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研究

學問君 人氣:2.55W
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研究
摘 要:很長時間以來,持續改進一直是尋求競爭上風的的重要手段。固然諸如全面質量治理、再造工程、時間治理等改進項目應該進步企業的生產率、產品質量和競爭能力,但實施改進的企業在使這些改進項目得到初步認可和進行持續改進時卻存在着很大困難,經常事與願違。因此,本文在對各種改進治理的共性進行的基礎上,從整合的視角,提供一個有助於經理職員進步持續改進的效率和效果的新思路,構建出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模型。

關鍵詞:持續改進;整合治理;並行工程;流程再造

一、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對當前主流改進實踐的一種超越

所謂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就是基於多數企業經常爲應付快速變化的超強競爭環境和增強整體競爭實力而同時實施多個改進項目的現實,透過挖掘擬付諸實施的各個改進項目之間的共性和緊密聯繫,在它們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強化關係,以突破單一改進活動的侷限和某些人爲分割的束縛,發揮各項持續改進活動的上風與協同效應,終極確保企業持續改進的整體效果最優的動態治理過程。

(一)對企業改進實踐的再熟悉

自進進90年代以來,持續改進已經成爲任何謀求的企業的永恆主題。與企業競爭環境的快速變化和競爭強度的日益加劇相適應,諸如再造工程、全面質量治理、基於活動的本錢治理、及時治理(JIT)、時間治理、員工授權、標杆治理、精益製造和價值分析等有關改進的革新性治理思潮風靡全球,並逐漸成爲企業改進實踐的主流。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企業並未因此而獲得預期的成功,很多持續改進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這在伊麗莎白·凱提恩(Elizabeth Keating)等人於1999年所進行的相應中又一次得到了證實。那麼,究竟是各種改進治理方法本身不,還是企業在實施持續改進項目時存在?顯然,假如是各改進方法自身缺乏效率和效果,人們便很輕易對上述現象作出解釋,但來自實踐的證據卻並不支援這種解釋。亨得裏克(Hendricks? K.)等人在1996年所做的實證研究進一步表明,榮獲質量獎的公司往往具有較高的股東回報率。無獨佔偶,伊斯頓(Easton)和扎萊爾(Jarrell)於1998年在對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衆持股公司進行研究時也發現:那些實施了經過較好設計的質量改進項目的公司,在贏利性、股票價格和資產收益率等方面都要明顯超過其競爭對手。同時,在企業持續改進的實踐中,即使是那些成功地實施某種改進項目的企業也碰到了一系列複雜題目。例如,它們發現:即使僅僅是堅持以前成功實施過的改進項目也並非易事;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成功的改進項目有時竟然會降低組織績效、誘發裁員、降低士氣甚至瓦解致力於持續改進的所有努力。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XYZ公司(XYZ Corp.)卻由於嘗試一種超越主流改進實踐的全新的治理思維——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而獲得了非凡的成功,組織績效持續進步,競爭實力明顯增強。透過實施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它不僅同時持續地實施了基於活動的本錢覈算、數據交換、流程分析圖、跨職能流程圖和統計流程控制以及壓縮時間治理等改進項目,而且還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它們之間存在的協同效應。因此,企業持續改進的實踐已經昭示,無論是在實施改進活動中遭遇挫折的企業,還是已經成功地實施了某種改進項目的企業,爲了確保改進項目得以持續成功、營造競爭上風和增強競爭實力,它們都應當嘗試一種全新的方法——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

(二)實施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的必然性與可行性

1. 實施持續改進的整合治理是企業競爭的客觀要求。在知識經濟、資訊經濟和經濟的衝擊下,現代企業競爭已經發展成爲一場縱深的全方位競爭,它不僅要求企業自身要有計劃地積累更多更深的知識、技能和訣竅,以便逐步培養並增強快速和持續改進的意識和能力,而且也要求企業加深對競爭對手的瞭解,增強從其它企業尋找和獲取技術的能力,以便爲企業改進現有的競爭戰略,打破原有的行業規則和操縱程序提供直接的依據和,從而終極進步所用技術的性能指標,改進投進品、產出品和業務流程,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和實現競爭上風的增強。這就意味着,企業爲增強競爭上風所實施的改進活動必須是持續的,而不是偶然的、中斷的;必須是綜合的、能夠爲企業整體競爭實力的增強做出貢獻的,而不是單個的、局部的、僅僅服務於特定業務領域的。