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新形勢下的道德教育

學問君 人氣:1.66W


  論文摘要:新形勢下的道德教育應隨着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賦予其新的內涵。學校道德教育要設裏分層次的道德教育目標。道德的核心是公平,道德教育必須體現社會主義的公正、平等的道德原則。在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建設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基本道德規範體系。

試論新形勢下的道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道德教育 目標層次 公正平等 市場經濟 道德規範

每一個時代都具有不同於其他時代的鮮明特徵,不同的時代有着與這個時代相適應的道德規範和道德準則,因而新形勢下的道德教育也應隨着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賦予其新的內涵。如果仍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則難以實現其培養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時代建設者的重大使命。

一、設裏分層次的道德目標

學校道德教育要設定分層次的道德教育目標,在低層次目標的基礎上向高層次目標過渡。
  首先,學校道德教育要優化德育內容系列,注意德育目標的整體性、內容的系統性。爲此,我們要加強基礎文明建設,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突出主導性內容,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以理想性內容爲導向,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其次,實現目標應該有層次、循序漸進。因此,必須將道德教育的整體目標與不同層次的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徵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分學段、分步驟地對道德教育的目標作出科學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如,在初中階段應主要向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基礎道德教育,社會主義傳統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規範學習和道德規範的養成教育;隨着學生認知能力的逐步發展,對進人高中階段學習的學生向他們進行社會理想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道德品質、道德人格、道德情懷的理性教育。
  針對同一學段中道德教育目標的選擇也應該因學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覺悟的差異而有不同層次的`區分,要本着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和不同方法的教育,以達到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二、重新認識道德的核心內涵

在以往的道德理論和實踐中,我們把“利他”、“奉獻”、“自我犧牲”等視爲道德的核心,而且往往是無條件地和沒有限制地視之爲核心。不講前提地要求先人後己,這常使人感到一個有道德的人似乎就是自己吃虧,感到個人利益總是和他人、社會利益相對立。這種道德標準缺乏對個人合理利益的尊重,因而缺乏公平、公正的內容,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以往的道德教育中不敢、不願承認利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不承認道德的核心是公平,把利他奉獻和自我犧牲標榜爲道德的實質。這種對道德核心的曲解是我國德育工作長期處於困境的真正原因。
  我國著名學者茅於軾先生在《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一書中從經濟的角度對道德問題進行了重新思考,認爲道德的核心是利益平等。他認爲這種平等關係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們在經濟利益上的對等關係;二是人們在基本權利上的對等關係;三是在經濟利益和各項基本權利面前人人機會均等。茅先生的觀點對於思考道德和道德教育極具啓發性,在社會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人們對道德的理解越來越務實,越來越尊重人的價值和個人的合理利益。道德的核心是公平,公平是調節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最基本的準則,主張利益和權利的機會人人均等,利益分配應合理。在竭力追求平等、公正的現代社會,更應該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建立起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社會機制,體現社會主義的公正、平等的道德原則。
  因此,道德教育必須和個人的合理需要及利益相聯繫,要使人明白,道德不是吃虧、奉獻,而是以合理的手段達到合理利己的目的,即透過利他而利己。一個人如果想要獲得自己正當的個人利益,唯一可靠而長久的途徑只能是爲他人和社會做貢獻、謀利益,這纔是公平的心態和明智的行爲。道德要尊重和維護個人利益,貼近大衆和平民,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貼近大衆道德。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同時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