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教學質量評估中學生評教問題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8W

教學質量不僅是教師職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更是高校教育存在和壯大的根基,因此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就成爲高校的一項經常性重要工作。那麼,如何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有效評價呢?目前,普遍採用的教學質量評價通常是由學生評教、教師自評、同行評教和專家評教等四部分構成,其中的學生評教又是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最直接、最具有說服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高校教學質量評估中學生評教問題研究論文

1 學生評教的目的及意義

學生評教通常是由高校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在被評教師的任課班級中,採用不記名的調查方式,選取部分或全部學生,根據被評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其打分量化評定的一種教學質量評價方式。這種方式有別於教師自評、同行或專家評教,可以使高校教育主管部門更加快捷、直接、及時地獲取相關教師的教學質量資訊,從而依此作爲加強教學調控和管理的根據,併爲制定下一步得教學計劃、措施提供依據,爲高校的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1)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不僅是教學活動最直接的參與者,而且是教學活動最直接的作用者,因此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最有發言權。透過學生評教,可以使教師找到自身差距,並激勵教師找出努力方向,主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此,要特別注意,學生評教絕不是簡單、消極地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狀況做出鑑定,而是爲了幫助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從而達到優化整體師資隊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2)優化管理機制。教學質量不僅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而且也是考驗教學管理人員管理水平重要指標。學生評教不僅有利於建立學生與高校雙向要求的約定性制度,而且可以使高校教育主管部門快捷、直接、及時地獲取相關教師的教學質量資訊,全面、準確地掌握高校教學工作現狀,從而爲下一步的教學質量監控提供依據,同時,透過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有效評價,可以使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確立更加全面、更加符合自身實際的人才培育觀,形成適合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3)轉變教育觀念。學生作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每個環節,對教師的教學效果有切身的感受,因此對每位教師的教學質量最有發言權。透過學生評教,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能夠使學生以主人翁的精神認真對待評教活動,使高校更加重視教學對象的需要,牢固樹立“教爲主導,學位主體”的教育觀念,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2 學生評教的特點

學生作爲教學活動的兩大主體之一,不僅人數衆多,而且自始至終是課程教學活動的對象和受體,因此其評教與教師自評、同行評教和專家評教等相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全面性。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最直接的參與者,同時也是最直接的作用者。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都將在學生能力素質的強弱上體現出來,教師的教學質量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就強,反之,就較弱。因此,學生評教同其他評教方式相比,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全面性。學生評教既可以針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等方面,也可以針對教師的授課效果、教學組織形式,甚至還可以針對教師的教姿教態、師德師風等進行評價。

(2)客觀性。教師自評、同行評教和專家評教不可否認存在很大的主觀因素,教師自評個人因素最重,同行評教次之,專家評教相對較輕,但是由於一個高校的教學專家的數量通常有限,哪怕是一個專家的情感因素、個人喜好就可能改變整個評教結果。相比而言,師生之間的利益衝突較少,因而學生評教客觀性最強,但是不可否認某些學生存在個人的情感因素,可是由於參與評教的學生數量都是很大的,所以這部分學生對評教結果的影響相對而言較小。

(3)平等性。我們的教育,從來都是把學生放在單純的知識接受者的位置來看待,很少顧及教學對象的感受。而學生評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教爲主導,學爲主體”教學理念,從制度上能夠保證師生之間人格平等,給予學生民主監督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單純的被動的接受者,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達成教師的教學目的,最終促使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 學生評教存在的弊端

當前,採用學生評教的方式來考覈教師的授課質量,已經在許多高校普遍開展起來。但是由於在教學質量評估中,教師與學生所處的位置不同,特別是大部分學生身上明顯存在身心不成熟,學科專業知識不足,對教學行爲缺乏科學的認識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將評價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認識難免片面,有時會發生偏差。同時,部分管理者的認識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評教的結果。

