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數學課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問君 人氣:2.56W

論文關鍵詞:滲透;課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論文摘要:中學數學教育,特別是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數學教育,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在我國青少年大都在學校接受學科教育,學科教育不僅具有知識性,而且具有教育性。無論是教給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或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科教學都可以進行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學數學教育,特別是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數學教育,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一、在備課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點,備普通的教學環節,更要圍繞學生,圍繞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效果,而不能只考
  慮教師應該怎樣做,學生應該怎樣學,把學生看成配角。同時要以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反應,學生需要什麼爲中心來設計教案,聯繫學生現在的水平和學習能力,挖掘出各種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切入點。實現這一點,就等於爲“心理健康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打下了堅實可行的基礎。那麼如何挖掘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是蘊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關。因此,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帶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認真研讀教材,並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出現的心理問題,便可從數學教學中挖掘出有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如我們在教《工作總量、時間和效率的關係》時,可聯繫學生中出現的懶惰問題,可選用學生自己每天做作業的總量、時間、效率的計算實例,可加入對不同人一天工作總量、時間、效率的計算,從而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改變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透過課堂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目標的`主要途徑。
  
  在數學課堂上,每一步教學環節的擬訂和實施都要適應學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軌跡進行教學,這樣恰恰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受到訓練,原有的心理認知水平也得到提高,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效果。
  (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數學教材蘊涵着豐富的數學史的材料,這些數學史不僅可以讓學生樹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激發學生心理向積極健康的方向澎湃前進。
  (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種可貴的心理狀態,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讓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達到最佳狀態。但學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着差異,這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和其它各種活動中。如:分層設計練習,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在練習設計中,根據每個學生思維的不同水平和跳躍能力,可設計不同程度的作業要求,儘量使各層次的學生能解答其中的某些問題。
  (三)鍛鍊學生的毅力。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會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挫折,在挫折中會自動調節情緒,克服困難,頑強拼搏,而這種克服困難的表現和毅力,又進一步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心理素質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驚惶失措,變得消極悲觀、自卑怯懦,阻礙前進的信心和動力,並對心理的發展形成消極的影響。
  (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一個理想的課堂裏,所有的學生都應能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爲趣味和快樂而競爭,自主地進行獨立學習。在競爭與合作共存的學習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共同增長。當然,在這裏必須強調合作的主導地位才能保證競爭的良性發展。
  
  三、在課後輔導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設計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如在講述“充要條件”時,可設計如下問題:學習成績好是考入重點大學的什麼條件。透過這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明白健康心理在實現理想中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在平時學習中自覺地摒棄不良心理。
  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是從條件到結論的邏輯推理過程。條件和結論的關係是一種因果關係,特別是在分析法證明中,要求學生思考一個結果的產生是由於它擁有了哪些條件。所以,我認爲透過數學問題的解決可以教育學生正確歸因自己的考試結果,學會冷靜、客觀地分析考試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激發學生更加努力的勇氣。
  
  四、在教學評價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許多厭學、逃學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學習、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評與指責,甚至是諷刺和挖苦,出現了嚴重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注意的教育的平等與公平,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指導和訓練,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五、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心理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利用教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對教學工作極端負責任,深入鑽研教材教法,講課的時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會獲取全體學生在心理上的認可和配合,促使學生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句讚揚的話,都會使學生情緒振奮,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教師上課時精神抖擻、聲音洪亮,帶着極大的教學熱情去感染學生,將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他們的學習心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髮言,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其學會悅納自我,從而增強自信。對於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去感染和打動他們,選擇難度適當的問題讓他們解決,要善於挖掘他們的優點,適時加以表揚,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讓他們伴隨着快樂的情感體驗來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六、成功的喜悅也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教育意義,在數學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數學研究性學習符合美國當代心理學家馬斯洛的“成長動機說”理論。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對於學生具有創造性的見解,哪怕只是一小點,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性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應變能力,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發展個性。另外,教育學生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注意說話的技巧,對別人作出批評時,要對事不對人。透過教育,使學生構建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數學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教育契機,只要我們能善加利用,適時的給予啓發與引導,學生的心理素質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馮利.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 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3] (英)簡•奧格登.健康心理學(第3版)[M].嚴建要,陳傳鋒,金一波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初中數學課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