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略談音樂理論文獻的意義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4W

摘要:音樂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外化表現,是表現社會現象、人文環境與人物情感的媒介。理論文獻是音樂創作、音樂學研究、音樂表演等音樂領域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是史料分析與研究、音樂作品表現的載體。對音樂理論文獻的關注,不論是在實踐環節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無疑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略談音樂理論文獻的意義論文

關鍵詞:音樂文獻 音樂創作 音樂表演

音樂是透過有組織的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理論是將構成其諸要素的各種認識加以論證組織匯出的原理。文獻一詞,在藝術類學科中指的是一切能記載知識和資訊的物體。在《文獻著求總則》中對“文獻”作了嚴格的定義,即:“文獻是記求有知識的一切載體。”“音樂文獻”則是指記錄有音樂知識資訊的一切載體,包括金石、圖書、報紙、錄音帶、光盤等都可稱爲文獻,它是各類資源的歸納、整合與再利用的物化體。所謂音樂理論文獻,是一切記錄有音樂知識資訊的載體,它是音樂藝術歷史、音樂理論研究成果和各種音樂作品轉換成相應的資訊符號後,透過一定的技術手段記錄在紙張、塑料等載體材料上的各種物化知識的集合;以某一音樂事件爲研究對象,透過對音樂文獻的整合,旨在揭示這一音樂事項形態變化、社會流傳和整理利用的特殊規律,併爲開展音樂文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這也是目前音樂文獻學建設的目標和宗旨。它在普通文獻研究方法的基礎之上,結合音樂文獻的特點而有所側重和發展。關注音樂理論文獻的目的,除了豐富文獻整合的內容外,最關鍵的在於爲音樂藝術教育、學術研究、作品創作和演唱演奏實踐提供完整、切題、及時的文獻資訊服務。一般來說,音樂理論文獻的研究,會給從事音樂創作、音樂學研究、演奏演唱專業等多方面人員提供更直接的幫助,其意義亦可彰顯在這幾個方面。

一、音樂理論文獻對音樂創作的重要意義

音樂作品原本就是作曲、理論、表演等各專業的重要研究對象和再創造的依據。對於搞作曲和作曲技術理論研究的人來講,完善的理論資料是從事創作工作的基礎。古往今來,衆多音樂大師的寫作技巧,很多就來源於對文獻的學習,早到巴赫、海頓、莫扎特,近至科普蘭、欣德米特,無不如此。

首先,對技術理論的學習已不再僅停留在單一的教條模式和機械式的理解水準上,而是將這些技術手法放在整個作曲技術理論發展的長河中,用變化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它,從單純的模仿到融合改編到再創造。這種全方位的學習,對實際創作必定大有好處。其次,對某些作曲家技術手法的研究,能從更廣闊的背景中去尋其源,能將作曲家某一時期的作品風格放在其時代風格發展變化的`進程中去研究,這無疑加強了對這一時期作曲技術手法研究的深度,有助於較完整地瞭解該作曲家的音樂風格,對音樂創作益處良多。

二、音樂理論文獻對音樂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音樂學研究是一項嚴肅的學術工作,音樂理論文獻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實際上已形成了音樂學研究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學術資源”。重視學術性是音樂學家的責任,體現學術性則是音樂學研究的“追求”。爲了不斷提高我們的音樂學研究水平,在強調學術規範的同時,重視資料工作,關注音樂文獻的“學術意涵”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任何學術研究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對已有學術成果的闡釋、補充、完善或修正。即使是富於“獨創性”的研究,也離不開已有學術成果這一展開研究的“上下文”。在這一方面,音樂學研究沒有任何例外。作爲音樂學術研究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瞭解、梳理和運用音樂文獻對音樂學研究的進行及最終學術成果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當確定了某一音樂學研究的專題之後,需要馬上開始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收集、整理相關的研究資料,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正是接觸音樂理論文獻並梳理、整合從中得到的知識與資訊。

在廣泛閱讀與研究專題相關的各類音樂文獻基礎上,對具有較高“學術含量”的音樂文獻給予特別的關注。一般來講,“學術含量”較高的文獻所討論的問題都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其內容無論是史料的系統梳理或考證、作品的詳盡分析或風格的歷史探究,還是藝術觀念的闡釋或理論體系的構建,體現的都是某種思想的陳述、知識的展示或意義的設釋。廣泛瞭解各類文獻也是積累資料和開展音樂學研究的基礎,重點關注文獻中的“學術意涵”是利用資料提升研究層次的關鍵。因此可以說,如何理解各類文獻的特徵、作用與把握文獻的學術價值決定了以後研究工作的水平。從這個做學問的角度講,音樂學研究與其他人文學科的研究並無二致,亦需要大量的文獻作爲參考依據。同時,透過對大量理論文獻的收集、整理、閱讀,可以對所要研究內容的發展歷史、研究角度和近期狀況有個更全面的瞭解。從他人的研究成果中,亦能夠發現其研究脈絡和研究思想,指引該專題方向的深人,對音樂學學科研究工作具有極爲重要的幫助和意義。 三、音樂理論文獻對演奏、演唱等表演的重要意義

