。教師透過答辯的方式對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考覈,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具體的答辯情況,對學生進行考覈評價。透過這種方式創新會計考覈制度,可以保障考覈的公平公正性,保障透過考覈策略有效提升學生會計實踐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

(四)加強會計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

加強會計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是高職院校提升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彰顯職業教育辦學特色的重要選擇。學校要能夠撥出一定的資金,加大實訓教學創新建設,構建會計實訓必要的各種設備。要能夠基於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建立起高起點,高標準的`,適合會計教育發展需要的現代化的實訓基地。要能夠加大投入,進行現代化的實訓基地建設,滿足會計實訓教學的需要。具體而言,加大會計實踐基地建設工作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高職院校要建立現代化的會計模擬實訓室和實驗室。要根據會計實訓教學需要,建立手工模擬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並能夠爲實驗室配置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購買相關的財務教學軟件,爲學生提供會計模擬實踐學習的場所和基地,爲學生會計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外部條件。第二,高職院校要能夠與企業合作共同進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學校的力量是淡薄的,在校內會計實訓基地建設中,要保障基地建設的高標準,學校需要能夠與企業合作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學校提供會計實訓基地建設的場地,並對實訓基地進行有效的管理,而相關企業提供相應的設備、技術和技能人才,對實訓基地建設作出指導。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以企業爲主開展實訓活動,以提升學生會計實踐綜合能力。第三,高職院校要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學校透過與相關會計單位合作,以互利爲宗旨,進行合作,儘可能多地發展校外會計實訓基地,這種實訓基地建設要能夠爲企業提供服務。學校相關人才要能夠爲企業發展籌謀劃策,要能夠承擔起培養企業員工的使命,同時這種基地建設有要能夠爲學生進行校外實習提供有效的保障。

(五)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依靠一支教育觀念先進,個人品行端正,創新意識能力強,理論實踐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積極合作,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學校要能夠積極組織本校教師到企業中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提升其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積極引入企業優秀的會計專項人才,到學校任教或者是指導學校的會計教育工作。學校要透過與企業的合作,能夠有效培養雙師型人才。

作者:鄒莉 單位:江西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宋孟丘.關於會計實踐課程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2(13)

[2]潘宗玲.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商業會計,2014(16)

[3]董麗,王嘉發,朱兆林.大類招生背景下“基礎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