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文學社團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

學問君 人氣:2.86W

摘 要:隨着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怎樣更好地使語文教學與學生素養共同發展,是當前需要探索的新課題。文學社團活動因其獨有的特色與魅力,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文學社團是一個連接課內課外的平臺,透過對它的合理利用,能夠彌補學生課堂學習的不足,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幫助。

論文學社團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素養;文學社團;作用

2001年7月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改革的目標和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理念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語文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基本性質特點的具體體現。語文素養不同於過去我們說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貴在實踐,重在養成,它是以語文知識爲基礎,以語文能力爲核心,融合了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審美情趣、文化品位、學習方法等方面而形成的一種素養。

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僅靠語文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認識有一種偏差,即認爲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要靠源源不斷地灌輸語文知識,要靠教學大綱指導下的語文訓練,而忽視了語文母語教學的實踐性特點。事實上,語文作爲一門人文學科,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語文教學只有同生活相聯繫,才能適應語文的特點。而語文實踐最好的途徑就是文學社團活動。文學社團活動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教育家,早已經認識到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求知者只有在“好之”“樂之”的前提下才能夠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可見,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引導者。

可是,在如今的語文課堂上,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課堂上爭先恐後回答問題的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被動應付,甚至是無動於衷。究其原因,是受長久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課本上有不少優秀的範文,不但能使學生從中吸收到文學的養分,而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優秀教材,可是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語文課堂上教學過程的高度程式化讓學生對學習語文毫無興趣可言。教師教授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的內容,都是以考試爲出發點和歸宿。在這樣的教育下,語文課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課堂變得枯燥而乏味。這種只注重知識點傳授,不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積澱的教學方法是學生厭學語文的主要原因。而文學社團獨有的魅力,恰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個缺陷,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文學社團活動不同於普通的課堂教學,它是語文課堂學習的拓展和補充。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時間、空間等原因的限制,學生很難發揮其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也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興趣點。但是學生在文學社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參加各種活動,比如演講比賽、辯論會、詩歌朗誦會、作文比賽等競賽活動。還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到旅遊景點、企業或者革命老區去實地參觀、考察,既能給採訪、新聞、調查報告等的寫作積累素材,同時也能解放身心,培養興趣,擴展思維,提升綜合素養,這是學生在學習教材時達不到的。可以說,文學社團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課內外有機融合到一起,更好地激發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豐富文學知識,開闊閱讀視野

文學社團作爲課堂的補充和拓展,豐富了學生的文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語文課堂的容量也畢竟太小。僅僅靠課堂內傳授的知識,對於語文學習而言是遠遠不夠的。隨着社會的發展,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我們應將目光投向豐富的課外學習,透過閱讀課外讀物,才能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在課後去主動探索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更多的知識,他們普遍抱着這麼一個思想,就是隻掌握書本知識就夠了。而文學社團的建立恰好彌補了課堂學習的不足,爲學生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在文學社團的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和引領,多數活動的開展全靠學生自己主動、獨立地完成,這必定會督促學生自己動手查閱資料,閱讀一些文學作品、報紙雜誌等。這些書籍凝聚了人類幾千年的知識和智慧,學生透過閱讀就可以感受不同的世界和文化,從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文學社團活動是學生因其自身的興趣愛好而自發組織的,在這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相互交流所學知識及各自的觀點。這種寬鬆、自由的交流方式,常常能激發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鍛鍊和展示才能的機會,學生既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又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更錘鍊了思維能力。

由此看來,文學社團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而且其內容涉獵廣泛,對學生語文知識量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做了全新的定位,明確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方面的教學。文學社團活動的開展卻能彌補這一不足。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透過閱讀書籍,學生不僅能增長知識,同時也能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正處於身心發展不穩定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完整地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些也是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透過課本能教授給學生的。應試教育的長期推行和升學競爭的不斷加劇,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他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上,因此部分學生在情感和道德方面出現了缺失並且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不良事件。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和家長也是束手無策,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增加閱歷,培養高尚的道德觀和明辨的是非觀,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人生道路上的問題並能妥善處理。

學生在文學社團的活動中,會接觸大量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而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情感的喚醒與感化作用。例如餘華的長篇小說《活着》,作者重點着墨於主人公的生存態度與生活模式,用一種淒涼、悲壯的手筆去敘述,寫盡了主人公福貴的風雨苦難。學生透過閱讀此類書籍,會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白應該用淡泊的人生態度去看待得失、克服困難。文學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社會閱歷、人生體驗的縮影,這些正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在讀書的過程中,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滲入學生的靈魂深處,學生自然會對作品中美好的情感及品性持積極的肯定態度,這樣他們也就能對生命和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態度,培養起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樹立起高尚的人格。

總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單純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文學社團作爲語文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了其文學知識,開闊了其閱讀視野,而且活躍了學生的身心,陶冶了其情操,鑄造了其人格。相信文學社團會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塗勝榮.構建中學校園文化之我見[J].甘肅教育,2006(7).

[2]彭小明.語文素養論[J].蘭州學刊,2004(6).

[3]張宏斌.中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4]曹林祥.開展文學社團活動應處理好幾個關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2).

[5]姚雪琴.文學社團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J].湖南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