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會整體鑑賞提高文學素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7.36K

摘要:無論是抒情文章、紀實文章,還是敘事文章,品讀其中的閃光語句會幫助學生更好品味作品,豐富文學素養,提高對作品的鑑賞能力和鑑賞水平。要整體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整體鑑知文章的框架結構,領會感悟作品的閃光語句。

學會整體鑑賞提高文學素養論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整體鑑賞;審美能力;文學素養

隨着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語文課程程標準對中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要求越來越高,總體上是要更新陳舊的以教爲主的課堂結構,打破滿堂灌加滿堂問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爲主的人文主義觀念,完成對人才從應試型到素質型方向的轉變。爲此,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好輔導員的角色,教會學生對課文特別是對文學作品從整體來感知鑑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

一、整體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

文章主題凝聚着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是涉足一篇作品完成對它鑑賞的開始和中心。能否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關鍵在於是否吃準了作者在文章裏所融入的思想感情。一般來說,一篇文章裏作者讚揚什麼,批評什麼,應該是有跡可循,有形可感的。把握了文章的感情等於把握了文章的靈魂,就很容易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解剖和品讀。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的是“父愛”這個主題,反映的是“淡淡的哀愁”這個感情。把握了作者的這個感情,就不難理解作者的字裏行間簡潔樸素的敘述。家境頹敗,祖母病逝,本來就傷心的“我”“簌簌流下眼淚”,“父親”卻一句近乎輕描淡寫的話:“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是不善表達的“父親”堅強內心的體現,“父親”對兒子———“我”的希望就在那一句淡淡的“天無絕人之路”上。車站送別,“父親”硬撐着“肥胖的身子”“蹣跚地走到鐵道邊”“穿過鐵道,爬上那邊的月臺”買“幾個橘子去”,深摯的父愛在樸實的敘述中更好地得到表現。而作者“淡淡的哀愁”從“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了下來”“我的眼淚又來了”這兩句淡淡的話語中顯露出來。正是因爲在品讀這篇課文時抓住了作者“淡淡的哀愁”這一感情,文中對父親的言語、行動,以及外貌才發出令人震撼的力量,成爲欣賞父愛不可或缺的名篇之一。

二、整體鑑知文章的框架結構

鑑賞文章,要注意把握情節、佈局的整體性,把它看成一個構成統一、完美的.主體,力求做到不肢解、不分離。要達到這個鑑賞能力,必定要了解文章特別是散文中“形散神聚”的筆法特點。所以,欣賞作品時,要留心情節結構的重要性。如品讀楊朔的《荔枝蜜》時,讀者不免爲其中清新優美的文筆、真摯豐富的感情所着迷。在這之中,有些讀者也難免對文中兩處“閒筆”不解:一處是作者到從化溫泉小住的情景,一處是參觀“養蜂大廈”。也許有人會想:這兩處對文章的內容和主題的闡發有沒有必要?如果少了這兩處,文章是不是會更簡潔?要對這兩處“閒筆”有很好的瞭解,必須在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理清全文的框架結構。原來,文章是按“我”對蜜蜂不太喜歡———(感情隔膜)———瞭解(感情轉變)———喜歡(感情投入)———夢見變成蜜蜂(感情融化)這樣一個感情框架聯結起來的,從感情的隔膜到感情的轉變,投入到完全融化,其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有了這個想象的樞紐,順着這條線索去尋找,就不難發現,原來這感情的逆轉關鍵的結就在於這兩處“閒筆”上:從化小住,看到迷人的景色,聯想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而有趕不上吃鮮荔枝的遺憾,於是,鮮美甜香的好蜜讓“一向不大喜歡蜜蜂”的作者“不覺動了情”;參觀“養蜂大廈”,瞭解到蜜蜂的壽命和貢獻,使作者感情“不禁一顫”,從小時“叫蜜蜂蜇了一下”而“總不怎麼舒服”的心裏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和讚譽。到此,這兩處“閒筆”不但不是可有可無,反而是感情框架結構上的樞紐站。

三、領會感悟作品的閃光語句

作者的才氣往往體現在對語言文學的駕馭能力上,鑑賞作品少不了對文章充滿魅力的閃光語句的欣賞,它是作者的藝術創造,有十分獨到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綜合起來,這些語句常常是文章中關鍵的描寫句、議論句和抒情句,它們在文章中起到烘托、點睛、深化、昇華的作用。一篇成功的文章一般都有值得流傳的名句、哲理句,是讀者賞析作品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如魯迅的《社戲》中的“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光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這裏的景物描寫,從嗅覺、視覺、聽覺等角度寫出了一派江南水鄉的迷人景象,烘托出一種興奮美好之情,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讓人扼腕讚歎;又如他的《故鄉》中這一句“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充滿哲理的議論,道出了奮鬥雖然艱難,但只有奮鬥纔有出路的人生哲理,不能不使讀者掩面深思。

四、結束語

鑑賞作品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寫作特點、表達方式等。不論是何種途徑,提高鑑賞水平,培養文學素養始終是目的。要教會學生用人文主義的觀念去感悟課文,使之向要“有一肚子名篇佳作”“寫一手流利的文章”的方向發展,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瑜.中國現代文學教學與中學語文接軌問題初探[J].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1(06).

[2]高峯.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師應着力提高文學素養[J].新課程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