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美術課學生藝術實踐時如何滲透傳統文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4W

導語:古人告訴我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以下是小編整理美術課學生藝術實踐時如何滲透傳統文化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美術課學生藝術實踐時如何滲透傳統文化論文

要想讓傳統文化植根於學生的心中,教師就得從教學的多方面下功夫。美術課學生的藝術實踐要佔用將近半節課的時間,如何將傳統文化與學生的藝術創作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引發了我的探究慾望。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認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一、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教學內容,可以採用順水推舟的教學策略

美術教學中的一少部分內容本身就是傳統文化,如國畫、剪紙等相關知識的學習有助於學生對祖國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實踐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技法外,還要順水推舟,引導學生將自己創作的內容與古詩句相結合,體現國畫書畫一體的藝術特色,使作品錦上添花。在教學人美術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山水畫》一課時,我讓學生吟誦有關描寫山水的古詩句,創作時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詩人筆下的山水特色,完成作品後再讓學生題寫相應的詩句。這樣學生在實踐中既鞏固了對於傳統文化的積累,又鍛鍊了繪畫的技能。

二、與傳統文化無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的策略則是多樣化的

由於美術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貼近學生現代生活的,要想在學生實踐時滲透傳統文化實屬不易。因此在教學中我就要苦思冥想解決這一問題。幾經努力,我覺得自己採用的教學策略歸納起來包括:見縫插針、觸類旁通、人盡其才。

美術課畢竟不同於語文課,有些授課內容制約了傳統文化的滲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夠大膽嘗試,見縫插針,使學生與傳統文m收集整理化的接觸變得愈加密切,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習慣,自覺地應用傳統文化,受其影響,甚至不能自拔。如《精細的描寫》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中的一課,要求學生以線描的形式精細地表現物象。古詩配畫不是不可以,範圍較小,學生容易受約束,影響他們創作的熱情。教學中我突然靈機一動,可以要求學生用成語擬題或者加上適宜的古詩句,這不是一舉兩得嗎?一方面學生有效地鞏固了傳統文化,對其有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他們書寫時可以設計變化多端的字型,充分挖掘了他們的藝術才華。於是學生欣賞作品時,我就讓他們嘗試用成語概括自己的感受,這樣纔能有助於學生用成語添加題目時能夠得心應手。當然有個別學生完成作品後還是苦於不知道用哪個成語命題比較好,於是我根據他們作畫的內容進行引導啓發,他們很快就茅塞頓開。

傳統文化的內容是異彩紛呈的。學生在爲自己的作品題字時往往要花費一番心思,才能選擇適宜的傳統文化,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對於平時傳統文化積累得多的學生這不成問題,但是有的學生完成創作後根本不知道可以題什麼成語。如《植物寫生》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八冊中的內容,學生藝術實踐時,我要求學生完成作品後題上成語。有的學生沒有理解我的意圖,題的是自己的話。有的學生積累的傳統文化太少又想不出適合的用語,只能把別人的照抄一遍。如果課前我準備一些描寫植物的成語,提前板書在黑板上,課上就可以供學生參考,使他們能夠觸類旁通,想到更多此類的成語,這樣題字時他們也不用犯愁了,既節省了題字的時間,又保證了作品的質量。利用爲作品題字這種形式可以鞏固學生對於成語的積累,激發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將美術與語文學科聯繫起來,打破學科本位,走向學科綜合,還可以鍛鍊他們寫藝術字的能力。觸類旁通,久而久之,他們養成習慣後,就會自覺地注意積累成語,注意觀察生活中的藝術字,延續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可發展的空間,但是學生的學習態度決定了他們發展的程度。身爲老師我們就要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情境,使他們能夠竭盡全力,人盡其才,得到充分發展。《追尋文明的足跡》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十二冊的一節“欣賞·評述”課。學生課堂練習部分,我設計了讓學生利用傳統文化以導遊的身份來介紹世界文化遺產的形式。我想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傳統文化,而且介紹時不要求學生長篇大論,只需三言兩語即可,使學生不會望而生畏。爲了考驗學生的能力,教學中我沒有給予相應的提示。在學生彙報展示時,我卻沒有想到學生會巧借“東風”,把我板書在小黑板上準備在第二節課上滲透的傳統文化利用上了,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學生這樣說:“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有八層,達五十多米高,卻斜而不倒,堪稱奇事。老子有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親眼見識一下吧。”另一學生則說:“希臘奧林匹亞舉行的`運動會中的競技表演,既展現人的健康體魄又宣揚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就如《弟子規》告訴我們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學生的能力是有差別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對於有能力的學生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大膽引用相應的傳統文化,而對於能力不足的學生,我們可以適當地提供一些傳統文化的相關素材,便於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發揮,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果對學生要求過高,沒有把蘋果放在他們一伸手就能摘下的地方,他們就會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喪失自信。

以上僅是針對教學內容的不同採取的不同的教學策略。說是不同,其實是大同小異,萬變不離其宗,基本上都是將題字引入了學生的藝術實踐,實現字畫結合。當然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創作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偶發事件,相機引入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對於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底蘊深厚,才能厚積薄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才能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讓傳統文化時時浸潤學生的心田,成爲他們不可缺少的精神給養。“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