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美術教學對學生心理的滲透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9W

學校素質教育離不開藝術教育,美育在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美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既然美育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麼在美術教學中合理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爲我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艱鉅任務。

美術教學對學生心理的滲透論文

身兼美術教師、學生會指導教師的我,平時與學生及各類校園事件的接觸機會很多,所以靈感經常會在不經意中迸發。

鏡頭一:學生處主任拿到了一封由校長那裏轉來的學生來信,信中對穿校服校鞋,不許留奇異髮型一事提出了自己的的看法,認爲學校在干涉學生的自由。其實“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髮、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髮、女生不穿高跟鞋”是中學生守則中的規定,我們學校也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學生“穿校服校鞋上學,不留奇異髮型”。而當今部分學生受社會傳媒的影響太大,不能接受這種校規的約束。

支招一:針對上述現象,我開展了《青春活力》——中學生校服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認爲“青春的美就是愛怎麼穿就怎麼穿,校服又大又呆板,難看死了,而且每個人都是一個模子,個性都得不到張揚”。面對這一觀念,老師對這一問題的反證已毫無意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準備了一組圖片,展示了一個模特和若干套不同類型的服裝、鞋、帽。讓學生自由組合一套自認爲合理的學生裝。最後的結果是,無一人將皮鞋與運動服裝組合在一起。我故意問:“你們平時不是最喜歡將校服與皮鞋搭配在一起穿嗎?”同學們鬨堂大笑,少數“自由主義者”低頭不語。學生基本上都將休閒運動裝的搭配作爲學生裝,問及原因,他們說“簡單、樸實、大方、經濟、運動時方便”。我不失時機地肯定了他們的觀點,同時允許他們張揚個性設計一套自認爲漂亮的充滿青春活力的校服。學生們精神爲之一振,作業過程中他們認真、執着,夢想着自己設計的校服將在明天上市。

鏡頭二:在學生處辦公室工作,最常見的就是那些因吸菸、打架、勒索被批評的學生,他們的家長因氣憤而像一頭髮怒的雄獅。那些犯錯誤的孩子有的全沒了犯錯誤時的“威風”,因悔恨而流淚;有的卻全然不覺自己的`過失對他人帶來的嚴重後果,依然爲自己辯解或一臉無所謂。

支招二:這些情景令我心痛,令我思索,於是《重拳出擊》——校園公益廣告大賽應運而生。課堂上,讓同學們抨擊校園中一切不文明現象。林純珊同學的《莫讓校園失去光明》揭示着校園中破壞公物的現象:李傑旋同學的《家裏有人在等你》揭示了個別學生夜不歸家、留連社會的現象;邱妙蟬同學的畫面觸目驚心,以碎玻璃與帶血的拳頭的形象完成了《拒絕暴力》之作;而陳妙莉同學的《讓我們一起保護校園環境》則以優美的畫面倡議同學們共建美麗校園。作品在校園文化長廊展出後,在同學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鏡頭三:曾經在校園中遇到過幾位亂扔礦泉水瓶的學生,問及他們對亂扔垃圾的感想,他們有些臉紅,說“習慣了”。是的,所有的壞習慣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要改可不那麼容易。

支招三:如何讓他們對這些垃圾印象深刻呢?讓他們撿垃圾吧,將收集到的各種垃圾帶到美術課堂上,利用這些“垃圾”進行美術創作,課題就叫做《化腐朽爲神奇》。

課堂上,校園中所有可以重複利用的“垃圾”都被搬進了教室:礦泉水瓶、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紙杯、糖紙……,同學們在達利、摩爾等抽象大師作品的啓發下,以泡沫板、報紙、膠帶相結合重塑《思想者》,以一次性紙杯重組《母與子》,以雪糕棍製成了比薩斜塔,用舊木筷建出了造型別致的小閣樓,而用可樂罐等做出的裝飾品更是數不勝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用小糖盒、鈕釦、筷子組成的小撥浪鼓,做工精細,實用性強,得到全班同學的一致認可。

三個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的心靈從不同程度上進行了一次洗禮。令我欣慰的是,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不再將時裝與校服亂搭配穿進校園;學生處辦公室裏因爲打架等違紀現象被老師批評的同學不再有我熟悉的身影;校園中的亂扔垃圾現象雖有所減少,卻仍然屢見不鮮,而我也正好利用這一契機讓“不講衛生”的學生爲我送來“神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