音樂作爲一種聲音的藝術,以極其特殊的藝術形式存在,它需要透過再次演繹使其呈現出來。作爲記錄音樂藝術形象的樂譜和音響資料可謂獨具特色,被喻爲特色音樂文獻。

樂譜是記錄和儲存音樂作品的基本文獻形式,是將音樂形象用記譜法記錄下來形成的一類音樂文獻。由於樂譜上的音樂符號是對作曲家音樂能量的“脫水儲存”,能否生動而準確地挖掘出作品中所蘊藏的音樂內涵,就成爲表演藝術家與平庸的“藝術匠人”之間的試金石。作品音樂內涵的體驗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之事。然而,透過理論文獻研究能夠爲演奏者進行音樂內涵的體驗指出一條正確的途徑,由此展開的研究作曲家創作思想、分析作品風格、診釋音樂作品方面的劃時代性貢獻等圍繞樂譜文獻的一系列工作均需受到重視。例如我國古代的樂曲(如古琴、古箏曲等),由於歷代口傳心授和文字譜(如工尺譜)記譜法的侷限性,在流傳中產生了不同演奏家不同的釋譜;同一樂曲經不同釋譜,作品的風格很可能迥然不同,從而形成不同流派的不同版本。同樣,樂譜作爲音樂的主要流傳方式,不同時期的樂譜版本,反映了音樂的流變歷程。僅從內容上看,音樂家將音樂史上現有的各種樂譜版本分爲“學術版本”、“評論版本”、“實用版本”和“演奏版本”四大類。而中外的樂譜文獻,由於記譜法的不同,開本大小、記錄方式的區別,以及出版地區、出版時間、版次、紙墨等的不同,形成了樂譜文獻的不同版本形式。版本的選擇利用對於音樂教學、研究、演奏等領域非常重要。例如,研究、教學或演奏肖邦音樂,不能不涉及不同版本的肖邦作品,而與其他作曲家相比,肖邦作品的版本是最多的。

當然,理論文獻的研究工作絕不是簡單地侷限在樂譜上的研究。比如,在對美國作曲家科普蘭的作品進行研究時,將科普蘭的作品風格放在整個美國作曲家諸多音樂風格的背景中,又將着重研究科普蘭第三個時期的音樂風格放在他全部四個時期的音樂風格背景中,透過這樣的研究,可清楚地看到科普蘭的作品在美國嚴肅音樂中的地位和與他人作品相互之間的影響,以及科普蘭音樂風格的演繹發展。這樣用發展的眼光分析這些,可以較全面地看清科普蘭音樂風格演變發展的全貌和科普蘭創作的第三個時期的音樂風格特徵、技術手法特點,以及它與前面時期創作風格的異同,等等。同時,還理清了作品之間的繼承、發展關係。這對演奏實踐、診釋作品,具有明確的指引作用。

不論從哪個角度開展研究工作,我們都應堅持以音樂文獻爲邏輯基點,透過對音樂文獻活動(即音樂文獻的生產、傳播、整理、典藏、揭示、評價和利用全過程)的研究,勾勒出這一領域的理論框架,進而高度抽象和概括出帶規律性的理論與方法,以求真實、客觀地反映該音樂事項的普遍規律和未來趨勢,從而不僅現實,而且有預見性地指導音樂理論文獻的研究工作,促進實踐性環節的開展與創新。同時,這也有助於人們全面、清晰、準確地認識音樂文獻學的學科性質、研究內容,它在整個科學體系中的地位,以及它與各相關學科的關係,等等,克服研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片面性和隨意性。另外,對已有的文獻框架,還能發現理論、方法和研究內容上的欠缺,以進一步完善之。總之,透過音樂理論文獻的學習和對音樂理論文獻的深人研究,除了能豐富視野外,最關鍵的,還在於能向音樂作品創作,音樂學術研究和演唱、演奏表演等提供完整、切題、及時的文獻資訊服務。綜其各方面,音樂理論文獻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