(1)目的缺乏認識。由於身心、知識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學生對學生評教沒有正確的認識,看不到評教對自己學習的幫助,不能充分理解學生評教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身的一項權利,缺乏評教動力和參與的興趣,從而導致對學生評教敷衍了事,對各種量表調查胡亂填寫,而且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某些厭學的學生,會藉此將對高校的不滿發泄到教師頭上,故意打低分;或某些學生爲討好教師就不負責任地全部打高分;或某些學生將教師的外表等與教學無關的因素和教師的教學質量聯繫起來;或某些學生看問題過於片面,不能以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教師的教學等因素,都會導致評價結果不能真實、準確、客觀地反映教師實際的教學質量。

(-2)體系缺乏優化。部分高校學生評教的內容設定過分關注於教師的教姿教態、語言表達、上課態度、教案准備、課件製作等指標,或者是一些艱澀難懂甚至讓很多教師都不甚理解的教育理念,而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的指標關注較少。在對評教結果的量化上,則主要以定量分析爲主,缺乏定性分析,如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同時,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不同,教師採取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那麼,我們學生評教的標準也應該不同,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評價標準往往是相同的,甚至還存在多年沒有變化的現象,缺乏科學性。

(3)利用缺乏規範。由於部分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對學生評教認識的.偏差,就會造成對教師評教結果的利用上缺乏規範。比如,有的高校過分關注學生評教的成績,並依此來作爲對教師綜合考評,甚至是去留的重要依據,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有些對學生嚴格要求的教師在學生評教時得分不高,甚至會造成部分教師爲了獲得學生的好評,去違心地“討好”學生,以期獲得理想的評教結果。相反,有的高校則認爲學生評教只不過是形式主義,缺乏科學性依據,是對教師的不信任,甚至是侮辱,對於評教結果棄之不用,其結果則只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生評教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衣,嚴重挫傷學生評教的積極性。

4 改進和完善學生評教的對策措施

學生是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最好見證人,最有發言權,同時還是教學質量提高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只有參評學生能以嚴肅認真、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參與學生評教,教師教學質量評估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教師的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高校的人才培養才能不斷髮展壯大。但是,鑑於目前學生評教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無疑使評價結果的公正性、真實性和合理性大打折扣,其負面作用非常突出。因此,改進和完善學生評教工作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加強思想教育。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因此,我們建議在學生評教活動開展前,必須加強對學生評教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一方面使學生明白評教的目的、作用和意義,達到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其能夠端正態度,擺正心態,認識到學生評教既是對教師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從而積極配合評教工作,客觀公正地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另一方面使教師認識到,學生評教是對自己的鞭策和鼓舞,而不是打擊和報復,從而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學生評教。

(2)優化評教體系。只有正確的評價體系,才能評出正確的結果。學生評教體系科學,才能評出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客觀性;學生評教體系不科學,其結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建議各高校、各專業、各層次應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學科專業特點、學生實際等資訊,遵循教育認知規律,踐行發展變化觀念,採取靈活機動方法,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內容,完善評價標準。唯有此,才能達到賞優罰劣、良性互動教學質量評估目的。

(3)建立反饋機制。獲取資訊僅僅是手段,利用資訊纔是最終目的。獲取學生評教的教師教學質量資訊,不是學生評教的最終結果,如何利用這些資訊纔是學生評教的最終目的。因此,學生評教結果對師生的及時反饋就顯得尤爲重要。對教師而言,透過對其反饋評教結果,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授課能力、知識結構、教師素養等資訊,自己可以針對性地固強補弱,高校也可以依此對其進行鍼對性的指導和督促,有助於自我提高。對學生而言,他們希望透過整體的評價結果來驗證自己對教師的評價是否客觀,希望看到自己的參與給教學帶來的變化,從激發他們今後參與學生評教的激情和動力。因此,只有及時、科學的反饋機制才能確保學生評教工作最終目的的實現。

總之,學生評教並非洪水猛獸,反而是學生作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評教工作對於教學的持續改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我們透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和總結,採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進一步改進、完善和發展學生評教,從而達到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熊敏娟.對教師課堂授課質量評價系統的探討[J].教學與管理,2004(6):26-27.

.計算機時代,200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